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基于社会责任的公司治理模式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阳 《西北师大学报》2009,46(1):119-124
从公司治理模式与公司社会责任关系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分析了重塑公司治理模式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重大意义.针对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介绍了国外体现社会责任的公司治理模式,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通过重塑我国公司治理模式以促使公司有效地承担其社会责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及国际上常见的几种公司治理模式的分析研究,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对市场型治理模式和组织型治理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要求。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会计模式以及具体反映会计模式的会计制度的选择。本文从分析公司治理及会计模式出发,详细阐述了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了两类典型的公司治理结构下会计模式的选择,并引申至对我国公司治理中会计模式选择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结构是当今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公司治理结构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最后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确地认识公司治理模式,建立既符合国际标准又兼顾中国国情的现代企业公司治理模式,关系到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能否成功,也关系到中国公司参与国际竞争、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本文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了三类公司法人治理模式,这样既有助于理解西方国家企业的经济行为,又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完善的公司治理是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章在借鉴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国有企业所应选择的公司治理模式,并对这种模式进行制度分析。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起因于产权的分离,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称分布。“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和利益相关理论作为公司治理的思想源流,分别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治理模式: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共同治理模式。本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当选择利益相关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企业理论的两个理论模式: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涵出发,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我国公司应该加快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公司治理问题再次成为世界性的关注热点。提高中国公司的治理水平是中国企业应对入世挑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度性建设手段。从公司治理模式及其特点、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股东与公司治理中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角度,分析目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意义,指出要通过强化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进一步规范我国公司治理的实践,促进企业业绩的改善和公司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基础是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治理。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为基础,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层次地分析其制度根源,力求从根源上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低下、探索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