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形式和手法的创新,是新闻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以媒体间的竞争为动力,又需要扬独家之优势,汇各家之精华,善于从姊妹媒体新闻样式的比较和鉴别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2.
吴成义 《新闻前哨》2003,(11):26-27
幽默新闻是新闻写作中的一种特殊报道体例。它与其他报道形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以诙谐的语言、轻松的形式、开放的手法,反映具有幽默感的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以笑醒人,发人深思。通过对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已见诸报刊的新闻进行比较与分析,幽默新闻按所报道的内容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即政  相似文献   

3.
翻开报纸,收看收听广播电视,我们就会发现,以一个故事作为新闻的开端。采用个性化和情节化的故事手法来展开新闻内容的经济报道越来越多了。由此,原本枯燥无味的经济报道也显得生动活泼多了,抓住了不少只想浏览一下的读者。这就是“讲故事”延伸到经济报道所带来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樊霞 《新闻爱好者》2006,(4S):22-22
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深度报道抢夺的目标不再仅仅是独家新闻资源。如何运用独特的手法去表现深度报道的主题,争取吸引更多读的眼球成了各家媒体努力创新的方向。在众多的表现方式中,新闻故事化的操作手法,在深度报道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成为平面媒体尤其是党报的优势所在,因此,研究新闻“故事化”的恰当运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对于媒体和媒体人来说,都是如此.面对这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家媒体各展其长,尽锐出击,各种新闻体裁、报道手法、传播手段基本全部用上.由此,通过疫情报道亦可以看出不同媒体的影响力以及媒体融合发展的成效.一是纸媒影响力下滑明显,但自办新媒体平台影响力走强.  相似文献   

6.
从整个新闻事业发展的现状看,各地媒体在定位、报道内容,加上采编人员的素质和对新闻价值判断上的趋同化,不少媒体出现新闻同质化倾向.在编排手法、版面风格、新闻报道重叠和趋同等众多新闻同质化现象中,对同一题材的相同报道,是新闻同质化最突出的表现之一,也是最令读者厌烦的一种做法.  相似文献   

7.
岁末年终,是盘点总结的重大节点。对媒体,也是报道、策划的一次大比拼。看了很多媒体的策划和形式,类型很丰富,有年度图集、有各类主题的视频混剪、有新闻当事人回访、有过往重大报道合集、有大事件周年纪念专题、有对新一年的展望、有"十大"之类的选编……  相似文献   

8.
散文,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体裁,可以说是最自由的文体;时政新闻,作为主流媒体不可或缺的一类报道手法,几乎是最刻板的存在。在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中.笔者作为地市级党报记者,长期跟随地方党委主要领导采访.在不断思考、改进时政新闻写作的同时,抓住一些稍纵即逝的时机,汲取散文之“浪漫”,融入时政新闻之写作,有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的燕  相似文献   

9.
岁末年初,各行各业都忙着年终盘点,媒体也不例外。当然,媒体的盘点不同与一般行业,他们更倾向于对自己的观念和所下的结论进行回顾和总结。无疑,在过去的一年中,每家媒体既会有担当正义、忠实记录社会变迁的自豪,又会有作为公众庸俗情绪的俘虏的无奈和困惑。有专家评论说,年终盘点可以让媒体在一年过激、过密或过偏的报道之后,有一个纠偏或者平衡的空间。一年不读书看报的人,看到美联社“2002年度全球十大新闻”,肯定会以为世界一片刀光剑影,而美国广播公司评出的“十大魅力人物”中,与吃喝玩乐沾边的占了一半以上,给人的…  相似文献   

10.
陈英 《新闻窗》2012,(4):122-123
创新新闻写作是很有乐趣的。2011年6月,我以新闻素描的写作手法,写了一篇计生民生工程的新闻稿《春意》发表在我们自己的行业杂志上,得到其它媒体记者的好评。因为他们也去采访过,但是没有写出新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广播新闻等媒体的高速发展,使得纪实性手法在各种广播新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一些专题报道、专题记录等专题栏目中,纪实性手法已经成为其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之一。文章主要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对广播新闻专题中纪实性手法的运用试做分析。  相似文献   

12.
林清容 《新闻前哨》2009,(12):37-38
时政新闻是我国传统主流媒体机关报的优势,《楚天都市报》在“主流化转型”的过程中把时政新闻作为重要的力点.向传媒主流话语领域延伸。近两年来该报时政新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在于“三亲”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每次重大事件报道、典型宣传不仅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近几年,网络新闻成为重大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股重要力量。本文主要以新华网和人民网为例.分析今年“两会”报道的网络新闻运作新态势,解析在重大宣传报道中新闻网站独特而富有成效的报道手法与运营思路。  相似文献   

14.
时下,不少媒体为适应新闻竞争需要,相继开通"新闻热线",这为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新闻信息.但一个城市毕竟新闻资源有限,媒体获得独家新闻变得越来越难.趋同的新闻选题,加上雷同甚至很陈旧的处理手法,使得不少新闻变得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15.
陈玲 《视听界》2010,(4):113-114
“新闻故事化”是指“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手法,目前这种手法已经从新闻生产的后期处理环节影响到新闻采集、报道策划等前端环节。如何对一篇新闻专题进行故事化的“包装”?本文从无锡电视台都市资讯频道新闻专题《都市评弹》栏目播出的几个实例来分析新闻专题的故事化“包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新闻传媒事业也随之有了长足的进步,新闻写作也应同时发展,新闻作品在保证对事实的严谨报道之后,也应对新闻美学有更加深入的研究。作为应用文的一种,借鉴文学写作的手法是新闻写作的一个良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往往关注于普通百姓的寻常生活,让民生新闻的报道手法得到全面创新,这不仅能让民生新闻更好的被普通百姓所接纳与认可,这也能够更好的发挥民生新闻播报中隐藏的新闻价值。本文将具体谈谈关于民生新闻报道手法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瑞卿 《声屏世界》2006,(11):56-56
电视新闻现场导语是电视新闻报道中大量采用的极具个性化的表现形式,现场导语运用得法得体,不仅有助于拓展报道手法、深化报道主题,而且能够大大增强新闻的真实性、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展示和张扬出电视媒体的个性魅力,使电视新闻具有更加色彩斑斓的艺术元素。笔者认为,记者做现场导语之前,应回答好三个问题:一问:为什么要做现场导语。现场导语是记者在采访现场即兴所说并由摄像机记录下来的新闻导语。它的目的和作用主要在于:揭示新闻现场;切入新闻主题;概述新闻事实;突出电视特色;引导观众关注。在很多情况下,现场导语具有“不可再现性”,…  相似文献   

19.
“陌生化”艺术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用得较多。它通过艺术变形使文学形象更加生动,使作品更具艺术张力,从而更加吸引读者,这已是文学界的共识。但是,尽管“陌生化”艺术手法实际上已在新闻写作中运用,而新闻教科书和新闻论著中却少有涉及。因此探讨一下“陌生化”艺术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对丰富新闻写作理论和增强新闻写作手段都很有必要。“陌生化”唤醒读者的“新”感觉 新闻要新,人人皆知。一篇新闻作品是否新鲜,当然首先取决于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但是对读者来说,评价新闻是  相似文献   

20.
刘曾山  林宏 《新闻窗》2007,(5):94-94
安顺电视台“安顺新闻联播”常采用字幕新闻这种形式,主要是将整屏文字加以配音播出,这种形式常用于一句话新闻、公文、政令和部分通稿等。但在众多媒体相互角逐互为促动的今天,自办电视节目要想吸引受众的关注,只有充分分析自身媒体的优势,丰富节目的构成形式,不断更新节目的采写制编手法才能有所作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