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于永正老师上<秋天的怀念>,想到八个字:读得感人,讲得精彩. 一、读得感人 在第一课时,于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完生字新词后,先由学生自己读课文,然后便示范朗读全文.于老师的朗读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读出了许多我们之前没有感悟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能够有机会走进林莘老师的课堂,这么近距离地和名师学习感觉非常开心.林老师敢于把老课新教,整个课堂充满了智慧的挑战,精彩不断.枯燥无味的议论文在林老师的演绎下变得生动、丰富、感人.林老师与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中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是那么自然、随意而又让人惊喜.推敲、品味教学中的每个细节,教师引的得法,学生听得到位,说得精彩,读得感人,写得真实.让我们一起再次分享林老师智慧的课堂吧!  相似文献   

3.
笔者常听到一些学生在上完音体美课后一起议论纷纷:某某老师的歌唱得真好,某某老师的画真棒.某某老师的前滚翻动作真优美。言谈之中颇有羡慕崇敬之情。可很少听到有学生在上完语文课后议论某老师的文章写得真好,某老师的书读得感人。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音乐、美术、体育老师都能充分地利用自身这个课程资源,“下水”而导之,而语文老师没有“下水”,没给学生以示范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听课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还没有读完呢!”课例1: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完课文后,为了解所读课文后的示范效果,便问学生:“刚才老师把课文都读了一遍,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许多学生纷纷说读得很好,听课教师也觉得无可挑剔。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不好!”这个孩子的话令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授课教师满腹疑惑地问:“那你说说,老师哪儿读得不好呢?”  相似文献   

5.
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段文章有感情地读一遍(三位学生读,教师依次评价).“读得还可以.”读得不错.”读得太好了.”这样“置学生于文本之外,评价简单而笼统”的朗读教学,是无效的.我觉得,真正有效的朗读指导应当是巧妙地融合在理解课文中,是润物细无声的,能给课文以生命的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6.
孟老师读的书堆起来不亚于一座"小山"。孟老师不仅书读得多,而且读得也非常好,学校里许多老师都想让他教自己的学生朗诵。孟老师上课很幽默。一次我们没读好,他就学我们读,读的时候拐  相似文献   

7.
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读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许多教师都意识到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力求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虽然多数学生能读得正确、流利,但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滋有味的却是少数.究其原因,教师指导朗读缺乏策略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最近有幸观摩了于永正老师的一些课堂教学录像,不禁被于老师高超的朗读指导技巧所折服,现撷取几个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刘芳 《山东教育》2013,(12):35-35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感情朗读课文。老师们也都很重视感情朗读的指导,可在平时的听课中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指名学生读完课文,让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多学生会说,XX读得好,因为他读得有感情,老师也会赞许地点头。这看似答到了点子上的评议,其实太笼统,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前不久在邳州实验小学的一节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场读书比赛,过程是这样的:他先让学生推荐班级里读书最好的学生站起来读,然后老师和他比赛,看谁读得好。谁知这位学生读后,于老师并没有读,而是招式一变,又翻了一个花  相似文献   

10.
名语特级教师于永正前不久在邳州实验小学的一节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场读书比赛,过程是这样的:他先让学生推荐班级里读书最好的学生站起来读,然后老师和他比赛,看谁读得好。谁知这位学生读后,于老师并没有读,而是招式一变,又翻了一个花样,  相似文献   

11.
方旭 《四川教育》2004,(9):46-47
一教师为了渲染气氛,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了一个朗读情境:“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朗读水平高,电视台特意到我们班招聘小播音员。你们想当播音员吗,你们想到电视上露一手吗?好,老师预祝你们成功。”此言一出,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自由读时,孩子们认真练习,企图征服全场观众;比试时,同学们声情并茂,十分投入。整堂课,学生们读得带劲,读得仔细,读得感人肺腑,读得酣畅淋漓,读出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最后,老师欣喜地宣布:“由于同学们个个表现出色,全部被电视台聘为播音员。”顿时,教室里掌声如潮。几天后,该班的一个男孩子跑过来问:“老师,…  相似文献   

12.
这本书,学生读得过瘾: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轻松而畅快淋漓地读;这本书,老师读得心跳:原来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本应该这样生动酣畅;这本书,家长读得欣喜,原来历史也这么有趣——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里我看见有这样一位老师,每当学生早读时,他就拿上教本在校园里踱着方步,朗读教材。读得正确、流利、富有感情,连停顿、语气都读得恰到好处。学生看到老师认真、精彩的朗读,也纷纷捧着书在这位老师的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聚精会神地读起来。有时他和学生一块儿分角色读、模拟阅读、演剧阅读。一节课读声、笑声,取代了放任自流的情景。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同学们,你们曾和谁赛跑过?你赢过别人了吗?你听说过有人和时间赛跑吗?人可以跑赢时间吗?你想和时间赛跑吗?你能跑赢时间吗?二、读好课文,形成语感1.老师范读课文(可配乐朗读)。(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减少了学生读书的难度,从某个角度讲,老师读得有多好,学生也可能读得有多好,并且老师的朗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语气语调,读课文五遍以上,读熟课文,读得琅琅上口,进而形成语感。)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采用指名读…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课上,老师正在进行《春天来了》一课的教学,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引导学生将课文读得有声有色。临近下课时,老师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一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麦苗是什么东西?它长什么样儿?"老师一时愣住,没想到学生把课文读得这么美,居然不知道麦苗为何物。为什么语文课会出现"书声琅琅,读者昏昏"的现象?因为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教材,结果教师眼中的"小坡"成了学生面前不可逾越的"大山"。如何立足学生视角,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翻越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课堂大多以阅读教学为主。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才能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真正给学生成长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呢?于永正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一文中提出"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这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相似文献   

17.
前几天,听一位老师的语文课。学生初读课文后,老师指名逐段检查读书情况,叮嘱其他学生注意听,听后对这位同学的读书情况作出评价或提出建议。开始几名学生读得不错,正确、流利、有感情。学生的评价也很得体。后来,有一个学生读得磕磕巴巴,丢字、添字现象严重。学生的评价多是提出读得不好的地方,评价用了近三分钟时间。老师听完后,说:“同学们的建议你接受吗?下去好好读读。”  相似文献   

18.
央视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大意是一个孩子非常胆小,课堂上从没举手发过言。一次,老师让学生放学回家后读课文,并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录音交上来,老师这才第一次听到了这个孩子的声音。老师就在孩子的磁带里夹了张小纸条: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读得好极了,真有感情,老师希望课堂上也  相似文献   

19.
公开课上,一青年教师作课文范读后问学生:老师读得怎么样?一学生居然没给老师留一点情面,大声说,老师读得不够好,让我来给大家示范。这让全场数百名教师大吃一惊,面面相觑。学生挑战教师越来越普遍,与教师们表现出的惊愕、大惑不解形成鲜明对照。面对教育教学改革新动态之“时”,我们的教师该怎样与时俱进?怎样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业内人士在思考。  相似文献   

20.
刘小 《广东教育》2003,(2):11-11
公开课上,一青年教师作课文范读后问学生:老师读得怎么样?一学生居然没给老师留一点情面,大声说,老师读得不够好,让我来给大家示范。这让全场数百名教师大吃一惊,面面相觑。学生挑战教师越来越普遍,与教师们表现出的惊愕、大惑不解形成鲜明对照。面对教育教学改革新动态之“时”,我们的教师该怎样与时俱进?怎样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业内人士在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