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也是日本一年一度的"儿童读书日"。东京在2010年4月23日当天举行了"推进儿童读书活动论坛"纪念活动,同时推动全民读书活动,帮助国民确立"读书立国"的目标。日本文字活字文化推进机构会长福原义春说:"书籍是推进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的原动力,提高  相似文献   

2.
<正>开场白: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也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辞世纪念日。在信息潮涌的时代,互联网在拓宽人们视野的同时,亦挤占了人们的读书时间。国民阅读率有所下降,更说明重申并弘扬读书传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读书贵有疑。《礼记》将为学的过程概括成“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阶段,从逻辑序列来看,质疑乃是思考的起点、探究的动因。有了质疑以及质疑后的探寻,读书才能读到一定深度和境界,才能把别人的文字有选择地纳入自己的认知框架、价值体系和情感世界。古代中国虽无启蒙的传统,不会像西人那样高呼“怀疑是研究的道”,执拗地把一切置于理性的审判席,但读书质疑的习惯却由一代代的大学问家传承了下来。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人宋濂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  相似文献   

4.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举行声势浩大的活动:集会演讲、设坛对话、比赛作文、相互赠书,等等。因为这一天是“世界读书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 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此后,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把营造读书社会、书香校园作为重要工作来做,借以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美国、英国、  相似文献   

5.
包忠容 《今日教育》2010,(12):61-61
从古贤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到现在的“人类进步的阶梯”,从解决一个生活小问题,到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读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联合国教科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我喜欢读书,不仅仅是因为读书重要,更因为读书的过程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6.
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从古至今人类都非常重视读书。如今,随着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读书的意识也日益淡薄。或许有鉴于此,人们把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呼吁全世界人重视读书。2006年中考卷中有不少与读书相关的实践活动题,本文试列举部分略加评析。一、列举读书名言和介绍读书方法(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区卷)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多彩世界,在这里我们读懂了喜怒哀乐!在这里我们跨越时空,触摸历史沧桑……每一次读书,我们都心存一份感动;每一次读书,我们的心灵都得到一次净化。某班同学在“好…  相似文献   

7.
[作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相似文献   

8.
1.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相似文献   

9.
程宝平 《中国德育》2007,2(6):52-53
作家布罗茨基说过:“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最近一次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仅为42.2%,这个数字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校长爱读书,教师就爱读书;教师爱读书,学生就爱读书;学生爱读书,就会影响到家庭和社会。可见,读书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0.
黄轶 《文学教育(上)》2010,(17):124-124
读书是知识传承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读书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试从“读书之用”、“读书之乐”和“读书之业”三个方面,对读书文化作一番解读。  相似文献   

11.
2月4日、5日,我省相继召开了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基础教育暨师范教育工作会议。省教育厅把今年定为我省的“教育改革年”,改革将贯穿全年教育工作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
文学名著凝结着人类历史和社会丰富的内容。面对着“国民的读书率5年来持续走低”的状况,如何让人们热爱书籍、热爱阅读,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精神文明,更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读书人口在国民中所占比例与社会的阅读风尚,是一个重要的精神文明指标,也折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世纪交替的2000年,媒体上叫得很有诗意的一句话是“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然而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实施,每两年进行一次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5年来国民的读书率持续走低,全国只有51.7%的识字国民读书,这一比例比5年前下降了8.7%。”前不久《参考消息》上又刊登了《中国人近半不读书》的文章。人们阅读书籍的时间越来越少,而花费在影视传媒上的时间却不断增加,根据2004年全国电视观众…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的印刷术,经历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与铅字印刷三个时代。铅字印刷,就是排字工人把铅字一个个地拣到排版盒内,拼成文章再印刷,印完后,再把铅字倒进容器内,用火熔化后再铸成铅字,以备下次排版用,如此重复。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印刷行业依然采用铅字印刷。20世纪70年代,王选发明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中国印刷术的再次革命。1974年,我国确立了“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命名为“748工程”。1975年盛夏的一天,病休在家的王选,无意中听说了“748工程”,知道该工程包括“汉字精密照排”项目。王选一下子就认定了“我就要搞这个”。…  相似文献   

15.
好读书,读好书,是现代人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英国发出了“把阅读进行到底”的号召;日本颁布了“儿童阅读推进法”,并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本国“儿童阅读日”;美国总统布什上任后,拨款50亿美元,要在5年内让所有的学童在三年级以前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在我国,虽然近年来少年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但据统计,我国国民每人每年的书籍阅读量仅为0.7本,而韩国是7本,日本则是40本。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风气,提高人们的阅读能力,不仅是世界各国,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日本发生了“课程风波”事件,引发了国民的关注。而2006年11月28日日本国会通过的《教育基本法》修订草案,将培养“爱国思想”确立为教育目标.这将是自1947年制定该法案以来做出的首次全面修订.更引起了各界的不同反应。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综合阅读率达77.1%,比2009年的72.0%增加了5.1个百分点。虽然新型阅读严重冲击了传统读书方式,但传统阅读空间依然很  相似文献   

18.
长葛将1996年定为“职业教育发展年”长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教工作,把1996年定为“职业教育发展年”,不失时机地出台新措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是通过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使广大干群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调动各方...  相似文献   

19.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世界读书日”开始使书香在全球弥漫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数据却显示中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国民的阅读率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比2003年再次下降3%,比1999年则下降了11.7%。在这种阅读状态下,职业学校因过于注重实践和操作,认为教师会操作比掌握教学理论更重要,教师的专业素养阅读几乎处在缺失状态。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二中成立于194B年9月,是河北省重点中学,也是河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学校近几年走的是一条稳健发展之路。“稳健”的关键点就是在创新时注意传承,特别是思想、精神、作风、文化的传承。办学宗旨定为:“以德立校,育人为本,从严治校,质量第一”,把“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和精髓,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塑造二中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