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思政案例是传统案例教学在高校课程思政领域的最新探索,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已有研究主要围绕思政元素与案例教学的融合方式进行探索,然而,要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仅仅依靠教学手段创新是远远不够的。文章从“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案例的内涵、功能等逻辑起点出发,提炼设计原则,构建课程思政案例目标体系,为设计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案例奠定基础,实现“市场营销学”思政案例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分析了云南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然后说明了云南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制度保障,最后从教学案例中国化、教学方式混合化、教学目标综合化三个方面论述了云南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3.
文中分析了“交通规划”课程思政内涵特征,从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政素养、改革思政教学方案、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加强课程思政实践和强化课程思政有机融合5个方面阐述了“交通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并从交通调查、规划设计、交通评价3个环节开展了“交通规划”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交通规划基础理论,与交通信息化、大数据处理新兴技术相结合,为我国本土化的交通规划系统技术研发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课程教学既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也鲜明地体现了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本文立足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工学类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寻找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分析了工学类课程思政案例的内涵和特点,以系统工程的理念规划了课程思政案例层次,并创新设计了多个类型的思政案例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工学类专业课程教学和育人的双重作用,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形成工学类课程思政教育新思维和新模式,获得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案例教学法在公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案例教学法内涵的基础上,对案例教学法在公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要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客体和教学实施四个维度,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与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并从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提升三个环节着手,依托案例教学法开展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从而实现案例教学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针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线上教学缺乏实践性的问题,立足项目式教学,明确案例教学目标,阐述了从内涵建设着手,立足工程实践开发案例,多路径拓展改编案例,以及全路径融入思政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案例设计思路。结合具体实例,详细描述了案例的实施过程,并提出一种“不定项任务”案例设计思想,提炼了教学实施中“个体”与“整体”有机结合的理念,传递了创新意识和思政品质。通过案例设计和实施,完成了案例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实践性以及线上教学的可实施性,为相关课程线上教学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对案例教学的科学内涵进行界定,指出案例教学的特点与不足。以雾霾问题为例,进行案例教学的实证研究,分析"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的价值旨趣,评价案例教学过程,指出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在蕴含思政元素的案例选取、教师思政课程意识、"课程思政"教学体制等诸多方面存在挑战。从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理论素养提升、协同育人、保障措施等角度提出专业课"课程思政"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抓手,可以将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融合.文章以"核动力装置与设备(一)"专业课程为例,设计了课程思政总体架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思政案例库,从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大国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创业精神、生态保护和安全生产等多个任务剖面开展基于案例的课程思政教学.通过教学评价表明,本次课...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背景下,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高职“前端设计技术”课程为例,阐明课程思政一体化的意义,创设课程思政目标,从职业素养、社会责任、合作创新三维度出发,深挖思政元素,进而结合“红色电影影评网”案例,深入挖掘课前、课中、课后思政资源;并从教学案例库、教学设计、教育实践及评价机制方面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的探索,创建了以立德树人为主旨的“前端设计技术”课程思政体系,以期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关键。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现有网络教学平台为支撑,开发建设“课程思政教育案例”。文章通过课程思政样本案例展示,阐释了课程思政教育案例的构成与特点;以“课程思政教育案例”为教学载体,阐明了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1.
根据"化工原理"课程地位及教学内容,确定了"化工原理"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服务精神、追真理勇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工程职业道德等。简要介绍了"化工原理"这门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内容、所涉及的德育要素以及措施、手段等。在"化工原理"课程导入思想政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隐性显性结合渗透式教学等具体措施入手,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进教学理念,注重教师引导,丰富"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以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陈冬梅 《教师》2023,(9):102-104
将新工科理念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使命。文章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电子电路课程为例,探索了新工科理念下课程教学中如何设计和实施课程思政。文章说明了开展思政教学的必要性,重点从思政要点和案例设计、集体思政备课、紧密联系新工科理念等方面出发对思政教学的实施进行了探索,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认为在新工科理念下深入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能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抓手,开展中医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和实践,是护理专业教育铸魂育人的重要举措。以“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专业课程为例,围绕课程育人总体目标,梳理了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从理想信念、科学精神、守正创新、人文精神等四个方面开展基于案例的课程思政教学。通过教学反馈表明,本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高校护理学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思政教育是全方位育人的主要途径,将贯穿课程教学过程。从药物文献检索与专利课程特点出发,从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案例到教学方法全程融入思政元素,推进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创新,逐步实现将德育融于课程教学之中,形成知识提升与价值引领,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本文总结了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首先介绍了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从课程主要章节知识点与思政点的融入及典型思政教学案例等方面,阐述了本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过程和效果,无痕地实现了课程思政育人的良好效果,力求为相关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在原则上要践行“知识性”与“教育性”的统一,方法上要做到“因材施教,守正创新”,形式上要做到“形神耦合,如盐化水”。文章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在探究其逻辑本质、课堂创新原动力及建设机制的前提下,聚焦课程思政如何实现“形神”一体并进行具体教学案例的实效评析,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课程思政重塑《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体系,将思政内容引入课堂教学,明确思政目标,通过无缝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通过综合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诞生与发展、进程同步、系统存储管理和文件系统的安全性等,从主要知识方面研究设计了一套可实施、符合我们国家对高校教育方法和目的期望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将引导青年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从多角度看待问题的逻辑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贯穿于整个课程教育的过程,充分展现教师爱岗敬业的教学激情与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自强自立、创新合作等优秀品质的形成,为计算机专业实现课程思政做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石端虎  杨峰  宋威 《大学教育》2023,(19):96-99
笔者在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整体架构进行设计的基础上,确定了无损检测课程的德育目标和课程思政指标点,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索了课程思政融入无损检测课程的教学实施路径,精选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提高了课程教学环节与育人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表明,笔者提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学生的环保与工程伦理理念,增强了学生创新和责任担当意识,厚植了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9.
“生物化学”是化学及生物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蕴含课程思政资源。为实现“生物化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体现协同育人理念,文章首先阐述课程思政融入“生物化学”教学的意义和模式,从注重学科发展史、注重科学家精神、注重案例教学、注重“参与式”教学设计、注重“互联网+”的“五个注重”维度,将思政元素融入“生物化学”的教学实践。“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持续推进、不断创新,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效衔接,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职业精神、科学创新思维的化学及生物学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对高校课程思政进行概括性论述,并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的方式方法,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尤为重要。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将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联系起来,并利用实践案例,将人文思想融入专业知识的教授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