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了大学精神,认为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它不仅是大学发展的原动力,而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当代大学精神的失落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窘境,提出必须重塑大学精神高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民族团结进步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高校是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阵地。基于高校工会组织开展师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仅可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民族团结与进步。从理论逻辑上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高校工会组织工作能够为高校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筑牢文化认同、增进情感纽带、巩固行为规则;从实践路径上,高校行政部门有效联动,协同发力,可以创新拓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成效如何,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稳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许多高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赢取"河南省民族团结教育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的H大学也创先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分析H大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效果,提出了提升民族团结教育实效的相应对策:深化"以人为本"的"关怀教育"理念、完善基于"多元"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基于"文化认同"的民族与国家认同教育、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成效如何,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稳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许多高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赢取"河南省民族团结教育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的H大学也创先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分析H大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效果,提出了提升民族团结教育实效的相应对策:深化"以人为本"的"关怀教育"理念、完善基于"多元"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基于"文化认同"的民族与国家认同教育、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工具理性价值日趋严重的当下,地方高校要有特色的长足发展,需充分彰显其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既是地方高校特色彰显的灵魂,更是地方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动力支柱。据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和而不同"的地方高校大学精神:一是从"失范"到"规范",完善大学章程以彰显大学精神;二是从"制器"到"育人",强化人文教育与社会引领以重塑大学精神;三是从"他方中心"到"双方合作",激活学校生机以坚守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大学排行榜的指向、大学精神的建构、教授的精神引领都是大学内涵发展的导向因素。地方高校必须回到“尊师重道”上来,在对中国传统教育精神的理解、接纳和转化中,重建师生关系,重塑教授形象。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机构,大学需要"学问",更需要"精神"。大学精神归根到底是创新精神与批判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学术自由精神与社会关怀精神。当前我国大学精神出现的危机,迫切要求我们重建大学精神。为此,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现代人文精神的重塑和大学引领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就成为重建现代大学精神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列省重点建设高校更多为特色新建本科高校,在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方面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新列省重点建设高校由于成立时间短、历史积淀少、创新能力缺乏等因素,不能形成有效的育人环境。从重塑具有创新理念的大学精神、建立适宜大学创新的现代大学制度、构建有利于创新文化发展的教育质量体系等六个方面对新列省重点建设高校创新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现代大学精神的式微已不容忽视。重建现代大学精神,就要把"以人为本"当做大学的一种教育哲学,大学要发挥指引人类进步的职能,同时要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扩大大学的办学自主权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精神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等原因导致了当前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大学精神的缺失。高校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主体素质和责任感,在教育中践行大学精神;要提高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培育与弘扬大学精神;要执行现代大学传承、创新文化和服务国家与社会的使命,彰显大学精神;要提炼校训,充分发挥大家、大师对大学精神的塑造和示范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高校的大学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1.
民族团结精神,在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在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和国际竞争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大学生民族团结精神,对全社会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当前大学生民族团结精神的教育与践行,要坚定民族团结精神的信念,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弘扬民族团结精神要勇于探索和创新。民族团结精神培育和践行,在民族、民系地区高校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在其他类别的大学也具有普适性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础性场域,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实体支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着积极力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为实体化教育平台,具有独特的浸润作用,通过发挥其育人功效,能够助益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不断深化。分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和育人功效,有助于理解教育基地的作用和意义,进而更深入地利用有形教育基地开展有感实践,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社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党建为引领,以民族高校的志愿服务团队为载体,通过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和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教育人,创建活动凝聚人。高校与社区的双向互动,不仅能培养高校青年学生的民族团结服务精神、提高其政治素养;而且还能促进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相似文献   

14.
张晶晶 《文教资料》2008,(2):158-160
大学精神的缺失是东西方都面临的问题.当前我国很多高校提出要建设国内外知名大学或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而高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精神的培育.鉴于此,深入分析并努力重塑大学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行政权力泛化是中国高等教育主要流弊之源,反映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矛盾。大学精神是高校的灵魂,重塑大学精神是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核心层面要求。高等教育去行政化还需要制度层面的保障,通过外部与内部制度层面的系统变革,以强化学术权力、优化行政权力,使两者和谐一致,共同建设真正的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16.
现代意义的大学产生以来,学术自主理念一直为世界高等教育学界所推崇。尤其近年来大学精神缺失和理念滑坡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之后,学术自主思想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早期的中国大学并不缺少这种精魂。本文以早期中国大学的代表西南联大和国立云大的名师潘光旦与熊庆来的一次论争为基点,个案分析,深入探讨学术自主思想在中国高校的发展历程,史论兼容,寻找对当代中国大学的启示,呼唤学术自主,探索教育理念,重塑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行政权力泛化是中国高等教育主要流弊之源,反映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矛盾。大学精神是高校的灵魂,重塑大学精神是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核心层面要求。高等教育去行政化还需要制度层面的保障,通过外部与内部制度层面的系统变革,以强化学术权力、优化行政权力,使两者和谐一致,共同建设真正的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18.
曹畅 《考试周刊》2010,(27):176-177
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大学精神在轰轰烈烈兴建的一所所高校中悄然失落。本文认为,只有实现真正的学术自由,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找寻失落的大学精神,才能重塑新时代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时代精神与大学精神是紧密相联系的:时代精神制约着大学精神的铸就;同时大学精神对时代精神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铸就现代大学精神,引领时代精神的发展,理应重塑现代大学精神,提升引领时代精神发展的能力;守护学术自由,激发引领时代精神发展的动力;维护大学自治,强化引领时代精神发展的权力;尊重大学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引领时代精神发展的主导力.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与现代社会紧密联系,具有丰富内涵和“双面性”。现代性与现代大学相互影响和反映,现代性为现代大学发展拓宽作用场域,给予面向未来和现代化的方向,提供时空延伸功能,并引发理性反思,现代大学也为现代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内在支撑。然而,现代大学在适应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存在迷失于现代性困境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功利取向的宰制使现代大学精神式微、技术理性的侵蚀使现代大学理念弱化、进步强制的钳制使现代大学教育性功能窄化等,这造成了现代大学根本任务的偏离和教育使命的削弱。现代大学发展要回归原点,可通过澄明根本任务与精神、凸显重要特点与价值、彰显使命理想与追求来重塑现代大学的发展旨向与基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