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挖掘温哥华、索契、平昌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情况与经验,以及对北京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的启示。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情况:温哥华冬奥会注重场馆与社区形成深度融合、索契冬奥会以赛事推动区域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平昌冬奥会以场馆集聚促进"首都圈"创新发展。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经验:场地功能转换,支撑公共体育服务;利用集聚效应,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平衡利益相关者诉求,提升经济效益;专业团队参与,满足复合性需求。启示:促进体育服务综合体转型,加速场馆与城市有效对接;强化场馆集聚效应形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突出场馆赛后利益相关者责任,完善规范性管理制度;寻求冬奥场馆多元化运营,打造专业赛后场馆运营团队。  相似文献   

2.
北京冬奥会体育场馆作为冬奥会遗产的承载者,研究其高效治理模式及运营模式,探索冬奥会体育场馆“赢利模式”,挖掘场馆运营潜力,能助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对比分析索契与平昌冬奥会场馆治理经验与启示,同时引入“三次售卖”理论,对冬奥会场馆的“卖内容”“卖受众”“卖品牌”三方面探索理论逻辑与路径遵循,构建了冬奥会体育场馆的“三次售卖”系统。研究认为,北京冬奥会体育场馆的第一次“内容”售卖,要从以大型赛事为主的单一化内容售卖向多元化售卖模式转变;第二次“受众”售卖,要兼顾明确产权问题、有效开发场馆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开发组建专业的广告运行团队或公司的三层面内容;第三次“品牌”售卖,通过构建产品与服务的品牌模式、城市场馆与旅游的品牌模式、场馆与“物联网+”的品牌模式,以打造高品质与高质量并行的“品牌”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3.
陈元欣  戎丽娟 《体育科研》2023,(1):55-62,76
奥运场馆作为举办奥运会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其赛后利用问题备受关注。国际奥委会于2022年初发布了《超过125年的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就奥运场馆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本文以该报告为依据,深入分析奥运场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发现充分利用已有场馆是过去百年来奥运场馆发展的重要经验,但20世纪后期,新建场馆在奥运场馆中的比例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现在奥运场馆数量大幅增加,夏奥会场馆逐步以已有场馆和临时场馆为主,冬奥会场馆使用已有场馆呈现“U”型变化趋势,新建场馆比例开始骤降。奥运场馆未来将呈现以下特点:多个城市联合举办,充分改造利用已有场馆;注重场馆可持续性,改造建设绿色场馆;增强场馆设计韧性,鼓励共享使用场馆;场馆容量不再限制,满足使用需求即可;大量使用临时场馆,降低赛后运营压力;成为城市发展触媒,促进城市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后奥运时代场馆的可持续利用是奥运改革的新规范,探究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自我推进机制在回应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破解治理主体主观动力不足和创新意愿不强等问题具有独特优势。在2022北京冬奥会视域下,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遵循自主发展—自我建构—自觉生成的学理基础,建构以目标—准则—方案为分析框架的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自我推进机制。研究认为,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自我推进机制应以可持续动议为启动目标、自适应规则为运行准则、结构化行为为行动方案,但存在潜在利益冲突所致的目标“偏利性”、现实制度环境所致的主体“懈怠性”、原有治理惯性所致的行为“依赖性”等自我推进困境。在结合实践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增强赛后利用目标公共性,强化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可持续共识;提升赛后利用准则创新性,营造主动创新为核心的自适应环境;加强赛后利用方案落实性,制定精准靶向为核心的结构化策略等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5.
全运会场馆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广,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近3届全运会新建的综合场馆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市场营销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对全运会场馆的建设与赛后运营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结论:在建设与融资方面,应多元融资拓展资金来源,协调体育场馆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从建筑单体设计方面考虑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灵活多变的体育场馆空间设施;在后期运营中,对公益事业政府给予政策性支持,场馆规划为赛后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希望能为我国全运会的场馆建设及运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黄丽霞 《冰雪运动》2010,32(5):45-52
为了提高我国冬季体育产业的运营与管理水平,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冬季体育产业运营与管理模式,以首都体育馆场馆群建设与运营为例,分析首都体育馆场馆群建设和运营现状,发现首都体育馆场馆群在管理上存在着粗放型经营,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场馆功能单一,赛后经营利用率低;经营方式、范围、效益有待进一步改善;运营缺乏综合优势利用和无形资产、独特品牌开发等问题。论述了首都体育馆场馆群建设、运营改革的必要性,阐明了首都体育馆场馆群的产业定位。提出了首都体育馆场馆群建设功能应多样化,设施配套齐全;适应群众体育需求,全面向社会开放;以场馆资源为基础,发展技术培训和健身、娱乐、休闲等"一条龙"服务;完善场馆群经营、管理和运营模式等运营与管理发展的对策,为促进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近5届奥运会举办城市(亚特兰大、悉尼、雅典、北京和伦敦)的奥运场馆赛后开发利用策略。研究发现:高度重视场馆科学设计与赛后规划,建立专业开发机构,积极引进职业体育赛事,注重发展多业态综合运营是近5届奥运会举办城市体育场馆开发的成功经验。建议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应科学规划场馆赛后运营,积极融入城市生活;夯实职业体育基础,加大无形资产开发力度;开发场馆多元价值,推动多业态综合运营;打造四季多元的大型活动,创立具有自主品牌特色的驻场演出;组建专业管理团队,加强中介机构合作,实现场馆运营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8.
奥运场馆的超大规模与巨额成本使奥运会的举办频遭诟病。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百年奥运场馆数量波动上涨、使用更新优化、布局模式转换、配套迭代升级的状况及致因进行解析,认为场馆规划有失致使额外成本攀升,场馆利用不佳导致场馆荒废闲置频现,办奥挤出效应招致反对浪潮频发,场馆治理不当引致生态破坏屡现,据此提出若干消解策略:超前规划场馆,规避奥运场馆赛后“白象化”;注重赛后利用,促进奥运场馆发展可持续;倡导节俭办赛,探索场馆多元利用新举措;注重低碳环保,追求场馆治理环境正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的现状与制约因素.认为:场馆赛后运营需在规划阶段就予以考虑,场馆功能的综合化是发展趋势,赛后运营应多元化.提出对策:积极融入城市生活,以举行大型活动为主兼顾全民健身,与专业机构合作实现专业化运营,重视看台下空间及附属设施的利用,加强无形资产的开发与运营,适当缩减规模、明确定位、注重长效利用等.  相似文献   

10.
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建设时资金投入大,赛后维护费用高,管理复杂,使得赛后大都陷于经营困境。有效地避免这种困境的出现,解决赛后大型体育赛事场馆的运营问题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对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北京奥运场馆投资及运营机制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存在着投资金额大、周期长和收益无法确定等特点,使得赛后场馆的运营风险防范措施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为了避免奥运场馆在赛后给政府财政或项目承担人带来过大的风险,赛前场馆建设投资体制和赛后场馆经营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成功申办冬奥会为我国的大众冰雪运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撑下,我国大众冰雪运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但在运营管理上仍然缺乏经验。北京冬奥会场馆运营管理呈现出专业化、系统化、强测试、重细节的特点,在品牌打造、智慧科技、多元服务和人才保障方面具有示范作用。通过研究北京冬奥会的场馆运营管理模式,针对大众冰雪运动场馆现状提出提升智慧化水平、提升品牌培育能力、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和多元化服务、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等相关建议,以期为大众冰雪场馆运营管理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科学》2020,(1):16-27
研究北京2022冬奥会支出面临风险的目的,是针对筹备、举办2022冬奥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支出风险进行风险管理,提高冬奥会筹备、举办过程中资金支出的效力,实现节俭办赛的初衷。依据筹备、举办2022冬奥会支出的主要去向,支出风险主要包括运行支出风险、竞赛和非竞赛场馆支出风险、举办城市基础设施支出风险、隐性支出风险等4个方面。针对4个方面支出存在的风险,分别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管理,主要措施包括贯彻《奥林匹克宪章》精神;结合历史经验,加强预算支出的监管;场馆建设以达到办赛标准为基础,不搞超标建设,建设过程注重环保和赛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要注意赛前和赛后相结合,体育和旅游相结合;尊重冰雪运动发展规律,注重支出的渐进性和长期性,避免大量的运行支出等等。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为承办第十二届全运会,需要新建、改建大量体育场馆,为规避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的风险,应予以提前谋划。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在对十二届全运会场馆概况及部分场馆运营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从经济、制度、文化及自然与地理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全运会场馆赛后运营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赛后运营策略,以期为全运场馆的赛后运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考察方法,对上海建设体育中心城市中的场馆建设模式进行研究。认为,目前国际上建设体育中心城市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建设体育场馆。上海未来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要做到:新场馆大型化、多功能化;大型体育场馆应优先建造在老工业城区、边缘城区、大学城或大学园区内;大型体育场馆要考虑满足大众的多方面需求,方便市民就近利用;预先提出后续利用的具体项目;合理核算赛后维护管理费用等。  相似文献   

16.
奥林匹克运动会结束后的遗产利用问题引发了各国的关注。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不停地举办,场馆也在世界各地拔地而起,不同的赛后运营模式也在逐步借鉴、更新与完善。在不久的将来,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模式会更进步、更完善、更先进。该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分析得出:奥运场馆在建造之初侧重点聚焦于赛时要求居多,对赛后的场馆利用缺乏规划,导致很多奥运场馆都处于亏损状态。近几年各国对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和经营越来越重视。该文选择中国、悉尼和伦敦奥运会场馆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外奥运场馆运营模式的经验,为我国奥运场馆运营模式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等,从产权关系及运营管理视角对奥运场馆赛后运营模式进行研究,为国内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提供借鉴。汉城、悉尼、伦敦三届奥运会构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场馆赛后运营模式,共性的经验有:发展定位是运营模式形成的基础,可持续经营策略是运营模式形成的核心,市场需求是运营模式不断完善的重要推力。对我国的启示:坚持公益属性,明确场馆发展定位;推动多元主体供给,激发场馆经营活力;组建专业管理团队,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场馆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时晓莉 《新体育》2014,(4):34-37
第十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在泉城济南举办,“全民全运”,盛况空前。5年过去,为十一运兴建的济南市奥体中心赛后场馆利用如何?能否走出场馆赛后利用与运营的创新之路?其实,早在全运会举办之前,这已是当时有关部门谋划的重点。一支只有100名职工的团队,不仅盘活了30亿元的体育资产,还承办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体育赛事;每年接待健身群众超过70万人次,成为引领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19.
运用逻辑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剖析北京冬奥会场馆功能转型方向与挑战,并提出转型路径。北京冬奥会场馆功能转型方向:以竞技功能为主导,积极服务全民健身;以多元经营为依托,推动冰雪产业链升级;以冰雪文化为引领,释放奥运遗产红利;以冰雪旅游为特色,赋能区域协同发展。转型挑战:缺乏落地方案影响功能转型效果,运行条件约束影响功能转型效率,技术要求复杂影响功能转型成本,业态融合短板影响功能转型基础。转型路径:推进宏观政策落地,实现场馆红利互融共享;满足群众冰雪需求,促进冰雪文化空间塑造;注重竞技功能实现,提供国际水准场馆保障;实现整体性布局,构建场馆产业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20.
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即将在辽宁省举办,全运会对于辽宁既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完善的场馆建设与有效的赛后运营必将大大加速辽宁城市的发展;反之,全运会也会给城市发展造成后患,甚至出现后全运时期经济衰退的现象。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对以往体育场馆建设以及赛后利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指出辽宁全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将要面临的挑战,提出在融资、建筑设计和后期运营等方面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