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昆 《新体育》2023,(18):32-34
研究目的:探究血流限制训练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对篮球专项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招募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生18名,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人,实验组采用40%的下肢最大闭塞压力及30%的最大力量为运动负荷且重复30次;对照组采用下肢最大力量的85%为运动负荷且重复5次;实验前后统一进行立定跳远、纵跳摸高、30m跑的运动指标测定。研究结果:立定跳远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纵跳摸高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0m跑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血流限制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具有后激活增强效应,可以作为一种运动训练方法,在专业运动队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蔡冠蓝  吴鸿春 《体育科技》2011,32(2):55-57,67
通过对世界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与其运动成绩的灰关联度分析,列出它们之间的灰色关联顺序,找出影响中外优秀铁饼运动员成绩的主要身体素质指标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运动员优先发展身体素质的顺序是加速跑〉立定跳远〉抓举〉深蹲〉高翻〉卧推,外国运动员优先发展身体素质的顺序是抓举〉立定跳远〉加速跑〉卧推〉高翻〉深蹲。由此可见,中外运动员在铁饼身体素质训练上存在差异。说明影响世界优秀男子铁饼运动成绩的最关键因素在加速跑、立定跳远、抓举这三项身体素质指标,它们与专项投掷力量紧密相关,是发展爆发力和速度力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刘心润  侯斌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5):543-545,537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素质测试、比较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湖北省网球后备人才身体素质现状。结果表明:男运动员的800m跑、背力、原地纵跳身体素质指标明显优于女运动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扇形跑、立定跳远、30m跑、握力男运动员略优于女运动员;一分钟双摇跳绳、反应时、坐位体前屈女运动员略优于男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何兴权  易东平  尹松 《精武》2012,(29):17-19
目的:利用网球运动干预中学生身体素质,探讨网球运动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法对实验组学生进行网球运动干预15周后,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干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经过15周的网球运动干预,实验组学生所有身体素质指标在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立定跳远、握力、50m、800/1000m成绩提高差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实验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各指标成绩优于对照组。结论:网球运动对促进中学生的上肢力量素质、爆发力素质、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干预影响效果突出,对学生的柔韧素质干预影响效果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探究拖重物跑训练手段对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途中跑阶段的技术特征及下肢环节肌肉力量的影响,深入认识其对短跑途中跑技术和专项力量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对14名男子二级左右水平短跑运动员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6%~10% BM负荷的拖重物跑训练,采用高速摄像分析法、等动肌力测试法分析运动员身体素质;支撑阶段髋、膝、踝关节运动学参数和下肢各环节肌肉力量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1)实验后运动员30m、60m、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等身体素质及专项成绩显著提高;(2)步长、重心水平速度显著性提高,两大腿剪绞平均速度提高、单步时间减少;支撑阶段最小膝、踝角显著降低,角速度提高;(3)髋、膝关节伸/屈肌群PT/BW、AP除膝关节60°/sPT/BW值未见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角速度下PT/BW、AP均呈显著性差异,踝关节跖屈肌群各角速度下PT/BW值显著提高,跖屈肌群60°/s速度下AP提高,背屈肌群AP略降低。结论:适宜负荷的拖重物跑训练可显著改善短跑运动员运动素质、提高运动成绩;有利于提高髋关节剪绞-制动力量,使膝、踝关节处于低位超等长"屈蹬"状态;提高了髋、膝关节屈伸肌群快速主动收缩能力及踝关节跖屈肌群退让性快速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复冷热水交替浴(CWT)对羽毛球运动员运动后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将16名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随机分成CWT组和对照组(CON),每组8名。两组运动员均参与两周体能训练,每节训练课后分别采用CWT或静态休息作为整理活动,其间动态检测运动员的主观疲劳度、运动能力和代谢指标,评价运动员机能恢复情况。结果:在主观感觉上,CWT组在每周最后一节训练课后即刻、下一周周一上午训练前肌肉酸痛感和全身自感疲劳度均明显低于CON组(P<0.05),两组运动员经过周末休息后肌肉酸痛和全身自感疲劳度均明显改善(P<0.05);在运动能力上,CWT组静蹲成绩在每周最后一节训练课后即刻明显优于CON组(P<0.05),两周训练结束后即刻立定跳远成绩明显优于CON组(P<0.05);经过周末休息后,CWT组立定跳远与静蹲成绩没有显著性改变(P>0.05);在机体代谢水平上,随着两周大运动量训练,血清肌酸激酶(CK)浓度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周训练后,CWT组血清尿素氮(BUN)浓度明显低于CON组(P<0.05)。结论:CWT能缓解羽毛球男子运动员连续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感和全身自感疲劳度,能延缓立定跳远和静蹲能力的下降,可能降低体内蛋白分解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旨在为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选取16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人。对照组采用下肢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实验组采用下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训练时长为8周,每周3次课,每次60min。训练前后对反映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原地双脚起跳摸高、助跑单脚起跳摸高、"T"字折返跑和30m冲刺跑指标进行测试。结果:经过8周的训练,对照组各测试指标成绩均有提高,其中立定跳远、原地双脚起跳摸高成绩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助跑单脚起跳摸高成绩有显著提高(P<0.05),"T"字折返跑和30m冲刺跑成绩提高但不显著(P>0.05);实验组的立定跳远、原地双脚起跳摸高、助跑单脚起跳摸高、"T"字折返跑和30m冲刺跑成绩均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实验后实验组各项爆发力测试指标的成绩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均可以提高青年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但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比传统抗阻力量训练提升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瞿贤和  朱荣 《精武》2012,(29):5-6
近几年我国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为提高其体质,本研究制定有氧运动为主的运动处方,观察大学生身体素质及心肺功能变化,探索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及心肺功能的有效运动形式。志愿参与实验的50名温州医学院(男18名,女32名)上一年度体质测试不合格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男9名,女16名)与对照组(男9名,女16名),实验组按照制定的运动处方进行为期8周的锻炼,对照组除不做运动外,学习和生活习惯与实验组相似。实验前后测试身体素质指标(男:握力、立定跳远;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和心肺功能指标(肺功、台阶试验)。经过8周规律运动,实验组男大学生的握力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实验组女大学生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实验组男女大学生心肺功能都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8周规律运动能改善体质较差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姚卫 《体育科研》2012,33(1):97-100
主要采用实验法、访谈法,对上海市杨浦区小学生50 m快速跑、实心球掷远和立定跳远成绩进行统一测试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杨浦区小学生50 m快速跑、实心球掷远和立定跳远等运动成绩的增长均符合身体素质自然增长规律。(2)小学生的运动能力有下降趋势,尤其是五年级的学生最为明显。(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遵循身体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以及发展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同一项群训练的迁移理论,验证INT对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名平均年龄18岁的大学男子篮球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EG)和对照组(CG),对EG受试者进行8周,每周3次,每次90 min; CG受试者进行8周传统力量训练,每周3次,每次90 min,在实验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下肢爆发力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训练干预后,EG与CG受试者相比,助跑垂直纵跳、垂直纵跳、单脚侧跳和立定跳远成绩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研究结论:INT训练能够对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建议:在球类实践或训练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抗阻训练、超等长训练、动态稳定训练、速度训练和灵敏训练等与专项技术运动相结合,提升在比赛中的专项动作效率,使INT训练的综合效果能直接运用到比赛所需的技战术动作模式中,为运动员训练效果的专项化迁移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探讨抗阻力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成绩的影响,以江苏省盐城市体育学校8名(4男,4女)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8名运动员分为两组进行3个周期的训练,实验组加入皮条循环身体素质练习。对实验前后的立定跳远、100m跨步跳(步数)、10s高抬腿(次数)、100m的成绩进行结果对比。结果显示:抗阻力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成绩的提高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探索六周的悬吊训练对散打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和平衡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影响,把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名,实施六周的悬吊训练方案,对照组进行和实验组同等强度的力量练习,训练前后分别测试单腿跳远和立定跳远成绩、平衡能力指数,对训练前后与组间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后与之前相比单腿跳远成绩都有提高,但实验组更明显;立定跳远成绩只有实验组明显提高,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后平衡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但是实验组提高更为明显。结论是:悬吊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散打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增加下肢速度、爆发力和平衡能力,改善了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肌肉协调能力,改善提高了技术动作完成的质量,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选取网球专项学生4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专项知识传授、录像模拟训练与现场实地指导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对网球新手运动员进行知觉技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通过8周,每周3次,每次90 min的训练,探讨网球专项知觉情景训练对网球新手运动员的视觉搜索能力,认知操作反应时、准确率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专项知觉技能训练能提高网球新手运动员视觉信息加工效率,改变视觉搜索的策略;(2)专项知觉技能训练能提高网球新手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技能,尤其是控球力量性和控球精准度,提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目前,跳高的技术日趋完善,对技术的研究已非常透彻,要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须提高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而成绩往往是建立在专项身体素质之上的,所以对这方面的研究作者认为很有必要。在跳高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中,它们无外乎有七项:100m跑,30m起跑(即速度素质),半蹲,深蹲(即力量素质),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即肌肉爆发力)和助跑摸高  相似文献   

15.
跳远训练要围绕着如何发挥和利用速度来改进和完善跳远技术。为此,跳远训练应在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着重提高速度和快速起跳能力,通过技术训练解决跑得快与跑得准,跑得快与跳得起的问题。一、跳远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跳远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包括发展速度,快速力  相似文献   

16.
影响立定跳远远度因素探讨柳忠生(黑龙江省化工学校齐齐哈尔市:161005)立定跳远是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本文就影响立定跳远远度的几个因素问题略谈粗浅看法。立定跳远的远度除了取决于身体素质以外,合理的技术动作也是一个关键问题。1预...  相似文献   

17.
依据我国高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的素质训练水平和专项运动成绩,通过相关和因子分析,选定跳远运动员应该具备的5项身体素质因子,构建了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体系。采用“秩和法”对所有参赛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建立了我国高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的综合评价量表。  相似文献   

18.
立定跳远是大学生体育合作标准测试的主要项目之一,同时在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中,它也被作为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如何提高立定跳远成绩,本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柱  郭国兵 《体育学刊》2005,12(6):119-121
通过收集我国27名女子铅球一级运动员65次运动成绩以及相应的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测验结果,得出影响我国女子铅球一级运动员成绩的专项身体素质的主要因子为:最大力量因素因子、专门投掷训练因素因子、专项速度力量因素因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影响我国女子铅球一级运动员成绩的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依次是:后抛4kg铅球、30 m站立式起跑、立定跳远和卧推,并给出相应回归方程.依据统计学正态分布原理,运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制定出专项身体素质综合发展水平、专项身体素质总体发展均衡程度以及专项身体素质综合发展水平与运动成绩适应程度的3种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女子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命中率提供参考。方法:以16名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人,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能训练,实验组在常规体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入核心力量训练,共持续8周。对训练前后两组运动员的定点投篮、1min跳投和运球急停跳投进行测试。结果:实验前两组运动员投篮命中率各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对照组投篮命中率各指标与实验前相比变化不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实验后定点投篮命中率虽有一定程度提高,但与实验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1min跳投命中率与实验前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运球急停跳投与实验前相比提高幅度较大,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定点投篮命中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1min跳投命中率差异显著(P<0.05),运球急停跳投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定点投篮命中率影响不大,但是对在不稳定状态下的1min跳投和运球急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