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柔性连接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的抗连续倒塌性能,用ABAQUS建立了纯框架、刚性和柔性连接填充墙框架的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可靠性。对比了刚性与柔性连接填充墙对RC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墙-框连接刚度、拉结筋设置情况、构造柱数量和类型、砌块和砂浆强度对柔性连接填充墙RC框架连续倒塌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柔性连接填充墙RC框架的连续倒塌抗力和延性更好;墙-框间填充高弹性材料、增加构造柱数量、提高砂浆强度有利于提高柔性连接填充墙RC框架抗连续倒塌的峰值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墙-框间填充常规填缝材料、设置Ⅱ型构造柱、提高砌块强度会提高峰值承载力、降低极限承载力,设置拉结筋的效果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一般民建工程中,砖砌体结构房屋因其造价相对来说比较低,且具有不错的保温、隔音性能,被广泛采用。但是相对来说砌体强度较小,结构自重较大,砂浆和砌块之间的粘结力较差且质量不容易保证,从而造成抗拉、抗弯和抗剪强度相对较低,墙体容易开裂。砌体裂缝不仅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而且较普遍,轻微者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渗漏水,严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建筑物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因此,正确分析原因、切实加以防治十分重要和迫切。造成砖砌体结构砌体开裂的原因很多,但经研究分析后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温度变化原因;二是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本文就如何防止砌体结构墙体开裂浅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中等城市,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尤其是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由于构造简单、造价低廉、施工方便以及能就地取材等优点,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我国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底部框剪多层砌体房屋在我国地震区一些中小城市的临街建筑中已被广泛采用,并有继续扩大使用的趋势.房屋底部采用大空间的框剪结构,可用作商场、餐厅或停车场等,上部采用砌体结构,可用作住宅、办公用房或宾馆客房.底部框剪多层砌体房屋由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和上部砌体结构两种承重和抗侧力体系构成,底部刚度小于上部,是一种上刚下柔结构.  相似文献   

4.
放顶煤工作面煤岩组合力学模型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放顶煤工作面的矿山压力及其显现规律、顶煤冒放结构、顶板移动结构等影响因素,结合我国厚煤层赋存状况,给出放顶煤工作面拱—拱、拱—砌体梁、拱—传递岩梁、台阶式悬臂—砌体梁以及台阶式悬臂—悬梁组合力学模型及其控制计算公式;在实践中根据工作面具体条件分析使用以上五种力学模型,则可求得较合理的支架工作阻力,从而有效地实现顶板控制。  相似文献   

5.
底部框架剪力墙砌体房屋(以下简称底框结构)是指底部一层或两层为空间较大的框架一剪力墙、上部为多层砌体的房屋.底框结构是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结构,从抗震上讲它是一种不合理的结构形式,但限于我国当今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还无法取消,因此在我国内地及广大中西部地区临街建筑中仍普遍采用.其具有"头重脚轻"、上刚下柔,的特点,为保证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用不倒"的抗震原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以下简称<抗规>)对底部框架层与上层刚度比做出了明确规定,必须在底部框架中布置一定数量的的抗震墙.  相似文献   

6.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问题涉及实际工程的多个方面,研究土-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是解决该问题的基础。通过对常规非饱和直剪仪进行改造,并利用改造的非饱和直剪仪进行非饱和砂土-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研究了基质吸力、结构面类型和净法向应力对接触面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吸力对非饱和砂土-结构接触面的界面黏聚力影响较大,对界面摩擦角影响较小;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非饱和砂土-混凝土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存在峰值效应;基质吸力对非饱和砂土-钢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小,基质吸力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净法向应力的增加,砂土-钢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呈非线性增长;净法向应力对非饱和砂土-结构接触面对应基质吸力的界面摩擦角(δb)的影响较小。最后,建立了基于峰值效应的非饱和砂土-混凝土接触面抗剪强度公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底部框架剪力墙-砌体结构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建模,简化砌体结构的模型参数,然后进行模态分析,并在重力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采用时程分析法,对结构进行受力和变形分析,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给出安全评估理论知识及杆件重要性的评定方法,并利用这两种基本理论对一简单的三层框架进行倒塌顺序研究,仅讨论在水平荷载按比例渐增的情况下,结构从第一个杆件失效到最后结构完全倒塌的全部过程.给出每个阶段在失效包络图中的渐变状态及最终的杆件失效顺序,并与同案例的参考文献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砖砌体开裂较普遍,即影响美观,造成渗漏水,又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甚至房屋倒塌.故正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前进行施工质量及设计前期控制,非常重要.通过多年的工程设计及施工中实践谈几点本地区常见建筑砖砌体裂缝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0前言任何建筑物都通过基础将上部结构的各种作用传给地基,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另外经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濮阳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加速度O.15g,可见濮阳市的地震形势十分严峻,而且砌体是一种脆性结构,其抗拉和抗剪能力均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砖结构易于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从而导致房屋的破坏甚至倒塌,因此砌体结构中的抗震构造措施是砌体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总结几年的设计经验,对多层砖混基础设计及其上部抗震构造措施归纳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弦粱结构承受的风吸力大于结构自重等竖直向下的荷载时,预应力索将松弛退出工作。运用SAP2000对某张弦梁结构在预应力索失效后的承载力、变形和整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下弦索失效后,荷载只能由主弦杆承担,导致某些构件承载力不足,添加抗风锚杆后各构件的承载力均能满足;稳定拉索和交叉稳定拉杆的设置提高了结构的整体侧向刚度,且有效地抑制了侧向变形。  相似文献   

12.
建筑砖砌体裂缝不仅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而且较普遍。轻微者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渗漏水;严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分析了常见建筑砖砌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钢筋混凝土梁粘钢加固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两榀框架试件(框架梁经过粘钢加固)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结构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了粘钢加固梁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延性等抗震指标以及其破坏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上用粘钢加固的方法来提高框架梁的抗震能力是可靠的,粘贴钢板可以显著提高梁的承载力和刚度.本文还比较了几种锚固方式的结果,对粘钢加固混凝土梁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不同剪跨比和配箍率的钢筋增强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RUHTCC)梁的抗剪性能,为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用于结构关键抗剪部位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抗剪试验结果,阐明剪跨比和配箍率对RUHTCC梁抗剪性能的影响,明确UHTCC与箍筋之间的复合抗剪效应,揭示 RUHTCC 梁的抗剪机理。方法:以剪跨比和配箍率为变量参数,通过 RUHTCC梁在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弯曲试验,研究RUHTCC 梁的剪切裂缝形态、荷载-挠度行为、破坏模式、开裂剪切强度和极限剪切强度等抗剪性能,并结合试验结果,分析 RUHTCC 梁的剪力传递机理。结论:1. RUHTCC梁呈现出优良的剪切抗力以及稳态的斜裂缝扩展过程和多缝剪切开裂行为。2.配置少量的箍筋可将典型的剪切破坏转变为较为延性的弯剪破坏甚至弯曲破坏。然而,箍筋的配置并未显著提高 RUHTCC 梁的抗剪能力,同时耦合UHTCC与箍筋也没有表现出协同抗剪效应。3.拉杆-拱模型和桁架-拱模型可用以描述RUHTCC短梁和细长梁的抗剪机理。  相似文献   

15.
建筑砖砌体裂缝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较轻微者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渗漏水;严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整体性、耐久性,甚至还有导致建筑物整体倒塌的可能性.因此,正确分析原因、切实加以防治十分必要,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6.
日益普及使用的民用燃气,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品质,但是燃气燃烧后的产物、泄漏的燃气等带来的危害,威胁着居民的健康、生命和房产等安全。简述了民用住宅燃气泄漏、燃气燃烧等引起的危害,分析了民用住宅燃气安全设计与安装、建筑物设计、建筑物装饰装修、燃气使用、监测与维护等影响因素;提出应提升既有民用住宅建筑抗爆和抗(连续)倒塌等能力、开展住宅建筑(尤其砌体结构)抗爆设计和建筑物燃气爆炸对周边建筑免影响的间距研究,加强燃气使用者防患意识与行动,构建社区安全宣传和事故隐患演练机制,开发使用成本低廉兼具社区中央监控室监控功能的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等系列安全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得到土层-矩形隧道结构的地震反应,采用PL-Finn本构模型,对可液化土层分别位于地下结构整体、底部、两侧以及结构位于非液化场地4种不同工况进行模拟.根据液化大变形发生的时刻,可以判断可液化土层位置不同时其破坏难易程度由难到易依次为当液化土层位于结构整体、当液化土层位于结构底部和当液化土体位于结构两侧;液化大变形区域主要在隧道底板底部两侧位置;结构两侧距离结构越近,土体越难液化和发生变形;土层液化导致的大变形发生在地震动峰值时刻过后;地震动峰值越高,越容易产生液化大变形;同一峰值地震动输入下,结构整体位移矢量和结构侧墙的层间位移差由大到小依次为当液化土层位于结构两侧、液化土层位于结构整体及液化土层位于结构底部.  相似文献   

18.
在砌体结构房屋中,嵌固在砖墙内的钢筋砼挑梁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很广泛,在一些工程的事故中,也有一部分是由于挑梁的设计不合理引起的。因而正确计算挑梁在工程设计中是很重要的。我们平时设计时,往往不太注意埋入砌体部分的计算,常将挑梁上部受力筋伸至拖梁端头,埋入砌体部分梁长为挑出长度的二倍,截面大小同悬挑梁根部的大小,这样做往往不太合理,倾覆、局压等问题也不一定有保障。下面本人就挑梁的埋入部分设计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高阶模态对底部带BRB的铰支墙(HWBB)框架结构的影响,建立了HWBB-铰接框架和HWBB-抗弯框架的分布参数模型.将铰支墙简化为弯曲梁、BRB简化为转角弹簧、抗弯框架简化为剪切梁.推导出2种分布参数模型的振动方程,求出各阶周期、各个振型及内力和位移的数值解.研究了相对刚度比以及转动刚度比对高阶模态效应的影响.对于弹性结构,整体位移及抗弯框架中的剪力由一阶模态控制,而墙中的剪力和弯矩受高阶模态影响较大.同时研究了BRB屈服对HWBB-铰接框架结构内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RB屈服后,原一阶模态将不再对内力产生贡献,而高阶模态对内力贡献作用将增加.但BRB屈服后位移对高阶模态不敏感、仍由一阶模态控制.参数分析表明:在墙的抗弯刚度达到一定值前,随着墙抗弯刚度的增加,结构的位移会逐渐减小;随着转动刚度的增加,前三阶周期会减小;随着转动刚度比的增加,一阶模态的基底剪力贡献系数减小,但二阶和三阶模态的基底剪力贡献系数增加.  相似文献   

20.
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指底层为框架、抗震墙上部为砌体结构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一些临街和社区的建筑底层设计成大空间格局作商用 ,上部用作居住 ,这些建筑有些采用的就是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这种结构经济适用 ,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然而 ,这种建筑结构是由两种性能不同的结构材料组成的 ,结构沿竖向刚度变化较大 ,“上刚下柔” ,很不利于抗震。因此 ,我们必须对这种结构认真地加以分析研究 ,合理设计 ,以满足结构安全性和抗震要求。一、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底层框架结构最初采用的是底层全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