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艺术家通过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能释放自己的情感,并接受别人的情感输出。绘画创作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更是情感与技艺的统一,而在油画这门艺术表现形式中,真挚的情感与精湛的技艺更是相并存的两个重要因素。在油画创作活动发生前,需要精研绘画技巧,驾驭自己的技艺。技艺是由内容的需要而产生,而内容正是情感的释出。  相似文献   

2.
从对毕加索和康定斯基产生过影响的艺术形式和美学理论入手,将毕加索和康定斯基艺术生涯作为一个时代标尺来衡量抽象艺术产生初期这一阶段性面貌。同时通过对美学思想即观念上的变化而产生的代表作品的深入挖掘与解读,从艺术本体出发挖掘其个人艺术风格的转变对于抽象艺术形式整体意义及对西方绘画的影响作用。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后,将毕加索和康定斯基对于绘画转型的意义以及抽象绘画形式在整个西方美术发展大的历史时空中的地位给予了相对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现代主义绘画自律性发展过程及其在艺术媒介方面的具体实践的分析,说明现代主义绘画对其自身领域探索,论证绘画的独立存在以及所提出的‘纯粹艺术”观念的合理性,是艺术规律的必然。同时也说明现代主义绘画自律性发展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解读毕沙罗     
韩泽明 《考试周刊》2007,(51):133-134
毕沙罗是法国十九世纪后期最受人尊敬的一位绘画大师,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绘画技艺精湛,风格独特。特别是在"光"、"色"的探索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当前我们研究毕沙罗的艺术对提高中国油画水平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架上绘画文饰功能形成的必然性以及观念艺术对其文饰功能的消解,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分析所谓当代观念绘画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而指出观念艺术对于架上绘画文饰功能的这种消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架上绘画在文化意义上的主体价值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由于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合力,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对传统绘画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在从文学的角度、按文学的标准来要求画者,考察和规定绘画活动的诸方面,并建立了完整的文学化的古典绘画理论体系。文学观念对传统绘画的渗透和影响,极为重要的结果是提升了绘画的价值和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印象派是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画派.印象派绘画是注重于绘画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之中.本文就印象派油画艺术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行了研究,以此提升印象派油画艺术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德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的"摄影绘画"对我国众多从事架上绘画的当代艺术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然而人们对里希特的研究大多仅停留在了作品外在的形式语言上,而缺乏对其艺术观念的深入解读.里希特的"摄影绘画"是通过吸收转换摄影艺术语言,将自身艺术观念的相对中立与表现形式的客观冷漠完美结合的.  相似文献   

9.
《英语辅导》2016,(7):32-35
绘画是备受人们喜爱的一门艺术。历代绘画大师们创作了许多技艺精湛、影响深远的名画。这些名画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想对世界名画了解更多吗?本期,我们带你走进名画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塞尚放弃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完全依靠自己独创性进行创作,有意识的地将注意力转向表现自己绘画的主观认识,通过概括和取舍,从结构的观点来描绘对象。由于塞尚这种绘画的主观性改变了整个西方艺术的进程,对他以后的艺术家产生了观念上的震撼,这种震撼导致了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从工笔到没骨,从没骨到水墨,一再删繁就简,而笔墨的运用和立意就越发的重要。明末清初的画僧石涛,在绘画和画理上对中国的近代美术史有独特贡献。都说石涛笔墨技法独创,在石涛的《画语录》中可以看到他对于笔墨技法的论述,里面提出了新的概念理解。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改造的诉求,就深深地卷入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情境之中。从西方艺术中寻求资源,借以革除或替代中国绘画因因相袭的窠臼,逐渐形成一种广泛的共识。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写实主义原则的普遍适用,是中国传统绘画现代化改造的重要标志。写实主义中的再现因素使中西绘画在20世纪实现跨文化沟通成为可能;在20世纪初,由照相术的流行,写实主义绘画在中国才具备了普遍的接受基础;写实主义补课,是中国绘画走向现代化的开始,同时又是艺术进化论圈套,也正是在谋求进化出路的过程中,中国绘画丧失了它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3.
山水画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笔墨技法体系。纵览历代山水画作,虽风格不一,但笔墨程式大同小异,师承之脉絡清晰可辨,千变万化不离其宗,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山水画的特质。古代大师大多都是从笔墨技法的学习研究入手,由师承而后体察、感悟大自然,获得心灵启示,创新技法,形成新的艺术风格。而笔墨技法的承袭,始终贯穿于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绘画是一门空间艺术,不同的空间观念导致了绘画等空间艺术的不同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最早能够在文献中发现的成型的空间观念无疑是殷商时期已经存在的"五方"观念。这种空间观念奠定了中国古代空间思想重视人的空间体验以及宇宙空间与社会空间紧密相连的特点,这使得中国绘画等空间艺术从一开始就走上重观念而轻外形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一般说来,同一绘画体系下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在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其艺术理念与技法材料都应当是在同步发展的。可是工笔画发展到宋代这一文学艺术全盛之时,人物、花鸟、山水在表现手法上出现了不同,山水画因其表现对象特殊性导致与人物花鸟不同的技法与风格,但是同为勾线染色的人物画和花鸟画却在造型法则上发展不平衡。花鸟画呈现出精致人微的高度写实的造型法则,而人物画是一种相对概括与提炼的装饰性的写实法则。二者同样生在“皇家”出自“院体”却出现了“同体不同法”的现象。这种不平衡是因为二者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传统、各自的绘画理论、封建礼教的影响、题材的功能有所侧重、以及尺幅大小的几个方面原由使然。  相似文献   

16.
用笔是造型的基础,不同的用笔方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因此能够了解和掌握水彩画的用笔对水彩画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水彩画用笔的重要性着手,重点探讨了水彩画用笔的基本方式、方法以及实际作画中的运用技巧,水彩画用笔的技法应当借鉴中国画用笔.  相似文献   

17.
当代艺术思潮的“泛艺术论”,使美术的外延与内涵被无限扩展,西方各种“新艺术”形式己将架上绘画从中心挤到“边缘”。绘画内涵的价值纬度发生偏移,造成负面价值影响。中国架上绘画作品仍处于主流地位。上世纪初到今天向西方绘画艺术的几次学习,使中国的绘画己逐步建立自己的特色。架上绘画的终极价值应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在当代重建价值取向是十分必要和自然的。  相似文献   

18.
"目识心记"是中国画在艺术造型上,对客观自然观察认识的一种特殊方法,它在中国画教学的基础训练中作用不可忽视,要通过速写、默写等有意识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对中国画的传统有深入的认识和领会,使中国画在兼容西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妓女从诞生之始就是艺术工作者,从事艺术、表演艺术是她们的主要职责,接受艺术教育在所难免,学习美术是她们所受教育的内容之一。明代青楼尤其重视对妓女美术才能的培养,这一时期的妓女不但普遍要学习书法、绘画,甚至普遍走出“闺阁”在山水中接受美育。她们的作品带有浓厚的男性文人作品以及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