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大业取得光辉成果的今天,我们迎来了《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周年。 我们编辑部的同志与为《新闻与写作》撰稿的新闻界领导、专家们,在苍茫辽阔、风景秀丽多姿、气候凉爽宜人的“京北第一草原度假村”,欢聚一堂,共同纪念《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周年,别有一番情趣! 《新闻与写作》在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取得了成绩,我们大家风雨同舟,共同为《新闻与写作》付出了辛勤和汗水。十年来,不论世转时移,许多关心《新闻与写作》的同志们,无视商品经济大潮下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坚持正确方  相似文献   

2.
欣逢《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周年之际,谨祝《新闻与写作》  相似文献   

3.
情深与烙印     
当《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周年之际,我首先向贵刊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编辑部诸同志辛勤工作所取得的硕果表示诚挚的祝贺。 在这不平凡的十年里,我和《新闻与写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正是《新闻与写作》编辑同志的热心  相似文献   

4.
当我拿到2008年第1期《新闻与写作》时,心中不禁泛起一种欣慰与感动。从1998年第一次订阅它到现在,《新闻与写作》已伴我走过十年了。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从一名新闻爱好者成为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十年里,《新闻与写作》成了我实现新闻梦想的良师和引路人。  相似文献   

5.
感谢与祝愿     
《新闻与写作》的十年,是编辑部同仁辛勤耕耘的十年,是刊物质量不断提高的十年,是刊物不断获得读者赞扬的十年! 《新闻与写作》是为广大新闻爱好者提供写作、语法、逻辑等知识的园地,是进行新闻写作教学的函授教材;是传授采访、写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与写作》喜庆创刊十周年的时候,我谨代表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国记者》杂志向《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全体同志表示热烈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十年来取得的成绩和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十年创业,十年辛苦。《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周年,谨致祝贺。 目前各家新闻专业期刊的发行量,较高的不过两三万份,较低的只有几千份,而《新闻与写作》的发行量十年来,居同类期刊之首,这是很不简单的。她何以能够  相似文献   

8.
评价与希望     
作为一个没有为《新闻与写作》写过许多稿件,更没有写过优秀稿件的作者,也作为一个《新闻与写作》的忠实读者,在该刊创刊十周年之际,试作评价,并提点希望。先谈评价。 一是正派。《新闻与写作》是正派编辑为正派读者办的一份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写作》风雨十年,值得庆贺。同时希望继续发扬传统,不断开拓创新。《新闻与写作》始终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这一点是很突出的,也是共认的,这是这个刊物十年来一直保持和发扬的一个传  相似文献   

10.
首先,真诚祝贺《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周年!祝贺刊物十年来所取得的出色成就! 我能有幸成为《新闻与写作》的一名作者,得益于贵刊以地、县报编辑、记者和县、乡通讯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办刊宗  相似文献   

11.
《新闻写作学》是我著、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新闻写作学科系列教材中的主教材。与之配套的尚有《中外新闻选》(胡乔木同志题写书名)、《中外通讯选》上下集(陆定一同志题写书名、(《十年浪迹——三中全会以来通讯报告选》上下集等)。 这套新闻写作学科系列教材尤其是《新闻写作学》,出版发行后,在全国新闻界乃至港澳地区竟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反响。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笔会恰逢本刊创刊十周年,给笔会增加了新的内容。在酷暑难熬的盛夏,首都新闻界的部分领导、编辑记者,首都新闻研究机构的学者;首都高等院校教授、研究员30余人,于7月27日至7月31日,会聚在气候凉爽宜人,风景美丽如画的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坝上草原,新朋老友欢聚在青山碧野之中,共同纪念《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周年。 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董耀昌同志首先讲话,他感谢十年来作者和读者对《新闻与作写》的厚爱。感谢作者们艰辛地劳作,默默地耕耘。《新闻与写作》赢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年了。十年来它走的道路是正确的、发展的和年年有收获的。 正确的:从诞生至今没有偏离过正确的方向,没有在导向上发生过问题。作为一个专业性的刊物,它从新闻与写作这样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新闻     
继1992年《新闻知识》被列入全国新闻学十大核心期刊之后,最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这部大型精装工具书中,《新闻知识》再次被确认为全国核心期刊,在20个新闻学核心期刊中排名第七,排在前10名的还有《中国记者》、《新闻与成才》、《新闻战线》、《新闻与写作》、《新闻记者》、《新闻采编》、《新闻传播》、《新闻通  相似文献   

15.
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是指新闻工作者运用非虚构写作方法基于新闻事实而开展的写作报道活动.①2003年,以《南方周末》记者李海鹏采写的《举重冠军之死》为代表,非虚构写作以“新闻特稿”的名义正式进入新闻实践场域.②在随后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虽不断遭受质疑,但借助新媒体发展的浪潮,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新闻文体,不仅丰富和繁荣了我国的新闻生产实践,也为我国新闻文体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与写作》2009,(3):10-10
《新闻与写作》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接了地气的缘故,这地气是什么?是满足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基层干部、通讯员,以及活跃在各行备业的新闻与写作爱好者的需要,这是《新闻与写作))25年来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我本人就是《新闻与写作》的忠实读者。1970年开始做北京日报的通讯员,1974年进入北京日报,《新闻与写作》一直是我必读的一个刊物。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全国新闻方面的读物有数十种,我为什么偏偏仍要订阅今年的《新闻知识》呢?这不仅仅是我十分偏爱《新闻知识》,而是它在我心目中播下了难忘的种子,在我的新闻写作实践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2001年岁末《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召开座谈会,探讨如何进一步办好、用好本刊。 有时代感 具实用性 深受欢迎 吕国庆主编首先介绍了《新闻与写作》的情况:《新闻与写作》是研究新闻业务,传播写作知识的杂志.多年来,《新闻与写作》发行量在全国同类刊物中名列前茅,刊登的文章多次在本市和全国获奖,2001年又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二等奖。2001年《新闻与写作 》被中国期刊协会列为向“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赠送期刊。《新闻与写作》的办刊宗旨是:联系实际,研究理论,传播知识,交流经验,加强指导性、知识性、可读…  相似文献   

19.
书评     
《新闻十戒》 人民日报出版社 方孜行 著 2005年8月 定价:20元 本书作者提出了做新闻应该避 免的十个误区,并收集了68篇多年 来各新闻媒体比较有特色的新闻报 道,对如何克服这些毛病做了详细的 解释和说明。其中的31篇都在《新闻 与写作》杂志上发表过。该书形式生 动活泼,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 程中了解到了新闻写作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与《新闻与写作》相识是在2004年9月,那时我刚参加工作,领导安排我协助抓信息工作,于是就经常找一些有关新闻写作的书来读,由此就和《新闻与写作》结下了这个不解之缘。正好赶上一年一度订报刊的时间,我毫不犹豫就订下一年的刊物。在与《新闻与写作》相处的一年里,培养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写作热情高涨,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