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振娟 《成才之路》2014,(27):36-36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积极地开展合作式的学习模式,将合作学习法有效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2.
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使当前国家的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创新发展成为国富民强的关键性因素,在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中,教育事业尤其是高校教学事业的发展正愈发地受到关注和重视。职业教育在教育构成中的比重也正在不断地加大。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大量专业性技术人才的主要平台和途径,它同时承担着教导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性技能知识与提升自身个人综合能力的双重任务。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对专业性人才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地革新自身发展模式,着力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将其打造成为新世纪具有更高技术水平和更高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基于此,通过论述当前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教育活动时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讨论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开展对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要正确理清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培养的关系;基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开发运用网络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课在当前的农村中小学中相对来说还是一门较新鲜的课程,学生学习起来,也还具有浓厚兴趣。但是由于当前农村教师本身信息技术课的基本功不够扎实,教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这门课程没有基础,学习起来也会遇到许多困难,计算机的配备也满足不了一人一机的要求。这样,学生在学习这门功课时,可能会觉得高深莫测,很难入门,或许会把自己人为地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殿堂之外。针对以上情况,作者认为,作为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在上信息技术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中"具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并形成继续发展自己信息技术某项特长的愿望"是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主动地学,  相似文献   

6.
洪华 《中小学电教》2011,(11):25-25
<正>一段时间以来,信息技术教材的很多章节的教学就像是常用软件的使用说明书,与家用电器的操作说明没太大区别。教师上课大多也是先演示操作,再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效果不理想。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7.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把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于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呢?为了更好地做到这点,首先谈谈信息技术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对信息技术很感兴趣,但真正学起来显得耐心不足,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但是,学生对游戏格外钟情,兴致和耐心始终不减,始终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这就表明一点,学生其实是有足够的耐心参与到学习中去的,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 那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呢?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信息教育应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密切联系.信息教育具有很强的基础性、能动性,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增进和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就是说要学以致用.关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搞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陈艳 《华章》2009,(12)
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18):149-151
对于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如何使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由枯燥、乏味变得充满活力、刺激?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如何让学生觉得信息技术并不深奥,反而是有趣的?我们要让课堂变得"艺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尊重赞赏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合理创设情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营造竞赛的气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巧设任务,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六、联系实际生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学习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厘好地发挥语文教材的形象感染力。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名作,有趣的故事,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如果再配以色彩斑澜的画面,悠扬悦耳的音乐,栩栩如生的动画,学生怎么会不感兴趣呢?《荷花》这篇课文,是著名作  相似文献   

12.
朱广 《化学教与学》2012,(12):23-24,7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意思就是,一个人要想得到很深的造诣,就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经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积累所学的知识,也就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知识。我想孟子所提及的"自得之也"便是当今所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助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背景下,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了义务教育阶段残障学生的在线学习状况,分析了在线学习效果及影响因素,旨在为在线教育的包容性发展、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提供实证依据。研究发现,在线教育对残障学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也暴露出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家校协同不足、学生适应性不高、教学内容适切性偏低等在线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在线学习效果的四个最重要因素是学生的适应情况、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学生在线学习的态度、家长的配合程度。  相似文献   

14.
陈小芸 《双语学习》2007,(7M):193-194
近二十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网络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为英语课堂增添了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充分地唤起了学生课堂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操作应用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学习应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帮助、创设自主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一、共享学习资源,提供自主学习帮助课前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收集、建立、共享教学资源,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相似文献   

16.
信息社会是以知识信息为战略资源,依靠知识和智慧求生存、求发展的新时代。信息化时代要求培养信息型的人才,而信息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转化和重塑学生的学习角色和学习行为。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索取者;由观听者变为参与者;由墨守成规者变为探究发现者;由受控者(服从者)变为自由者;由单独学习者变为合作学习者;由依赖者变为独立者。  相似文献   

17.
高扬 《考试周刊》2013,(21):143-143
<正>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的"好奇心",突出学科特点,关注教学"生活性",转变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驱动性",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其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联系得越来越密切。高中美术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成为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已经从过去靠课本、挂图的时代,进入了电子化、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高效地学习美术知识。一、加大课堂容量,创设学习情境美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使美术教学手段向  相似文献   

20.
在个性化学习中适度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并把它和语文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增添语文个性化学习教学的形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