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是从2004年开始订阅《少年文摘》的,至今已拥有几十册了。它们如一泓甘泉,滋润了我的生活;又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记得2004年初订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在意它,读完之后便随手弃在角落,后来,我忽  相似文献   

2.
青春     
太平洋战争打得正酣之时,麦克阿瑟将军常常从繁忙中抬起头,注视着挂在墙上的镜框,镜框里是篇文章,名为《青春》。这篇文章一直伴随着他,也曾跟着他到过日本。后来,《青春》便开始在日本流传。一位资深的日本问题观察家说,在日本实业界,凡有成就者,没有哪一个不熟知这篇美文的,就连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几十年来也把《青春》当作他的座右铭。《青春》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它怎就这么神奇?(虹雨)  相似文献   

3.
《螳螂捕蝉》应该说是一篇老课文,说它老,原因有二,一是这篇文章在教材中已经很有些时候了;二是这篇文章已经被不少老师作为公开课教学过。所以对待它,我并不陌生,但是也一直没有什么更好的处理教学的方法。过去不少教师更多地是把注意力放在“螳螂捕蝉”道理的体悟上,最多再拓展到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上,除此以外好像也没有什么更语文、更有实效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正> 近代日本渔船经常在海上发现神秘的生物。1977年,一艘名为“海龙号”的日本渔船,在龙三角南部的海上捕到一头海怪,替它拍下照片,然后想把它带回日本研究。但过了几天后,这头两吨重的大海怪开始腐烂,船长只好下令把它丢到海里,甚至连骨头也不留。这位无知的船长当时并不知道,他所丢掉的是比整个船  相似文献   

5.
一根电线     
教学楼前的那个垃圾筒边,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了一根长长的淡绿色的线,线的源头在那个垃圾筒的“肚子”里,兴许是哪位师傅把这根线扔进筒里的时候,技术不够高,没有全扔进去,线便一点点地探出头来,到现在,几乎把教学楼的出口都给封住了。放学的铃声响过之后,在川流不息的人潮中,在横冲直撞的脚步下,我发现了它,原因是我差点被它绊倒,我想把它拾起来,让它好好地躺到垃圾简里去,但同伴拍手笑道:“哇,活雷锋呢!”我被这变味的称谓所激怒,便将这根线狠狠地往地上一摔,头也不回地走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弱国 ,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分数在 60分以上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 ,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下课的时候 ,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 ,被日本军捕获 ,要枪毙了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是《藤野先生》中的一个语段。其中“夹在里边”的“中国人” ,苏教版《语文教科书教师备课手册》认为 :“一个是要被枪毙的 ,一群是围着看枪毙的…  相似文献   

7.
我的家庭     
我也曾有过一个充满欢乐的家庭,但是它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因为爸爸的去世而破碎.妈妈因为受不了那种苦也弃我而去.失去爸妈后,奶奶对我疼爱有加,但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后来奶奶不得不带着我一起回到了乡下,因为那里有奶奶的另一个儿子,也就是我的大伯.在那里我又找回了家庭中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相似文献   

8.
青春     
太平洋战争打得正酣之时, 麦克阿瑟将军常常从繁忙中抬起头,注视着挂在墙上的镜框,镜框里是篇文章,名为《青春》。这篇文章一直伴随着他,也跟着他到了日本。后来,日本人在东京的美军总部发现了它,《青春》便开始在日本流传。一位资深的日本问题观察家说,在日本实业界,只要有成就者,没有不熟知不应用这篇美文的,就连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几十年来也把《青春》当作他的座右铭。《青春》是怎样的一篇文章,难道它这么神奇吗?  相似文献   

9.
青春     
太平洋战争打得正酣之时,麦克阿瑟将军常常从繁忙中抬起头,注视着挂在墙上的镜框,镜框里是篇文章,名为《青春》。这篇文章一直伴随着他,也跟着他到了日本。后来,日本人在东京的美军总部发现了它,《青春》便开始在日本流传。一位资深的日本问题观察家说,在日本实业界,只要有成就者,没有不熟知不应用这篇美文的,就连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几十年来也把《青春》当作他的座右铭。《青春》是怎样一篇文章,难道它这么神吗?  相似文献   

10.
红犬     
<正>我曾有过一条叫斯布克的爱犬。当年我即将应征入伍,便把它托付给了我的朋友。入伍以后,我不断地写信给那个朋友询问斯布克的情况,但是没有任何回音。服完四年兵役,我结了婚住在城里。夏天来临的时候,我和妻子劳伦特找到那位朋友一打听,才得知在我走后不久他也应征入伍了,只好把斯布克托付给了其他人,他最近还看到过斯布克。斯布克还活着!我开始四处找它。那天,  相似文献   

11.
一副手套     
阳光被阴云遮挡得密密实实,气温低得要命。偏偏这个时候,寒冷的西北风也跟来瞎凑热闹,它裹着雪打在我的身上,让我难以忍受。也正是这时候,我的自行车又坏了,附近没有亲戚,又不能把车子丢掉,于是只好推着它向家走去。  相似文献   

12.
我心中的梅     
我从没有养过梅,但我却见过,而且真真切切地被它震撼了。梅,从古至今都是诗人赞颂的对象,人们把它视为中华民族高贵品质的象征。宋代王安石的一首《咏梅》让我第一次感受了梅;毛主席也写  相似文献   

13.
一、我不相信命运,命运却安排了我的今天1966年,“红色风暴”把刚小学毕业、才12岁的我阻止在家里带弟妹,拣菜做饭。闲暇时,做小学老师的父亲便布置我读《毛泽东选集》(因为当时没有其他书可读),他告诉我:有人胆大包天,说《毛泽东选集》中有些话不通顺,你把它通读一遍,用事实回击这些人。听了父亲的话,我还真的认真通读了一遍。后来父亲又让我用大纸给他画一张放大的中国地图,说:一是店里没有大地图卖,二是你画了中国地图,也就等于到过全国。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了任务。我现在记忆中关于中国地理方面的知识,还…  相似文献   

14.
一 关于故乡,关于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 钟永新:黄教授好,这是我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写的自贡会馆系列,请您惠存指正. 黄枬森:好,我看过社科报,你给的还是今年新的啊. 钟永新:最近好久回过自贡? 黄枬森:我都好几年没有回过四川了,自贡以前回去的时候多些,最近大概2003年回去过,蜀光有年办校庆邀请我,我也没有去成,那个时候我还跑得动就比较忙,也是到处跑,现在呢,倒是比较闲了,但我又跑不动了,没办法,哎!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毛巾     
天热的时候,母亲总喜欢在肩上搭条毛巾(那种花5角钱就能从商店买到的洗脸毛巾),不时去擦脸上的汗。后来母亲有了头痛的毛病,就常常把毛巾扎在头上,不管春夏秋冬都没有取下来过。我在武汉读书的时候,头上扎着毛巾的妈妈来看我。我怕同学们看到我有这样一个“老土”的妈妈,便对母亲说:“你回去吧,你在这里我学习不成了。”妈妈转过身,擦了擦眼睛就走了,我没有去送她。大学4年里,我很少回家,也从来没有写过家书,妈妈却是很准时地把生活费寄过来。回到家里,我也总是对母亲爱理不理。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把不要的东西都搬回家,就在快要到家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读写新闻     
渡边淳一最想写鲁迅渡边淳一不久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对中国的当代文学了解不多,但鲁迅却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人。也许因为我们都有过弃医从文的经历,他在日本留学过,而我曾经在北海道大学的医学院做过10年的外科整形医生,所以他的作品我读得比较多,最近还有出版社约我写一本关于鲁迅的书,但被我拒绝了,我感觉写的火候还不到。写鲁迅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认为,他是中国最优秀的文化人和知识分子。现在日本书市上也有很多关于鲁迅研究的书,如果我要写,一定要写最好的,超越现有的一切理论。近来文坛翻案风又在国内被热炒了起来:《三国演义》和《…  相似文献   

17.
我的老师     
小时候,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幼儿园、学前班什么的。在我不到六周岁的时候,母亲便送我入学,直接读一年级了。老师是个女的,姓吴,那时不过三十岁,齐耳的短发,圆而白皙的面庞。那一双眼睛透出的光是那么慈爱,那么让小孩子愿意接近。所以母亲没费多大劲,便轻轻松松地把我交给了吴老师。从那时起,我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学生生涯。每天晨鸡报晓的时候,母亲为我梳洗打扮停妥,我便蹦着跳着去听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去学画那一幅幅美妙的画,去学一加一等于二。从没有因为学习上的事遭过老师的一个白眼,挨过一次哪怕是极轻的打,也从没有见过…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毛巾     
天热的时候,母亲总喜欢在肩上搭条毛巾(那种花五角钱就能从商店买到的洗脸毛巾),不时去擦脸上的汗。后来母亲有了头痛的毛病,就常常把毛巾扎到头上,不管春夏秋冬都没有取下来过。我在武汉读书的时候,头上扎着头巾的妈妈来看我。我怕同学们知道了我有这样的一个“老土”妈妈,便对母亲说:“你回去吧,你在这里我学习不成了。”妈妈转过身,擦了擦眼睛就走了,我没有去送她。大学四年里,我很少回家,也从来没有写过家书,妈妈却是很准时地把生活费寄过来。回到家里,我也总是对母亲爱理不理。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把不要的东西都搬回家,就在快要到家的…  相似文献   

19.
刚刚学了一篇小诗《雨后》,于是我把《寄小读者》推荐给孩子们。过了几天,好几个提前识字的孩子捧着厚厚的冰心文集像模像样地看起来。其实,除了小时候学过《小桔灯》,冰心的文章我看过的不多。便有孩子主动把书借给我,说她已经看完了,我问她哪篇最好,她说喜欢《通讯二》。我便先看这一篇。清闲的春夜,冰心一家人在灯下安静地看书。一只小灰鼠,悄悄地出来吃饼屑。小灰鼠一边吃一边抬头看,大家都看它,它仍然不走。冰心把书轻轻盖在它身上,它竟还不走。忽然屋外的小狗虎儿赶来,把它叼走,接着传来几声微弱凄苦的叫声,此后便没了声息,前后不到一…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购买的书籍中,有一些涉及新文学版本的,书名中均含有"风景"二字.如唐文一、沐定胜编著的《消逝的风景——新文学版本录》、谢其章著录的《创刊号风景》,还有就是于润琦编著的这本《唐弢藏书:签名本风景》.另外,张泽贤的《书之五叶:民国版本知见录》《民国书影过眼录》《民国书影过眼录续集》等,虽然没有以"风景"名之,但也是图文并茂,风景独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