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语文课本附增选《雨过山村》原诗四句是:“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课本中对“妇姑”一词的注释是:“[妇姑]婆媳.妇,这里指儿媳.姑,婆婆.”我觉得“妇姑”作“婆媳”解释远不如作“姑嫂”解释合理.  相似文献   

2.
常听人讲:“婆婆不是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婆媳关系的难处程度。对于我,一个中国姑娘和英国婆婆的相处,按一般人的想法,这一定更是“绞尽脑汁”也难达到最佳的效果—婆媳交心相处。其实不然,我与我的英国婆婆相处得是那么的轻松、自如……在谈我与我的英国婆婆的故...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完《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之后,有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发问:“祥林嫂究竟有没有娘家?”这个问题问得好,但是有点突然,不少同学还没有回过神来。因此我转而问他:“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这位同学回答说:“现在夫妻间吵架,婆媳间矛盾,女方受了委屈往往就是回娘家,以寻求支持。祥林嫂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委屈,为什么从来没想过回自己的娘家呢?”  相似文献   

4.
杜红琳 《家长》2012,(11):42-43
@都说婆媳难相处,我想,只要大家互相忍让一点儿,互相理解一点儿,又有什么能隔断婆媳之间的感情呢?@自从生了儿子之后,我又要带孩子又要做家务,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一天,老公突然跟我说:"把妈妈接过来帮你带孩子吧!"是啊,把婆婆接过来帮我带孩子,我自然是轻松一大截。可是,我又有些顾虑,毕竟婆媳关系不好处,我怕到时候自己是轻松了,家里却要爆发"战争"了。  相似文献   

5.
王慧芳 《家长》2012,(2):78-79
俗话说,婆媳亲,全家和。这话一点都不假。说句实话,有这么好的婆婆,再说什么过招之类的事情,可就要羞煞我了。还没结婚的时候,我问准老公:"你妈凶不凶,不会对我不好吧?"老公说:"哪能呢,我家就我一个孩子,我妈疼你还来不及呢。"  相似文献   

6.
我的婆婆     
记得《寿光日报》曾刊登过一篇名为《写给媳妇的信》的文章,我读后心情很不平静,总想说点什么.不是为评价信中婆婆和媳妇的谁是谁非.只是想说说我婆婆,希望那些认为“婆媳是一对天生的矛盾”的人从中能感悟点什么,只是至今才拾笔写来.  相似文献   

7.
母爱是佛     
王纪金 《陕西教育》2005,(10):56-57
去年暑假.妻子给我生了个大胖小子。出院以后.妻子到我乡下老家坐月子。在路上.我内心不无担忧。人们常说婆媳之间最难相处.妻子又是个辣椒性子.心急嘴暴.头一次与母亲相处这么长时间.会不会发生什么矛盾。我反复叮嘱妻子说:“我母亲这人就是哕嗦了点.慢慢习惯就好了。你的性子可要改改。”  相似文献   

8.
婆媳矛盾现在已经被很多人认为是破坏夫妻感情的仅次于婚外恋的"第二杀手",被人们称为影响婚姻质量的"恶性肿瘤".纵观以前的资料,很多学者都从生物学、社会学以及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婆媳矛盾以及解决的策略,作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婆媳矛盾,提出一些解决婆媳矛盾的心理学方法应该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阿雨:说起来,这是件区区小事,但做起来,却难上加难。自从婆婆和我生活在一起后,家里就再没安生过。婆婆脾气不太好,又恰恰碰上了我这个犟媳妇,结果不是我不小心惹了她,就是她的一些不合情理的话和事使我生气,闹得丈夫在中间有受不完的气,也使我的心情与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请问,我该怎样做才能与婆婆和睦相处呢?刘美华老师:“婆媳不和”是人际关系中恒久的话题。民间流传有一道著名的两难选择题,即妻子(或女友)往往用“如果我和你妈同时掉到了河里,你先救谁”来考问丈夫(或男友)对自己的感情。这时,被考者常采取“顾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的美丽人生》的热播,婆媳这一古老又经典的家庭关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对中国式婆媳关系的文化探寻实质上是对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差异、南北地域文化差异、城乡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关注和思索。  相似文献   

11.
儿子上六年级那年,老公要到外地工作,我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就把婆婆从乡下接来同住。为避免婆媳矛盾,我们说好了,她老人家管家务,我管孩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2000年退休后,正赶上在北京工作的大儿媳生小孩,我和老伴风尘仆仆地奔赴首都。孙子满月后,儿子对我说:“北京请保姆太贵,又难找到合适的,您和俺妈留下来照看孙子吧!”我和老伴二话没说,心甘情愿地当起义务保姆。有时儿子出差、儿媳上夜班,我俩更是24小时围着孩子转。孙子一岁多时得了“百日咳”,瘦了一大圈。大儿媳颇为不快,甚至埋怨我们看护孩子不上心。婆媳俩因此产生了隔阂。虽然感到委屈,但为了孩子,  相似文献   

13.
本从社会学视角,透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婆媳不和现象,家庭破碎,将危及社会安定,应当引起广泛注意,笔分析了婆媳不和的历史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婆媳 不和的几个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初中《语文》附录的《雨过山村》一诗中“妇姑相唤浴蚕去” 一句的两条注释:“浴蚕,一般在农历二月”;“妇姑:婆媳”作了辨析、纠正,多方论证了此诗中的“浴蚕” 时间应是农历五月,“妇姑”应是姑嫂.  相似文献   

15.
文朵 《家长》2012,(10):42-42
尽管我和婆婆这对“闺蜜”有些非同寻常,但只要我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去对待婆婆,尊重她、爱护她,对婆婆没有隐瞒和欺骗,我相信,我们婆媳的关系就一定会非常融洽。  相似文献   

16.
记者印象 人们都说,在人际关系中,最难相处的有两种:一种是婆媳,还有一种就是姑嫂了。然而,民间却有许多有关姑嫂的美丽传说,姑嫂饼、姑嫂树、姑嫂石等流传久远的故事。如果有哪一天要收集新杭州的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17.
《孔雀东南飞》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的悲剧性命运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焦、刘二人的婚姻悲剧;其二,是焦、刘二人走向毁灭的生命悲剧。其原因,前者是婆媳彼此性格的刚强而引起的婆媳矛盾;后者是焦仲卿自始至终的“背叛”孝道,将爱情和生命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刘兰芝与婆婆焦母的矛盾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一对有情人自杀,演绎出一幕人间悲剧,令人可悲可叹。那么她们婆媳二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根本在哪里?我以为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冲突性话语是一种普遍而且复杂的语言现象,频繁地发生于人们互动交际中。而婆媳之间的话语冲突也是很常见同时也是很复杂的现象,对家庭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婆媳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在言语中的冲突。本文以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电视剧《婆婆来了》为语料来源,探讨婆媳间的话语冲突特征与语用策略,促进家庭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乐妻劝婆”的故事,说的是古人乐羊子外出求学数年,婆媳相依为命。因为家境贫穷,一日,婆婆嘴馋,竞偷杀了邻家的鸡。乐妻知情后,并未发火。当婆婆端着香喷喷的鸡肉上桌时,她却不动筷子。婆婆忙问何故,乐妻伤心地说:“媳妇我无能,没能侍候好婆婆,使得饭桌上有着不是自家的鸡。”说罢泪如雨下。婆婆满面羞愧,食欲全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