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时(1891~1953),字叔澄,湖北黄陂县桃花庙村人。先后在日本东京宏文书院、中央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1911年春回国。辛亥革命后任湖北军政府财政司秘书。次年同其父一起创办中国近现代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武昌中华大学,并执掌该校数十年。1952年11月,中华大学并入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即现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民国时期,陈时曾担任教育部特种教育委员、世界教育会议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理事、湖北省议会议员、国民参政员、国大代表。新中国建立后,陈时于1951年参加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任政治协商委员…  相似文献   

2.
陈时是私立中华大学的创办者。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在成为民办大学校长先驱与楷模的人生历程中,历经了传统社会的变革和西方文明的洗礼,坚定了教育救国的理想,并不惜倾其所有、托钵化缘,终生从事私立中华大学的教育活动。他倾家兴学的壮举、卓有成效的办学实践和矢志教育的精神至今仍有启迪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教育救国是陈时先生兴办中华大学的指导思想,他重视学校良好学风的养成和学术水平的提高,注重学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管理,并极力推行半工半读、平民教育和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4.
华中师范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研究生》2005,(4):F002-F002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是教育部直属重点 综合性师范大学。 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她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 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于1951年组  相似文献   

5.
陈时是周恩来所赞扬的“一位清苦的教育家”,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的创建者、校长。解放后,他将学校献给国家,合并于华中师范大学前身华中师范学院。今年是华中师范大学百年校庆,不能不令人想起这位开拓先路的先辈。本文是在查阅了华中师大档案馆和校友会收藏的文献资料、档案回忆录基础上,深感他的光辉业迹值得纪念和弘扬,撰写而成。他本富甲一方,为振兴中华、作育英才,甘愿毁家兴学,清苦一生从教;他为使中华学子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学术,遍请国内外名家到中华讲学,兼容并包,惟才是举;他为能走出经费难继困境,俯首甘愿效法武训“行乞兴学”,托钵化缘。斯人可钦可敬,不但毁小家为社会造就出大量英才,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贡献,而且他终身从事民办高等教育,师德高尚,敢于开拓先路精神,筑造名校的实践经验,对当今高教仍有着重大借镜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京师范大学是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它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  相似文献   

7.
蔺平 《教育革新》2005,(6):63-63
六、教育特点 1.韩国的办学制度多。韩国现在有国立、公立、私立、教立四类所有制大学。国立指国家承办的大学,如汉城大学、韩国放送通信大学等;公立通常指文域和道办的大学,如釜山大学、忠北大学、庆北大学、忠南大学等;私立大学指有社团法人代表,并由公司理事长支持的教授群体办的大学,韩国的高等教育首先是从私立民办高校(也包括教会创办的学校)发展起来的,而且一直以私立高等教育占绝对优势,比如延世大学、高丽大学、梨花女子大学、京畿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大都是私立大学;启明大学是基督教创办的、东国大学是佛教办的大学,大真大学是基督教办的大学等。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历史积淀深厚】学校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于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的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  相似文献   

9.
《求学》2004,(7):113-113
【概况】北京理工大学是“理工为主、工理协调发展”的全国名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940年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1995年学校首批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序列,1999年成为全国第九所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的高校,2000年成为全国第十所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行列(“985”工程)的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理科应试》2012,(10):F0004-F0004
南京师范大学 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它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  相似文献   

11.
四川大学     
《中学理科》2004,(1):46-46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于 1 994年 4月和 2 0 0 0年 9月两次“强强合并”组建而成 .原四川大学起始于 1 890年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 ;原成都科技大学由 1 95 4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建立的成都工学院发展而来 ;原华西医科大学的前身是 1 91 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的 5个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私立华西协合大学 .四川大学现任校党委书记卢铁城教授 ,校长谢和平院士 .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市区 .学校设望江、华西校区和江安新校区 ,占…  相似文献   

12.
基本理念与沿革同志社大学拥有128年的悠久历史,是日本的一所具有代表性的私立大学。成立于1875年的同志社英学校是由日本第一个获得欧美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学位、被誉为国际人的新岛襄创办的。创办者新岛襄以国际主义和基督教教义作为办学精神,其教育理念“以塑造浑身充满正义感(良心)的堂堂正正的人为宗旨”至今还被“同志社人”代代承传。  相似文献   

13.
日本私立大学在其高等教育中占着重要的地位,与私立大学有着密切关系的教育立法对学校的创办、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研究日本私立大学振兴的经验可为我国私立大学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于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两次“强强合并”组建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原成都科技大学由1954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建立的成都工学院发展而来;原华西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的5个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四川大学现任校党委书记卢铁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  相似文献   

15.
学校概况办学历史悠久学校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前身是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中国中学创办于1933年,当年学校创办人周慎修、杨安仁等先生目睹日寇侵略气焰嚣张,民族危机日重,倍感“欲救亡图存,非教育不足以言此”,遂决定兴资办学,并以“中国”二字冠名。1956年学校由私立改为公立,易名为“上海市中国中学”。2002年5月,上海市南郊中学与中国中学合并,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答:1905年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有“建立民国”和“创立民国”两说。据《革命逸史》记载,1903年孙中山在东京创办军事学校时的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关于十六字纲领的最早记载。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创办中国同盟会时十六字纲领也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此外,邹鲁记《中国同盟会总章》,同盟会第一个女盟员何香凝所著《回忆孙中山和廖仲恺》一文中,记同盟会十六字纲领,也与上述  相似文献   

18.
《高中数理化》2010,(1):F0002-F0002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是1915年创办的成志学校,著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在此就读。他给母校的题词是“求达到世界水准”。清华附中是教育部直属大学附中,北京市重点中学和首批高中示范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德育先进校”、“校园环境示范校”、“科技示范校”等荣誉。  相似文献   

19.
邦德大学是澳大利亚第一所私立学校,也是澳大利亚最优秀的充满生气和创新精神的大学之一。它是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创办、由私人财团投资并由澳大利亚教育部统一管理的一所非盈利私立大学,是澳大利亚名誉校长委员会和共和国大学联合会的忠实成员。学校坐落在澳大利亚最著名的旅游城市黄金海岸市。邦德大学以其优秀的教学质量被誉为“南半球的哈佛”。风格特色作为澳大利亚第一所也是长期以来惟一一所完全独立的私立大学,邦德大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明确的发展定位。1.招生对象多元化,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的终身化和多元化。由政府设立并…  相似文献   

20.
张寿镛(1876—1945),字伯颂,号泳霓,浙江鄞县人。张先生为上海光华大学创办人之一,首任校长,主事校务20年,使光华大学成为上海民国时期由国人创办的著名私立大学之一(另一所为复旦大学),为国家和上海经济建设培养了万余名高质最的专门人才。在光华大学建校70周年前夕,光华校友相聚,无不念及老校长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贡献,对光华的奉献和对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