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课程理论界的争论还在继续着,双方针锋相对,各抒己见,意见主要集中于课程改革的共性,也涉及学科课程的个性,这自然引起我们的警觉,引发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直接指称主义和描述主义的争论由来已久。最近两年,由于二维主义的崛起,引入了新的语义学方法和模态观念,双方展开了新的争论。索姆斯对二维主义的描述主义倾向进行了深入批判,查尔莫斯则认为他所主张的认知二维主义能够很好地兼顾直接指称主义和描述主义。这一争论引发了一系列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以下概括为“不搞争论”)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仅就“不搞争论”的实践观问题谈谈我们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4.
关于充足理由律问题,在国内外逻辑学界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争论。我国的逻辑工作者在前几年又重新开展了这一问题的讨沦。但是,我们看到,这场刚刚掀起的讨论很快就不了了之——争论双方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各自都没有被说服,便偃旗息鼓了。是这个问题没有争论价值吗?不是的。充足理由律问题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是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互联网上一篇贴子引发的推广普通话和保卫广东话的争议,至今硝烟未散,其中有理性的讨论,也有非理性或情绪性的表达。冷静聆听各方声音,综观争议双方观点,我们感到并非“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那么简单。如果剔除某些非理性的争论,我们看到争论双方本有其共识,只是在看问题的角度上有所不同而已。如果真的把普通话和方言放到极端对立的位置去争论,其实是很荒谬的。  相似文献   

6.
设主流的"降水与地震无关论",即"降水干扰论"为正方;设非主流的"降水与地震有关论",即"降水异常论"为反方,列出了他们之间的14个争论问题,并逐一介绍了争论双方的主要论点和论据.这14个争论问题涉及人们对我国的地震预报初级阶段的基本思路、观点及方法的不同看法.最后,论及了这一争论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至于双方观点孰是孰非,目前的科学界对此还没有定论,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交谈、争论能增强记忆,促进自学。在谈论中,双方的大脑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既提高了记忆,又检查了记忆的准确性,于是,双方都加深了印象,记忆得到了巩固。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即使你记得准确,与人交谈也会延长贮存期,何况还能弥补自己的薄弱点。许多名人也用交谈争论这一学习方法。爱因斯担在最初钻研学问时,经常和他的朋友们在一起彻夜讨论学术问题。我们自学者也可以找几个情投意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两次否定三个环节形成一个周期的普遍性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肯定此规律和否定此规律为普遍性的双方都可以提出许多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且许多时候是同一事例,一方把它划分为两次否定三个环节来证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一方则把它划分成多次否定多个环节来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就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是不是争论双方对否定有着不同的理解,或者是否定本身就具有不同性质的形态,争论双方是以不同的否定作为自己的依据来加以说明的呢?本文试图对否定的不同形态及其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科举制发展到明清时期主要以八股取士为标准,日渐衰落。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与顽固派围绕废除八股取士、改革科举制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本文从双方争论的背景、过程及焦点等方面对此次争论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0.
"是我们在控制课程,还是课程在控制我们?"这是《课程愿景》这本书向读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或许双方都在控制,或许双方都有失控的空间,或许我们应该跳出"控制"的语境,用课程愿景的视角,对扑面而来的课程改革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一个主流的方向是从学科课程与直接教学转向综合课程与活动教学。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争论:保守者捍卫传统的价值并且多立足于现状来考虑问题,激进者则从反面持批判的眼光否定传统的价值。 我们在这里并不对任何一方加以评论,或者提出什么中庸的建议,而是想就争论双方运用关键概念的含糊性,提出一点看法,并借以证明,双方在很多问题上虽然立场鲜明,但是往往没有发生真正的交锋。比如,在艺术教育(音乐、舞蹈、绘画、手工等等)问题上,一个维护技能的必要,认为技能的学习在自由表达之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题,之所以在学术界引起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针锋相对的争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争论的双方对这一命题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和适用的范围未统一起来。笔者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判断,既违背了审美的本质要求,又不符合我国的客观实际,因此,“日常生活审美化”并非审美化。  相似文献   

13.
一、设计理念及反思:如何优化低年级阅读教学过程。1.引入“研究性阅读”,增强阅读教学的探究性。《骆驼和羊》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全篇紧扣“争论”这一焦点,从争论的缘由写起,到双方用事实来说服对方,最后争论不清只好找老牛评理。线索清晰,天生就是“探究”的好材料。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在设计学习流程时大胆引入“研究性阅读”来组织教学。“研究性阅读”是特级教师周一贯于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提出的阅读教学新概念。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诗歌界就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有一场激烈的争论.双方就立场、语言、诗歌创作方式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时间上拉开一段距离之后,我们可以借用福柯的"词与物"的概念来区分这两种立场.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三次思想交锋的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一共发生了三次大的思想交锋和观点争论,即: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姓“社”姓“资”的争论和改革成败的争论。虽然这三次争论发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争论的重点和特点也不尽相同,但争论围绕要不要改革、怎样改革和如何评价改革这样事关中国何去何从的主题,因此很有认真回顾和重新解读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去年高考数学(江苏卷)中一道试题引发的争论,至少说明人们对出自考试权威部门的东西并不迷信和盲从,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这比争论双方谁对谁错更重要,为此,本刊在郑学安教授文章之后,现又发表朱如曾教授和杨六省老师的文章,并认为这场争论可以休议了。  相似文献   

17.
唐纳德.麦肯齐对发生在皮尔逊和尤尔之间有关如何才能最好地测量统计关系的争论进行了认真考查。他认为,争论双方的理论与科学判断体现了不同的"认知利益",也就是说,统计学理论的发展中不同的目标导致了构建不同的关系的测量方法,这表明优生学体现了英国社会的一种特殊部分的社会利益。麦肯齐的研究为我们理解争论问题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但他并没有表明利益如何进入统计学理论的内容,其论证本身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因而他所提供的是一种弱的而不是强的社会学解释。  相似文献   

18.
从认识论上看,科学争论就是论辩双方进行劝说与反驳的科学修辞语境化;从方法论上看,科学争论是一个修辞方法较量的语境场,是论辩双方根据当下的情形制定并实施的灵活多变而非程序化的战术和战略。在科学争论中,科学修辞负责形成从单方的演示证明到双方对峙的论辩场的转换,负责审查科学争论对峙主体的合法性资格并赋予双方公平申诉和反驳的权利,比较争论双方证明、证据和理由的效度及说服力度,而科学修辞的姊妹——科学辩证法,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限定双方可以动用证据、证明来为己方提供理由从而征服对手,从而保证科学争论的合法性、有效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一、设计理念及反思:如何优化低年级阅读教学过程。1.引入“研究性阅读”,增强阅读教学的探究性。《骆驼和羊》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全篇紧扣“争论”这一焦点,从争论的缘由写起,到双方用事实来说服对方,最后争论不清只好找老牛评理。线索清晰,天生就是“探究”的好材料。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在设计学习流程时大胆引入“研究性阅读”来组织教学。“研究性阅读”是特级教师周一贯于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提出的阅读教学新概念。2.师生合作按“看看———说说———读读———找找”的步骤探究。师:仔细观察,看看骆驼和羊在干什么。(板书:看)…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争论是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它作为教育教学手段之一,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开拓了学生的思路。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争论将极大地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精神,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有力推动课程改革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