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由于受其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及其自身阶级的局限,在斗争中难免出现"封建蒙昧"、"笼统排外"的现象.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现象褒贬不一.文章概括叙述了这一现象,并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对义和团运动影响的基础上,得出这一现象并不是"野性的、盲目的、放纵的破坏力量"和"历史的惰性力量",相反,它"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徐奕 《老年教育》2022,(3):25-30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状近年来从数量上虽已大为缓解,但从整体上看,依然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在绝对数量尚未解决"一座难求"问题的同时,部分老年大学又出现了"好座难求"和"有座不求"的现象,形成了结构性"一座难求"整体现象.本文从老年心理健康的角度对结构性"一座难求"现象进行分析,找到背后折射出的心理问题,找准老年人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考查西方哲学理论"白板说"与"天赋说"的起源的基础上,对其内容做了简单介绍和对比,试图探讨两者在语言现象解释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洛克与莱布尼茨之间的论争将"白板说"与"天赋说"的对立推向了高潮,本文着重介绍和对比他们有关人类认知的哲学观点及其对西方语言学的影响和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不少学生经常为自己上课 "走神"而烦恼,并花费 大量的时间想着自己为何"走神" 和怎样去对付"走神"现象,结果不 但"走神"现象照样出现,而且还自 白地耽误了许多的时间。 刘菁(化名)说她最近上课时 经常"走神",心里越是对这种现象 着急就越是没法集中注意力听讲, 反而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对付这  相似文献   

5.
涪陵国有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引起国内理论界和新闻媒体的关注,新华社将其称为"涪陵现象".作为一种区域性社会经济现象,其成因必然是复杂的,但涪陵两次抓住历史性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内引外联,着力实施国有重点企业发展战略,则是形成"涪陵现象"的基本因素.研究"涪陵现象",不仅对类似地区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不断提高区域经济整体水平具有借鉴作用,而且对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也能够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一稿多投"的著作权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理论认为并不合法的"一稿多投"现象在当今社会屡禁不止。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的著作权法对之的规定在法律逻辑上又存在着混乱。在对这一现象的合理性从现实和法律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和分析后,作者认为有必要对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做出修改,正确地有区别地对待"一稿多投"。  相似文献   

7.
曹禺在"当代"时代语境中的艺术生命历程与命运,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遭遇,而是具有普遍性本质意味的"曹禺现象".本文对解放后曹禺在迷失主体、失落艺术的文学历程上的思想、活动、成果进行具有历史现场感与现象还原感的分析, 揭示构成"曹禺现象"的内涵及原因,阐发其所拥有的反思"当代"文学理论与创作及文学史意义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宿爱云 《现代语文》2007,(3):122-123
《马氏文通》中"顿"和"读",是全书中矛盾最多、最易混乱的两个术语,特别是马氏对"顿""读"的界说,研究学者们对此众说不一.本文通过对《马氏文通》中的"顿""读"界说及例句分析,得出一种结论:"顿"和"读"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术语,"顿"是修辞层面,"读"是语法层面,不同层面的东西划分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但可以有交叉的现象.这种交叉现象也就造成了在句读分析中,有的既可以是顿,也可以是读.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少数学生拒绝教育的现象。"拒教"现象具有原因多、现象复杂、方式微妙、不易察觉等特点,分析拒教现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觉要求,也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对拒教现象的种类、拒教的危害及控制和消除的研究,将有助于学生从"拒教"到"自教"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方位词"前"、"后"空间性、时间性的分析揭示出其中的隐喻关系,并且阐明在实际使用中所体现出的语义和用法上的不对称现象,对"前"、"后"的语义进行相对全面的考察、总结。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一稿多投"现象的表现、成因,指出:编辑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这一现象.此外,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强在互联网上对此现象的监视,引导作者由被动研究转向主动研究,加大对"一稿多投"行为的处罚力度等.  相似文献   

12.
李勇 《考试周刊》2008,(8):42-43
笔者通过对数学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学习停滞或倒退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初中生存在教学学习的"停滞现象",着重分析了产生"停滞现象"的三个重要原因,指出了突破"停滞现象"的几种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今,农村"读书无用论"现象有日趋抬头的趋势,这个现象令人感到震惊,更引发了笔者的深刻反思.文章参阅相关的新闻报道,对该现象的表现进行了翔实的阐述,分别从经济因素层面、非经济因素层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相关内容对其进行解读,提出一些对政府和大众的建议,希望能对控制农村"读书无用论"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言语的"流行风"现象,即"谜米"现象,是语言使用中的普遍现象.论文通过对其形成的内在语用机制的探讨,揭示了其发生是"语用偏离"和"语用顺应"交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类趋同(或一致性)与求异双重心理结构的语言表征.它印证了列文森(Levinson)关于"社会语用或社交功能理据是语言变化和‘语言游戏'的内驱力"的论断.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或考试中,面对一些问题,答案就在嘴边,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却没有办法把它说出口,或加以具体的描述.这是一种"几乎就有了"的感受,这种现象俗称"茶壶里煮饺子",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舌尖现象"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现象,常常使教师和学生感到困惑.因此,研究"舌尖现象"的产生原因,并正确地对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舌尖现象",对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本文试图从缄默知识视角对"舌尖现象"的成因及其相关的教学策略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概率初步知识的时候,由于其思维水平的限制和课堂体验不够到位等诸多因素,对"随机"这一重要概念的认识比较肤浅,甚至模糊,进而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针对这一现象,我校围绕"统计与概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展了专题研讨活动,通过对教材例题和习题进行取舍、变更、重组,加深了学生对"随机现象"的领悟.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上关于"钻法律空子"现象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要具体认识这个问题,就应对"钻法律空子"现象作出具体的类型分析并给以合理评价.在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过程中对"钻法律空子"现象形成一定清晰的认识并给以其合理的评价,能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建设和民生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科研被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同认识和泛化现象,本文分析了教育科研的泛化现象及认识根源,阐述了教育科研的基本性质与规范,并结合学校教育科研的实际,指出教育科研离不开对"教育规律"的探索.中小学教师是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参与和胜任"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19.
训诂学上通过对"对文"来训释词语,解读语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本文以"薄罚"的文字之误,引发对"对文"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并对它的作用进行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20.
"海选"一词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农村"村官"的选举中.近些年来,新闻报道、网络论坛,甚至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等各种文字载体均出现了"海选"一词"繁殖"现象, 并呈现有增无减势头.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隐喻现象,通过从隐喻工作机制和过程来诠释和论证这一现象,以探索"海选"一词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根据映射过程中信息的选择性特点,对"海选"三个使用阶段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