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新型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通过生物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高效意识和环保意识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3.
职业院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只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职业意识的教育,不利于新形式下学生的就业与未来从业的可持续发展.职业院校教育应由只重视职业技能培养转向职业意识培养与职业技能训练并重的方向.注重构建职业意识培养的平台,通过多种教育渠道,推动其知识内化,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教育不仅以传授知识为己任,更重要的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情感教育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础。本文探讨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5.
乔梅 《华章》2013,(24)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课程的目标在于“教育学生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作为中国九年义务教育的中重要内容,需要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育落实。本文就生物教学过程的环保意识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提出了一系列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6.
STEM教育理念是基于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科学精神、释疑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在实验教学中有机地融入STEM教育理念,以达到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在生物实验学习与实践操作中的应用能力的目的,为发展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学教育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环保意识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时,除了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渗透教育外,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中等师范学校开展环保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战略任务.目前,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保课程,利用生物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有很直接、很现实的效应.因此,培养师范生的环保意识,是我们每位师范老师肩负的使命,身为一位生物教师,更应注重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9.
许铭 《考试周刊》2014,(11):136-136,48
初中生物教育是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现代意识,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过程。而科学的生物学习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实施生物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真正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并能推动社会更快地向前发展,教师要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现代意识教育对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谓现代意识是指人们的头脑对现代社会现象的反映,具体包括:环保、人口、反思、求异思维、可持续发展等意识。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培养的现代意识教育的方式有许多,  相似文献   

11.
和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 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生物课堂教学,着力营造平等、和谐的生物课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生物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科学方法是符合客观规律,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方法。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融入科学方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意识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生物教学的总体出发进行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从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力求富有创造性、体现动态性、激发积极性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科学方法教育。  相似文献   

13.
伴随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学过程已悄然发生变化,为适应时代和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课堂教学创新教育应运而生,生物教学也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通过加深对创新教育理念的认识和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的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能力有很大帮助。这样才能使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第102中学开办于1981年,20年来,学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进行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校从1999学年起,开展构建“养成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旨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通过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王梅 《中学生物学》2004,20(4):44-46
1 研究性课题产生 生物学与环境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将生物教学同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物实验教育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自学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生物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学生应具有的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在实施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努力创新氛围,在倡导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断渗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实现生物教学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8.
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一直是高职教育的难题。体育教学应该注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要在体育教学中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敬业精神,树立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奉献思想;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多元素的高度统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标志,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统一是诸多元素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中学生物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蕴涵有很多的和谐元素.因此,中学生物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和谐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高中学生的生物素养.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渗透和谐生态教育,形成教学高度统一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有着重要的教学使命.生物的发展对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发展,两者之间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使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物形态功能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一种相适应的态势.所以始终渗透环境生态知识教育、贯穿和谐生态认识教育是生物教学责无旁贷的责任.这对强化学生的自然认识观,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自然与社会有重要的作用.《生物教学大纲》在阐明生物教学的目的时强调,要使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中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刖意识;二、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小组合作意识;三、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四、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五、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七、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八、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糟神和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