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现实主义学派、理想主义学派和建构主义学派对国际安全的分析,都建立在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假设上。现实主义学派强调国际社会处于"霍布斯"式无政府状态,理想主义学派认为国际社会处于"洛克"式无政府状态,建构主义学派则认为国际社会也可以建构一种"康德"式无政府状态。对无政府状态的不同理解也使三大学派给予了不同的维护国际安全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二十年休战期间,围绕国际道德问题,现实主义同理想主义展开了激烈地论战。爱德华.卡尔既不认同威尔逊倡导的国家行为应遵守与个人相同伦理的理想主义道德准则,也不完全苟同马基雅维利等人鼓吹的国家间关系只受权力支配而道德在其中不起作用的犬儒主义道德准则,而是坚持一种非至善的现实主义立场,从而,完成了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是20世纪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两大流派,先后对美国的外交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以“二战”为分水岭,将美国外交主导思想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时期理想主义占上风,后一个时期现实主义占上风,同时两种思想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4.
国际关系中既有权力政治的因素,也有国际机制的影响,如何实现和平发展的“和谐世界”,需要一种平衡的技巧:既不能因一味追求理想主义而务虚,亦不能陷入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的困境。解读爱德华·卡尔在《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分析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指导原则及其在现实中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联系联合国与国联的实践,可以发现二者在实践中结合的可能性、必要性与前景。在全球化和相互依赖加深的今天,卡尔笔下的“20年危机”似乎已离我们而去,然而鉴往知来,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中寻求一种平衡或许才是通向和谐世界的道路.中国“和谐世界”新外交理念的提出.正是这一平衡艺术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国际关系中既有权力政治的因素,也有国际机制的影响,如何实现和平发展的"和谐世界",需要一种平衡的技巧:既不能因一味追求理想主义而务虚,亦不能陷入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的困境.解读爱德华·卡尔在<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分析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指导原则及其在现实中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联系联合国与国联的实践,可以发现二者在实践中结合的可能性、必要性与前景.在全球化和相互依赖加深的今天,卡尔笔下的"20年危机"似乎已离我们而去,然而鉴往知来,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中寻求一种平衡或许才是通向和谐世界的道路.中国"和谐世界"新外交理念的提出,正是这一平衡艺术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1942—1944年夏,罗斯福对印度支那的政策是反对法国重返该地区,主张将这一地区置于国际托管之下。但是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罗斯福不得不从现实主义考虑,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印度支那国际托管计划是受到美国理想主义中反殖民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对战后世界规划的需要而提出的。虽然不可否认其带有某些反殖民主义的特征,但是从该计划的放弃可以证明,现实主义价值观显然是罗斯福印度支那政策的主导。  相似文献   

7.
"70后"徐则臣的小说写作在两个层面体现了其"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交织杂糅的特征:在文学史脉络上,"80年代"文学的"理想主义"和"90年代"以来社会语境的"现实主义"的繁复纠结;在作家自身的写作序列里,"理想主义"情怀和"现实主义"笔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作为开国元勋的托马斯·杰斐逊在美国早期的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外交思想极具理想主义色彩,又富于现实主义精神,为美国外交开创了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沈本秋 《天中学刊》2007,22(1):104-107
中国传统的“中和”思想和美国的由清教精神演变的“理想主义”与由实用主义演变的“现实主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交往。根据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理论,这种外交行为的文化路径依赖现象会在国家参与国际体系和机制过程中通过跨文化对话得到改变,双方会通过更多的对共同利益的认同逐渐理解差异和超越分歧。  相似文献   

10.
"十四点纲领"是美国安排一战后世界秩序的方案,在当的国际社会掀起轩然大波。其理论基础虽以理想主义为主体,但又包含后来现实主义的因素;它虽标榜"民主"、"和平"、"公正"等旗号,但其出发点是获取美国的国家利益;它虽在国际上广受欢迎,但其成效可悲。美国这一极具模糊、费解、可悲色彩的对外政策,其旨归在于实现其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美洲体系观念在美国独立前后生成,经门罗主义的出台以及门罗之后历届当政者的重申发展,成为美国政治观念中一个重要的观念。美洲体系观念以及美国文化中的“理想主义”和“天定命运”观念为美国向美洲扩张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国内舆论支持。以日渐上升的国力为后盾,经过一系列扩张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洲体系最终确立。美洲体系得以确立一定程度上是当时国际环境的产物,它确立后又对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此,美国开始以美洲为根据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也是中国和平发展的主要压力来源。当前针对中国的许多国际危机背后都或隐或现地可见美国的推手。此外,美国从历史上一个蕞尔小国成长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曾经历了众多危机,其中不乏经验教训可循。因此,科学理解危机管理的内涵和深入辨识美国国际危机管理的模式特征,对于我们观察当前国际危机的本质、学习借鉴美国国际危机管理经验、规避大国间可能的战略冲突,从而顺利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决策者进行外交决策时,不得不面临国际、国内双重压力,需要对国际、国内两个因素综合考量后做出慎重选择。在美国的中东石油外交中,在国际层面,是美国与中东产油国之间的博弈;在国内层面,是美国政府与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但国际层面阿拉伯民族主义对美国中东利益的威胁,以及国内层面石油寡头对政府外交决策的主导,使美国的中东石油外交面临着根本性困境,这种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美国主导下的世界石油体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战后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援助,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随着国际形势及美国外交战略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除了现实的政治经济利益考量外,美国的主要出发点就是按照美国的标准塑造受援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发展援助体现了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恰当运用这一实力,可以很好地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并有助于加强本国的软实力;反之,则会造成国家软实力的流失。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发展援助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突出体现在发展援助由经济领域转移到政治领域,民主援助逐渐成为美国发展援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局势经历了数次危机与缓和,至今没有形成有效的安全机制。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困境的实质是美国东北亚联盟(美韩和美日两个双边联盟)导致的"联盟引导型安全困境"。在这种安全困境中,美国和其盟国既不能冒着破坏联盟的危险和朝鲜进行双边谈判以缓和关系或签订和平协议,又不能过度激怒朝鲜,使自己陷入一场不必要的战争。因此,保持中间路线——非战非和的现状是美国东北亚联盟的唯一的选择。只有打破目前美国东北亚联盟关系或者改变东北亚的安全格局才能实现东北亚安全。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危机表明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存在问题,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组织的改革势在必行。尽管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给了美国应对危机的"备用轮胎",但当今世界上暂时还没有哪一种货币目前可以取而代美元:美元浴火重生、重构复兴,欧元可能因金融危机而受到削弱,亚洲货币尽管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加大,但不改美元的主导地位。且储备货币多元化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特里芬两难"困境,现时也不可能创立超国家货币,国际货币体系在短期内不改单级格局。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三维棋局"论和软实力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著名的国际政治专家约瑟夫*奈最近提出了"三维棋局"的理论和软实力的理论.这些理论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国际背景和历史根源.虽然这些观点是以维护美国超级大国地位为最终目的的,但对中国应对国际政治变化,加强本国的软实力建设有若干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受传统学术组织的挤压而导致的生存与发展困境,几乎是世界范围内大学跨学科组织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基于伯顿?克拉克的三角协调模式搭建组织合法性分析框架,对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进行案例考察,结果表明,该跨学科组织广受赞誉、屹立不倒的成长逻辑蕴含在其对国家与国际合法性、市场与第三部门合法性以及学术合法性的共同追寻之中。它对国家与国际合法性的寻求主要凭借其基于国家公共利益的研究定位和广泛的跨国学术合作而实现,对市场与第三部门合法性的获取主要在于其满足了有关企业和私人基金会的研究诉求,对学术合法性的寻求则主要依靠其整合了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权威以及推进了相关社会研究方法的专业化。研究结果对于应对大学跨学科组织的成长困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皮毛贸易是北美早期经济开发的一种模式,是欧洲和北美之间的国际贸易。本文论述了伴随早期殖民活动展开的北美皮毛贸易的情况,主要论述皮毛贸易兴起的原因以及18世纪之前欧洲主要国家在北美展开皮毛贸易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