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蔡晖 《军事记者》2007,(2):18-18
军事新闻采访,是对军事新闻事件的整体认知、了解和对素材采集、整理、归纳的过程,是围绕新闻写作而开展的最重要的前期工作。没有军事新闻采访,就没有军事新闻的形成和发布。因此一个优秀的军事记者,必须首先是一个优秀的新闻采访者。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军事新闻的采访呢?因素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记者对军事知识的积累,并把这些知识成功地运用到整个新闻采访和写作之中去。  相似文献   

2.
军事记者     
《军事记者》2012,(2):F0004-F0004
军事记者新闻理论探讨的论坛 军事新闻信息荟萃的园地 军事新闻采访写作的良师 军事新闻记者成长的摇篮  相似文献   

3.
说到军事新闻的来稿质量,编辑们感触最多的是一眼看中的好稿少,可编可不编的多。而记、通讯员们又觉得军事新闻难写。写好军事新闻固然不易,但好稿少的原因不在难写,而在采访功夫不到家。名报人邵飘萍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中指出,在报纸所有业务中,“以采访最为重要”,“因为一张报纸的最重要原料厥为新闻,而新闻之取得乃在采访”。可见,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出版中,采访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关勇 《记者摇篮》2009,(7):41-41
自有新闻采访活动以来,就有婉拒或谢绝采访现象的发生。采访对象明确持不欢迎、不合作的态度,对新闻活动的影响很大,没有采访对象的配合与支持,记者几乎无法完成采访活动。采访对象的不合作是由采访对象和记者两方面共同造成的。任何采访对象在其不合作的背后都有一扇虚掩的小门,关键在于我们的记者能否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新闻采访中,面对不合作采访对象,记者不得不具备一定的采访技能以巧妙地应对。  相似文献   

5.
隐性采访与策划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采访,是记者采用非记者身份收集新闻材料的一种采访方式。通过对近年来大量隐性采访案例的分析,笔者发现“策划新闻”这一现象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隐性采访究竟如何策划新闻,隐性采访与策划新闻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记者在隐性采访中如何规避策划新闻的误区?下面,笔者试对这些问题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6.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是先进文明的传递者,其需要具备专业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今社会对新闻采访中的记者角色的讨论越来越激烈,而对于记者来说,其是整个采访节奏的把控者,是新闻质量的守关者。本文对新闻采访中记者的角色定位进行深入探讨,为在新媒体时代下记者新闻采访开辟出一条新道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是记者采集新闻事实的社会调查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编辑提供新闻线索、采访对象和报道思路的既定式采访,另一类是记者在没有任何新闻线索的情况下独立进行的自主式采访。既定式采访只要有熟练的访谈技巧就可以轻易地完成并被编辑采用,而自主式采访不仅需要熟练的访谈技巧,更需要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敏锐的新闻敏感。在对受众眼球的争夺战中,新闻竞争愈来愈激烈。一名优秀的记者不能仅仅盯着编辑安排好的新闻事实去完成采访任务,而是必须主动地沉浸在生活之中独立地发现、判断新闻事实。这是对记者综合业务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采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没有采访就没有现代新闻事业,没有采访也就没有记者工作。谈话是新闻采访中的主要形式,谈话的目的是为了采集新闻事实,要求记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新闻所需要的事实材料。在我们整个新闻采访活动中,谈话采访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想成功地接近采访对象,需要谈话,接近采访对象后,要得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也需要谈话。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句古话叫“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而作为一名军事记者,只有既能在亲历军事训练和教育活动时当事不迷,又能在军事新闻采访时旁观者清,才能写出思想深刻、生动感人的稿件。  相似文献   

10.
记者要写出优秀新闻作品.很大程度取决于题材。有些好题材需要记者慧眼识宝.抓住机遇去“挖”、去“抢”。我在采访实践中.就碰到这样两件事。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是一门艺术,其主要目的在于信息的传播。因此,新闻采访中最为基本的一个要求,就是要尊重事实的准确性。记者作为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发挥着沟通的作用,其工作在于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材料进行采访和采集。在新媒体时代,记者应善于应用高科技手段,利用新媒体完成采访工作,做到手、脑、眼、耳、口五个采访要素并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闻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分析了新闻记者采访中的技巧及运用,最后对新闻记者采访技巧的提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每次采访归来重新品读书架上不同月份的《军事记者》,顿时便忘却了奔波的疲惫,写作“灵感”随之而来。想想自己学习新闻报道的短暂经历,是《军事记者》丰富实用的新闻知识帮助我在新闻采写实践中成长进步。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是新闻宣传的最基础工作。采访是获取新闻的手段,是新闻工作的先导。任何新闻报道的产生都离不开新闻采访。不会采访的人是做不了记者的,而采访水平不高也做不了优秀记者,更别提写出有宣传价值的新闻报道。一、新闻采访的性质及其特点先有事实,后又新闻。事实永远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离不开采访活动,社会活动是记者采访的基本方式。新闻素材的来源主要是通过记者采访得到的,那么如何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真实客观的事实呢?笔者认为,语言对白、观点交流、思想碰撞和心灵沟通是新闻采访需要把握的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5.
王亮 《新闻三昧》2001,(8):28-29
涉入采访是隐性采访的一种方式。是指记者在不公开身份、不说明采访意图的前提下,涉入新闻事件之中,成为新闻事件的“经历者”,亲身经历和感受事件的真相。记者“冒充”某一特殊身份涉入到新闻事件中是涉入采访的显著特征。涉入采访方式虽然有助于记者获得事件真相,但若使用不当,则有可能动摇记者的客观性,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导致新闻纠纷。那么,如何规范记者的涉入采访呢?这一问题日益引起理论界和新闻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柏虎斌  潘文俊 《视听界》2001,(5):26-26,21
凡是记者,都知晓采访角度。但是,如何选择采访角度,并不是每一个记者都十分清楚的。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一点探讨,以期“抛砖引玉”。采访角度,意指记者从什么方向,通过什么途径或用什么方法去观察分析和挖掘新闻事实。在新闻实践中,记者应选择什么样的采访角度,依靠于对事物现状、历史和内在联系的了解和把握。本文所说的价值取向,是对新闻事实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的一种选择,是记者对采访对象、事物现象本身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邵薇 《军事记者》2002,(2):16-18
2001年12月9日,由南京政治学院主办的高艾苏军事新闻研讨会召开。会议邀请了解放军报社、军区军兵种报社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新闻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收到论文50余篇。这是继去年江永红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之后军事新闻学界又一次以知名军事记者为个案的研讨,也是军地联手又一次旨在推进军事新闻发展而进行的理论整合。  相似文献   

18.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指的是记者为获得新闻信息而对客体进行的提问、观察、记录、思索和研究等活动,是新闻写作和报道的前提,属于一项比较特殊的调查研究。记者的采访工作直接关系到广播电视新闻的品质和真实性。本文结合了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实际特点,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应把握的要点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提高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的对象是新闻事实的当事者或知晓、掌握新闻事实的人,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了解、采集、核实新闻事实的对象。对于具体的新闻报道来说,除了记者直接观察和亲身经历的新闻事实外,记者都必须找到相关的采访对象,通过采访对象来获取新闻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说,记者对采访对象的选择和确定,实际上也就是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确认。因此,记者怎样选择和确定采访对象,亦即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或规则来选择和确定采访对象,是一个涉及到新闻报道是否真实准确和全面客观,是否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就采访对象选择的基本规则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访是电视台记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闻报道工作的重中之重。新闻采访是新闻制作中的调查研究工作,这一工作的进行有着许多重要的技巧,本文从准备工作、完善细节、进行针对性提问、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出发,对电视台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应当掌握的技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