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克维尔的传播思想对网络舆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东南传播》2010,(4):77-78
被誉为"美国民主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托克维尔不仅发现了美国的民主,还对之作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论述了"公共舆论"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并警告:民主虽好却存在"多数暴政"等问题。两个半世纪之后,网络和网络舆论让人们对"网络民主"寄予厚望,却又引发诸如"多数暴政"、"媒介审判"等问题,应验了托氏的警告,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
一个为唤起对罕见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关注的"冰桶挑战"在席卷美国后"浇入"中国,迅速流行起来似乎不过几天的事,但也就这么短短几天工夫,这个据说原本被赋予"爱心慈善接力"的活动,在中国网络上已迅速由关注热点,蜕变为令许多人反感甚至高呼"再不要看到相关消息"的作秀。  相似文献   

3.
"文明扩展"论是十九世纪末美国对中国实施"门户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本文着力探析美国的"文明扩展"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及反响。  相似文献   

4.
网络传播需要把关吗?美国对其他国家说:不准要!但当维基解密公布美军阿富汗战争日记和美国外交电文等文件后,其创办人阿桑奇因"强奸和性骚扰"被多个美国盟国通缉,最后不得不向警方"自首"。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本国的互联网公司施加了巨大的压力,针对"维基解密"打出了"组合拳":亚马逊网站宣布终止为"维基解密"提供服务器租用;域名服务商EveryDNS取消了对"维基解密"的域名服务;  相似文献   

5.
王晓莉 《档案天地》2011,(10):32-35
国民政府当局在美国的游说活动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期间,那时的"中国游说团"就已经初具规模。在宋子文和宋美龄等人的推动下,一批同情中国、支持国民党政府的美国人开始在政界出现。这些由"国民党官僚和美国伙伴组成"的集团,被称为"院外援华集团"。冷战时期,各种具有冷战倾向的利益集团,更为"院外援华集团"的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吴跃赛 《新闻世界》2011,(1):173-174
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已有半年多时间了,直到现在依然有人替谷歌鸣不平,认为中国网络审查太过严厉,让外企难以生存;当然也有人认为中国政府实行网络审查天经地义,谷歌想在中国生存必须"入乡随俗"。在这里,笔者试用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来分析谷歌退出中国的思维逻辑。  相似文献   

7.
李炜 《视听界》2010,(6):33-35
1995年4月,位于美国西雅图的"进步网络"在其网页上放置了一个Real Audio System的试用版软件,提供"随选音效"的服务,这一举措标志着网络广播的诞生。从传统电台开辟广播网络版到商业ICP开办网络电台,从组织机构利用网络电台开展公关活动到个人通过新媒体平台开辟DNA的网络个人化音乐电台悄然踏入受众的视听空间。  相似文献   

8.
关于青少年网络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青少年网络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卜卫青少年网络管理是对青少年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络进行管理的简称。目前,青少年在网络用户中占一定比重。美国一家机构(FIND/SVPINC.)的"互联网络用户调查"表明:1995年,美国互联网络用户增加了100%,达95...  相似文献   

9.
网络安全感和信任度不断降低,已经成为中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网络推广的拦路虎。10月29日,中国首个省级"可信网站示范工程"试点在广东正式启动,官方冀望其能提高网民对网络的信任度、营造一个真实可信的网络虚拟社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媒科技》2012,(5):30-30
2012年4月27日上午九时,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网络研究学会协办的"2012中国网络科学论坛"在中国科技会堂报告厅盛大开幕。  相似文献   

11.
秦润施  韦文杰 《新闻世界》2011,(10):134-135
"网络民主"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在1995年提出,他认为"网络民主"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它"以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网络及其相关技术为运作平台,以直接民主为发展趋向,以公民的全体、主动、切实参与民主决策、民主选举等民主运作程序为典型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民主逐渐兴起。本文从意见气候的形成、意见领袖的影响、权利中介中的信息等角度分析网络民主的形成机制,进而从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行动两个方面分析网络民主对现实民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2010年年底,在北非和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发生一系列以"民主"和"经济"等为主题的社会民众反政府抗议运动,被称为"阿拉伯之春"。随后,2011年9月17日,美国上千名民众聚集在华尔街,指责政府对金融监管不力,号称要"占领华尔街",制造了一场波及全美各大城市的抗议资本政治联姻的民众运动——"美国之秋"。这些新社会运动多采取公开示威游行和网络串联的方式,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吸引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值得一提的是,社交网络、移动电视与互联网等新媒体在这两次社会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外媒要览     
《中国新闻周刊》2013,(21):10-10
杂志 美国《时代》6月17日 中国眼中的世界 多年来,世界上围绕中国谈论得最多的一个词,便是"上升"。如今,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非正式会晤之际,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中国已经成为美国这一现今全球霸主的一个地位平等的搭档。多年来,中国对于东西方接触的视角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4.
自1994年至今,走过20年历程的中国互联网,带给中国公众不仅是应接不暇的网络奇观世界的同时,其多样性的语言生态景观也令人叹为观止。网络语言暴力的出现就是其中之一。受网络社会技术语境的影响,网络语言暴力呈现出与现实社会语言暴力诸多的差异。图符化、群体极化等显在特征和一件件现实事件在网络社会里形成"暴力狂欢"。网民面在新闻网站、虚拟社区、BBS、微博等诸多网络区隔内留下海量的暴力痕迹。"虐猫事件"、"铜须门"、"死亡博客"等众多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5.
隐私和距离     
众所周知,这年头中国是全世界的焦点,而提到中国就少不了要提美国,这就像迈了左脚就得迈右脚一样,几乎成了客观规律。CNN亚洲网站曾经评出的"世界最酷国家榜"的榜单上,中国人排第九,美国人排第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媒科技》2008,(2):60-60
2月26日,由中国网络安全有限公司(简称CNS)、北京华信电子企业集团、泓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网络安全技术推介会"暨"筑建中国网络长城"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相似文献   

17.
网络问政的基本概念首先,谈一谈网络问政。随着互联网的兴盛和网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互动参与,"网络问政"逐渐成为政府和百姓双重关注的热词。按照孙中山先生的说法"政就是众人之事","网络问政"问的自然是众人之事了。将原本视为上层建筑的"政"与普通的公众、公共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毫无疑问,这是当代中国政治的一个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考》2011,(33):21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11月9日,全国网络编辑技能大赛启动仪式在京举行,这标志着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编辑学会、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和北京印刷学院共同举办的"2011年第二届全国网络编辑技能竞赛"活动正式开启。  相似文献   

19.
张亮 《新闻实践》2011,(2):35-37
"围观改变中国",成了当下的流行语。它说明了网络热点对于社会舆论的巨大影响力。新的传播态势,让主流媒体面临着选择,似乎不参与到"围观"中,就会与社会热点脱节,而仅仅是参与"围观",又会被网络舆论所左右,丧失话语权和存在的独特价值。主流媒体要引导网络热点,  相似文献   

20.
编后:探索新一轮广播事业改革的方向在"中国广播改革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期间,马德同志向我畅谈了他关于广播事业改革的设想。他的设想可以概括为"网络"和"融合"两个概念。所谓"网络"是指建设全国的广播传输覆盖网络(马德同志领导的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已经率先在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