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也就是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习者的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该理论强调:1.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学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源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者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的现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就建构主义的科学性质而言,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创造意义的活动,因此,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指导意义,有利于儿童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在建构主义…  相似文献   

4.
学习是一种认知的过程和一种社会化行为,不单单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所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者借助人际问的互助互学与讨论等活动,通过自己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不是主要靠知识的传授,而是以学生自己的经验为背景,由学生自己建构、理解客观事物的过程。因此,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大多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自动探索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之多少。  相似文献   

5.
储冬梅 《考试周刊》2010,(19):163-164
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在经验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学生中心观。即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其获得知识的程度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文章在阐述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应用建构主义。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也就是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习者的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该理论强调:1.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2.强调“学习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总是同一定情境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而"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的是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建构主义学习殚论认为,学习者获取得知识不足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其本身在一定的情境下,在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合作下,利朋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其实质足指,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反对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者。因此,学生要想成为有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预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之一,因为预习本身就是自学、主动的建构,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预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提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也表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陶行知先生曾讴歌:“处处是  相似文献   

13.
赵双永 《学子》2014,(3):70-70
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应被动地接收外在信息,而应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师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即知识的生成环境与运用知识的环境尽可能相近,这样学习的知识才是适用的、有效的。实验是在科学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实验不仅可以提供学生对所学习的自然现象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师应该是意义建构的帮助、促进,而不是知识的提供和灌输,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合作.那么,作为教师,如何选择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优劣并不完全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是最终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学习是主体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价值,就在于导学、助学和促学.“GX32字诀”教学原则完全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笔者认为用“GX32字诀”教学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建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在课堂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一、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学习英语已近两年了,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学习能力,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知识,食物是他们喜欢的事物与话题,餐具是他们熟悉的事物,他们渴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交际内容,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二、设计理念1.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  相似文献   

19.
匡信莉 《现代语文》2008,(11):106-108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学习时表现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足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认识能力对经验的材料进行自主选择和主动建构的结果,具有个体意义,学校课程不是一种静态呈现的学习内容。而是由学生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而获得新的知识和建构新的意义的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学习中,在教师引导帮助下,自主选择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不再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摩。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