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振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市社会学会副会长、武汉市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研究员。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媒体从业19年后,于2001年起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已出版新闻著作《新闻公关艺术》《应用新闻论》《现代新闻评论》《与灵魂对话》《新闻报道策划》等,其中《现代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策划》列入全国高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之余,应邀在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的大学和新闻单位讲学。  相似文献   

2.
4月29至30日,人大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涂光晋教授应邀参加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特色教育十年会和第四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特色教育十年会,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办,旨在总结十年来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评论教育。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评论教育十年来经历了新闻  相似文献   

3.
木东  力茗  柯根松   《今传媒》2006,(4X):9-10
赵振宇。辽宁人。满族。2001年从长江日报社调入华中科技大学。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团长、新闻媒体研究所所长、新闻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此前,曾任长江日报社理论评论部主任、《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有多篇作品获全国和湖北省好新闻一等奖、特等奖。撰写《应用新闻论》《现代新闻新闻评论》《新闻传播划导论》等作多部。  相似文献   

4.
陈栋 《今传媒》2006,(5):4-6
4月底,“新世纪第二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数十家媒体与高校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递交相关论文40余篇。从本期起,本刊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推出“《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论文选登”上下两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评论著作的百草园中,又一丛郁郁芳草破土而出,这就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推出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2013,(2):49
中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撰写的《新闻评论研究引论——功能、品格、思维、发现》作为"21世纪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系列教材",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  相似文献   

7.
岳源 《新闻前哨》2012,(9):9-12
如何面对突发事件,是对政府处置和媒体报道的一个重要考验。华中科技大学赵振宇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系统构建》(11AXW006),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本期刊发部分研究成果,以飨读者。作者除署有的单位外,均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课题组成员。  相似文献   

8.
陈栋 《今传媒》2006,(5X):4-6
4月底,“新世纪第二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数十家媒体与高校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递交相关论40余篇。从本期起,本刊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推出“《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论选登”上下两组,以飨读。[编按]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希望拥有高素质的评论队伍、高水准的评论文章。如果你是媒体人,及时补好新闻评论这一课,将会为你的传媒生涯增添亮色:如果你还是新闻学子,在校期间若能练就一手新闻评论的好笔头,你将会成为用人单位的稀缺人才。2014年12月6日,《新闻与写作》杂志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举办"评论互动场"武汉专场活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宇教授以实际案例为"引",引导同学们针对实际展开观察、  相似文献   

10.
张强 《新闻前哨》2014,(6):43-45
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名师群像中,顶着一头白发的赵振宇教授,给学生留下了独特而深刻的印象.在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刚刚出版了第三本新闻评论专著《新闻评论通论》的赵振宇教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相似文献   

11.
业界动态     
“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召开10月3日至4日,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主办的“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来自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同济大学、兰州大学、广西大学,新疆财经学院等新闻界和教育界的专家、教授、新闻工作者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硕士生,新闻评论特长生等共计60余人参加了会议。《人民日报》评论部发来贺信.会议共收到与会代表提交的论文33篇。  相似文献   

12.
王静 《今传媒》2010,(11):10
主持人语:本期"传媒大讲坛"特约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西安文理学院教授、《唐都学刊》陈正奇主编、王银娥副主编,上海大学肖素红教授的专稿。赵振宇教授亲笔撰写的《实施编辑主导责任制,提高媒体竞争力》一文,从新闻报道及媒体竞争力角度深入阐述编辑主导责任制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赵振宇教授认为"传统的记者中心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1月3日至5日,由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浙江嘉兴召开。来自中宣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记协、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记协和《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评论著作的百草园中,又一丛郁郁芳草破土而出,这就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推出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该书的作者赵振宇教授从事新闻评论的实践和教学近三十年,他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在报社工作期间,其中大部分时间从事新闻评论的编辑与写作。后来调入大学,给本科、硕士和博士  相似文献   

15.
赵振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在报社工作期间,多篇作品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湖北好新闻一等奖及特别奖。调入大学后,先后主持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撰写的《新闻报道策划》和《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均已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0年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新闻评论》首席专家。  相似文献   

16.
日,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秋季招生简章近上,新增“新闻评论方向班”,招收20人。据悉,这是我国首个面向高考招生,旨在培养评论员、评论编辑、评论主持人、深度报道记者的特色班。这是该校新闻教育培养特殊新闻人才的一个探索和创新。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特色教育发展迅速,2001年11月,新闻学院与学校党委宣传部就联合成立了全国高校的首个评论组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四年来,新闻评论团已初步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在全校范围内招收新闻评论特长生。目前,该校新闻评论团已培养出了一批能够直接参与媒体评…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1月3日至5日,由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浙江嘉兴召开。来自新闻评论学术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约20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近日,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秋季招生简章上,新增“新闻评论方向班”,招收20人。据悉,这是我国首个面向高考招生,旨在培养评论员、评论编辑、评论主持人、深度报道记者的特色班。这是该校新闻教育培  相似文献   

19.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秋季招生简章上,新增“新闻评论方向班”.招收20人。据悉,这是我国首个面向高考招生,旨在培养评论员、评论编辑、评论主持人、深度报道记的特色班。这是该校新闻教育培养特殊新闻人才的一个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高明勇 《青年记者》2016,(30):100-103
从2014年起,笔者受邀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导师,新闻评论方向.授课之余,不免会想,评论课该怎么教?正如中文系会为该不该负责培养作家而争论,新闻系负责培养记者、编辑、评论员吗?“评论课”能教出评论员吗?如果不能教,为何还要开设“评论课”?如果可以教,该如何教?“评论课”的教学目标、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习安排都该如何协调? 就笔者所知,当下的大学评论课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专职教师,比较知名的如中国人民大学之马少华,清华大学之周庆安,华中科技大学之赵振字,中山大学之陈敏等;一类是兼职教师,如《新京报》之王爱军,《中国青年报》之曹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