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师“以身传身”的幸福感染力是其开展幸福教育的重要能力,作为一种较“隐秘”的能力它融入在智育、德育、美育的活动当中,并构成教师智育能力、德育能力与美育能力的组成部分。教师提升这种幸福感染力的实践意义在于为学生体认与追求幸福树立直接的“幸福榜样”、使教师自身的幸福实现增殖以及增进师生情感。教师提升幸福感染力的路径包括:了解学生的“幸福现状”,提高自身“幸福修养”,创造师生交往的“幸福艺术”。  相似文献   

2.
儿童幸福生活是儿童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一种总体上感到满意的生活状态。作为学校教育的新形态,正念教育通过形塑儿童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德性幸福,增强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注重正念教育实践、培育儿童幸福素养,开发正念教育资源、增进儿童幸福体验,构筑正念教育生态、保障儿童幸福生活,是正念教育促进儿童幸福生活实现的可行路径和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冯光 《中国德育》2011,(9):33-36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把学生幸福与德性发展有机结合,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本文提出,幸福是一种具有客观性的主观存在,这一特性决定了幸福感是可培养的;"关爱"兼有德性与幸福品质的属性,为德育实现学生幸福与德性发展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可能;在德育实践中,通过实施幸福教育与德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策略,完全可以实现令学生幸福的德育。  相似文献   

4.
教师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自己专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它是教师个体在专业追求中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一种感受,它是制定教师专业道德的过程中必须为教师考虑的专业项目。教师幸福不同于社会其他行业,它具有获取报酬、外在性和广延性的特点,实现成人教育教师幸福需要教师不断在思想上增进自己的职业信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外在环境与人的内在需求相符合的状态,是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统一,是一种生活得更好的能力.学生的幸福应成为教育的目的,教育应作为幸福的体验过程,幸福应作为教育的最终结果.只有教师能幸福地教,学生能幸福地学,并获得追求幸福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幸福的最终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论生命视角下的幸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芳 《中国德育》2008,(1):17-20
幸福是人生美好的主题,是人之追求的终极目的。幸福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对幸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获得幸福。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人之幸福的特殊价值就在于为幸福的实现奠定生命基础。教育应把幸福作为对人生命关怀的终极着眼点。幸福教育要始终立于人的生命基础之上,使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客观事物在人们主观心理的一种反映。探析和揭示幸福的本质和各种特性,有助于增进对幸福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幸福感的建立,也有助于对青少年的幸福教育。  相似文献   

8.
从对幸福以及幸福感的涵义分析入手,认为幸福与道德、节制、美德、乐观等积极品质息息相关,积极品质会影响幸福感的体验,而学生内在的积极品质与生俱来,所缺乏的只是对这种品质的激发,通过分析幸福感缺乏的可能原因,认为学生的幸福感可以通过教育来部分实现,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激发和唤醒学生的积极品质,使其具备将心智品质与外在信息相联系的能力,从而最终实现学生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吴婷婷  姜德刚 《考试周刊》2010,(5):215-215,134
追求幸福是人的内在需要.教育是关于人的社会活动,幸福与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教育就要关涉幸福.然而在现实教育中的学生却与幸福相距甚远。学生的幸福需要通过教育实现,幸福是教育的动力和终板目的.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承担起让学生幸福的责任.通过培养学生幸福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把幸福还给珍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职业是一种幸福的职业,但教师并不必然是幸福的,还需要他们积极创造与不懈努力.在教育过程中充分挖掘幸福源、培养幸福感、创造幸福实现之条件,以真正实现教师幸福。  相似文献   

11.
温婷 《中国德育》2008,(2):17-19
幸福是个体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所获得的一种体验。人获得幸福体验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幸福教育可视为在知识上科学“求真”、在品德上积极“扬善”,两者完美统一,最终达到“唯美”境界的教育。只有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幸福教育才能使受教育者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幸福问题,有一种“拱廊街计划”式的相似,好奇的眼睛与征服的野心总使人坚信可以寻觅到开启的密钥,而迷宫般的繁复与庞杂却使其往往无法真正解读幸福的精神暗码。文章试图借用“拱廊街计划”作为某种隐喻,寻求观测幸福问题的“另类眼睛”:其一,在现代性流动、新奇、碎片、偶然的呈现特质中,幸福问题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又是沿着什么样的理路发生变化?其二,生存并跃动于行动者关系中的幸福感会不会只是个人主观之事?它是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下进行修正的?其三,福特主义的工资增加方式与幸福教育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结?作为文化实践的幸福教育需要怎样的“延迟”?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分层次的,而对幸福的追求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生理的幸福是最低层的幸福,依次经历稳定的幸福、社会身份的幸福,最后是最高层次的幸福真善美的幸福。  相似文献   

14.
幸福的实现——课程的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具有相对性和抽象性的特征。幸福的实现受多种因素共同制约。要想通过学校教育实现人们的幸福,应将课程的设置、实施、评价进行合理地重构,重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实施和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5.
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是学生学习与学校发展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其二,不仅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童年,还要拥有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成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过程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视角,论述教育与幸福的关系,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获得幸福,幸福的实现需要教育,教育的过程要使人体验幸福,教育贯穿于各种层次的幸福之中。  相似文献   

17.
近代幸福观较为科学地阐述了感性物欲幸福、理性道德幸福以及个体幸福、群体幸福之间的关系;在影响幸福的诸因素中突出了公共社会领域制度的作用;并突破了传统以德求福观念的束缚,强调追求幸福手段的多样化,尤其关注了个体的职业技能.这些都具有较强的普适性.针对大学生关于幸福理解的误区,借鉴其有益的观点和有效的做法,对我们打开大学生幸福教育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幸福和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幸福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好的教育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幸福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幸福。幸福教育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幸福知识、幸福技能的传授是必要的;幸福品质、幸福人格的养成是必须的;幸福教育的实践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