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青春电影是台湾电影史上特有的类型电影,主题表现与影像风格以写实为主,新世纪以来,这种类型在继承以往青春电影的基础上,一批新锐电影人深入挖掘和探索这一传统的、独具特色的类型,影像表现方式也有了新的转向,在概念传达、视觉风格和产业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多种风格的尝试,已然成为台湾新电影崛起的重要标志和类型。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青春电影成为台湾电影重要的类型之一。台湾艺人桂纶镁所参演的《蓝色大门》、《不能说的秘密》以及最近的《女朋友·男朋友》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本文就以桂纶镁所参演的五部台湾青春片为主线,分析台湾在近十年来青春片的发展走向,认为台湾的青春片已经不再以校园或者社会新鲜人为焦点,而是在更广泛的时空,讲述青春故事。  相似文献   

3.
分析近年来的青春题材电影,怀旧成了众多青春题材电影中的核心话语。在话语再生产的过程中,青春题材电影运用大量的图像营造视觉盛宴,利用观众的集体记忆、社会怀旧心理来建构怀旧神话,但在对怀旧建构的同时也在消解怀旧的本真性,电影中各种各样的叙事结构掩盖了关乎怀旧的思考,电影呈现出单质化倾向,这种思想的缺席更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分析近年来的青春题材电影,怀旧成了众多青春题材电影中的核心话语。在话语再生产的过程中,青春题材电影运用大量的图像营造视觉盛宴,利用观众的集体记忆、社会怀旧心理来建构怀旧神话,但在对怀旧建构的同时也在消解怀旧的本真性,电影中各种各样的叙事结构掩盖了关乎怀旧的思考,电影呈现出单质化倾向,这种思想的缺席更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一、浪漫与毁灭青春电影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起,一直都是电影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电影类别,这也是针对电影广阔的受众市场中,以满足年轻人这一主体受众群而产生的一种电影题材类型。无论是与好莱坞商业模式完美结合的美式青春电影,还是中规中矩的中式青春电影、菊与刀文化下  相似文献   

6.
"青春"是一个普遍性的时间概念。所有人都经历过青春时期,对过往的那一段时间的经历和情感是有很多普遍共鸣的因素。"青春"叙述是超越时间与国境,不断制作影片的老题材。韩国的青春电影有着其独特的特点,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在文中主要就韩国电影三部曲进行分析,在了解韩国青春电影的同时,为国内青春电影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台湾新青春电影是指2000年以来,台湾本土出品,以青春、成长为主题的影片。此类影片由台湾新锐导演执掌,意在"青春"的外衣下,去探寻当下台湾青年一代的成长轨迹、心路历程,以及由此折射出的文化观念。在绚  相似文献   

8.
近日一部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电影《同桌的你》在国内各大影院上映,短短几日就取得了票房过亿的好成绩。近年来,主打怀旧青春的小成本投资电影总是不断在国内刷新票房纪录。抛开看热闹的心态,怀旧青春电影为何受到如此高的推崇?观众为何百看不厌?其中所蕴含的消费主义美学值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青春电影不断出现,已成为一种现象。本文运用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和文本分析法,研究新世纪青春电影的青年亚文化特征,及其呈现出的青年亚文化仍将在保持自身特色与最终被收编的张力中继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关静宇 《新闻世界》2012,(10):139-140
新世纪台湾青春电影着重于书写青年亚文化。本文从青年狂欢、权成形象的颠覆、“同志”文化的书写这三个维度展现出了当今青年亚文化的主要特点。通过此类影片对于青年亚文化的书写,让受众更加了解这种亚文化,并且使主流文化能够更加包容青年亚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近年来播映的较有争议的青春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出现的强调自我、追求物质、爱情至上和人情冷漠等错误价值观,并探究电影中错误价值观的表达方式,及其可能对年轻人带来的不良影响,呼吁今后青春电影的创作应坚持积极的价值观导向.  相似文献   

12.
臧笑楠 《传媒》2021,(7):50-52
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迎来现实主义的创作转向.以《少年的你》《狗十三》等影片为代表,这些作品一改早前青春片怀旧、浮夸的风格,聚焦社会、校园、家庭中的复杂问题,关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和真实生活.国产青春电影向现实主义靠拢,实现了创作上的革新,其精神内核也更为丰富多元.具体表现为多元化的取材向度、纪实性的影像呈现、艺术性的虚构处理、深刻性的精神剖解、价值观的正向构建.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和《同桌的你》等以追忆、怀念、致敬青春为主题的纯爱校园电影,《左耳》是一部以复仇、救赎、成长和追求理想为内容的青春电影。影片按照情节发展变化的顺序展示了张漾等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平实的人性特点,彰显了青春电影丰富而独特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14.
黎莉 《今传媒》2016,(7):89-90
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打破了以往内地青春题材电影的“回忆”式叙事套路,转而关注当下正值青春的青年群体,从“不怀旧、无青春”的策略桎梏中挣脱而出,在主题的表达上呈现出励志与正能量的积极态度;拍摄风格与叙事很好地借鉴了台湾青春电影“小清新”的镜头风格,给疲软的国产青春电影市场注入一阵清风;最后,在叙事空间的展示上,从封闭压抑的教室、食堂到开阔自由的天台、街道,饱含了青年文化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寓意.  相似文献   

15.
张萍 《新闻爱好者》2011,(4):120-121
2010年11月20日,第47届金马奖如期在台北举行颁奖典礼。50岁的影视演员吕丽萍凭借在电影《玩酷青春》中的精彩演出,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大奖。尽管之后争议不断,电影《玩酷青春》中纯粹的艺术美和真实的生活性却开始被更多影评人和受众所称道。本文拟以此部电影为样本,探讨生活题材小成本电影的美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1月20日,第47届金马奖如期在台北举行颁奖典礼.50岁的影视演员吕丽萍凭借在电影<玩酷青春>中的精彩演出,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大奖.尽管之后争议不断,电影<玩酷青春>中纯粹的艺术美和真实的生活性却开始被更多影评人和受众所称道.本文拟以此部电影为样本,探讨生活题材小成本电影的美学实践.  相似文献   

17.
生命个体的被动游移和内心对稳定的渴求呈现为现代性内部嵌藏的固有悖论。而怀旧行为的本质是调取过去的生命片段来纾解此刻生命遭逢的情感困顿,以此缝合情感裂隙,获得情感的救赎。作为当下国产电影的重要类型,青春电影呈现出明显的怀旧趋向,青春生命"未成熟"和"成长"的本质决定了其遭受现代性悖论时必然走向深切的社会剖析和文化反思。但是,当我们以现代性本质问诊当下国产青春电影之时,却发现国产青春电影以"怀旧"为策略篡改了青春生命和青春故事的本质,呈现为一种断裂式的沉溺"怀旧"的话语悖反。  相似文献   

18.
刘鑫婷 《今传媒》2016,(2):117-118
青春电影作为一种常见叙事类片种,从最开始泛滥跟风,到现如今难以取胜,需要我们对其进一步反思.叙事传达最重要的是通过符号合理设置来实现,所以,笔者选取音乐符号、语言符号、道具符号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我国青春电影要取得成功,离不开正确的策略,如信息的传达符合青春期生活的客观性、符合受众的期待性、符合叙事的连贯性等.  相似文献   

19.
代欣 《今传媒》2011,(7):80-82
2010年,新媒体电影首次大规模呈现,因此有人将2010年称作"网剧元年",网剧即网络电视剧和网络电影。在对新媒体电影现状介绍的基础上,我们以"11度青春"系列电影为例,通过对其成功之处进行分析,提出新媒体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张俨 《报刊之友》2014,(9):99-100
论文通过对2013年具有代表性的青春纪念题材《致青春》和《中国合伙人》两部电影在影像风格、叙事策略和人文意蕴三个方面的对比,论证两部电影成功的元素,同时对目前国产商业电影表现出来的明显的艺术审美特质进行论证,期待商业电影的艺术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