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 在高中生物知识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传递的效率等知识共同构成了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在有关“能量流动”的知识中,存在一些易被忽视或不常见的问题,如“能值”的表示方式、最值计算、能量流动与生态系统稳定的关系等。本文结合教材谈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以期能对教与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0.1的差异     
一次高中生物优质课评比活动,有位教师上的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节课。记得执教教师为了说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这一特点与能量守恒定律不矛盾”,在要求学生据图(课本中的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计算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时,有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我发现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与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不相等,差了0.1焦尔。”经他一提醒,其他同学纷纷议论起来,也感到不解。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上课的教师怔了一下,但很快就镇定下来:“哦?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算一下。”黑板上的验算证实了那位同学的说法。“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与绿色植物固定的总能量相比少了0.1焦尔,这是由于误差造成的,在此可以忽略。”教师一句话,学生们便不再说什么,一场颇有些惊心动魄的意外总算被“圆满地”掩盖过去了,课堂教学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3.
《中文自修》2008,(3):63-64
在太阳创造的诸如光和热等形式的能量中,有一种能量被称为“太阳风”。这是一束可以覆盖地球的强大的带电亚原子颗粒流,该太阳风在地球上空环绕地球流动,以大约每秒400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磁场,磁场使该颗粒流偏向地磁极,从而导致带电颗粒与地球上层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极光。  相似文献   

4.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是近年来的命题热点,多以图形(如曲线图)的题目出现。有不少学生在做这方面的习题时,经常将能量“最少”与生物量“最少”混为一体,因此,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愿同行们共同来探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安全     
救救地球与人类!21世纪必须加紧保护地球生态系统。要着重向全社会宣传“地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有极限,”“人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必须和谐”的道理,促进人们为实现生态安全而进行更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论生态安全     
救救地球与人类!21世纪必须加紧保护地球生态系统。要着重向全社会宣传“地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有极限”.“人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必须和谐”的道理,促进人们为实现生态安全而进行更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与地球最相似的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的发现,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称为寻找“另一个地球”旅途上的里程碑.消息传出后,各路网友脑洞大开.有人调侃:“不知这辈子能不能去‘另一个地球’买房.” 想象虽然美好,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人类未来的命运还系在地球上. 难点一:往哪搬? 想搬家,首先要选好新家,正如天文学家所做,寻找“另一个地球”. 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需具备多项要素.要有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有气压适度的大气层,合理的大气成分和比例;有岩石质的表面和完美的磁场等.该行星所属恒星的能量释放也需稳定.  相似文献   

8.
何静 《新高考》2010,(2):56-58
例1 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了3个营养级,其中的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GJ。已知该生态系统一年内接受到太阳辐射能为118872GJ,但其中118761GJ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的方框内。  相似文献   

9.
上海科技版《生命科学》高二下学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生态系统定义、成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揭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内在客观规律,来理解如何根据客观规律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达到满足人类的需求的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如尝试利用数学建模和转换图表等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从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遵循科学发展观来解决人类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另外,通过教学过程可融人生命教育的内容,比如,在特殊情况下如何有效利用有限能量延长生命等。  相似文献   

10.
<正>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这个特点很好理解,但对生态系统中与能量有关的计算,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到有困难,现总结分析如下。1 有关至多和至少的问题能量沿食物链流动,传递效率是10%~20%,那么什么时候用10%,什么时候用20%来计算呢?这就涉及能量传递的最多和最少问题。当生产者的能量一定,求最高营养级获得最多能量时用传递率20%计算,求最高营养级能获得的最少能  相似文献   

11.
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化的场景、启发式提问、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其突破固有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计算是一个重要的常考知识点,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计算时要注意题干中的“最多”、“最少”等关键信息。关于“最值”方面的计算,具有一定的解题规律。  相似文献   

13.
1.认真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并全面掌握.2.营养级能量的输入与输出.(1)能量的输入:本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应特别注意消费者摄入食物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粪便形式流失(排遗),没有被同化.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球在自转,因而在发射卫星时,我们可以利用地球的自转,尽量减少发射人造卫星时火箭所提供的能量.到底可以节省多少能量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面2种不同的能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绚丽的极光     
<正>2023年12月,黑龙江、内蒙古、北京等多地出现极光,绚烂、梦幻、神秘……人们搜肠刮肚地寻找着形容词,希望对这一现象进行准确描述。极光确实美丽,但其背后暗含着危险。这种现象到底是什么?可以被预报吗?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绚丽的极光极光实际上只是地磁暴的“副产物”,是一类发光的空间天气现象。当日冕物质携带着太阳的能量与地球相遇后,其中一部分会随着地球磁场进入两极,大量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撞击大气层,造成大量能量的释放,部分释放的能量会以可见光形式发出,这就是极光。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  相似文献   

16.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内容。文章作为学校对外公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案例,旨在体现“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和高效互动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力争突破重、难点,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学物理“机械振动”一章中指出 ,振动系统的机械能与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 ,机械能就越大 .但振动能量是否仅与振幅有关 ,与振动的频率有无关系等问题 ,在一些师生中对其认识是比较模糊的 ,甚至有一些资料中认为“振动能量跟周期或频率无关 ,而跟振幅大小有关……”.是否“振幅越大 ,振动能量一定越大”、“振幅相等 ,振动能量就一定相等”呢 ?笔者认为这些说法是不对的 .我们知道 ,弹簧振子由小球 (质量为 m)和轻弹簧 (劲度系数为 k)构成 ,如图 1所示 ,小球仅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在平衡位置 O点两侧做来回往复的变加速直线运动 .现取平衡位…  相似文献   

18.
1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I)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主要包括ATP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等内容,其中ATP与ADP相互转化时能量的来源与去路建立了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生物个体水平到生态系统中能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学习能量(Learning Power)是有关学会学习的国际前沿理念。与“学习力”不同,“学习能量”是一个基于生态学习理论的整合概念,是课堂生态系统的核心。“学习能量”的本质是所有人身上存在的生命能量,能够使人类不断成长、发展和进行自我实现,可以定义为一个联合起来塑造个体学习者参与学习机会的价值取向、倾向和态度的复杂的混合体。CLARA是基于学习分析学所开发的新一代“学习能量”测量工具,包含八大维度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关系与协作、学习取向三部分内容。在当下真实的教育情境里,“学习能量”理念有助于使学会学习转化为行动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1.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区别 发射速度是指被发射物在地面附近离开发射装置时的初速度.并且被发射物一旦发射后就再无能量补充,仅依靠自己的初动能克服地球引力上升一定高度,进入运动轨道.注意:这里的发射速度不是应用“多级运载火箭”发射时被发射物离开地面发射装置时的初速度,这是因为多级火箭在高空还要消耗燃料,不断供应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