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凤芝 《精武》2013,(17):33-34
高山滑雪回转动作技术原理分析应该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高山滑雪运动的技术进行分析,运动员的重心与雪板滑行轨迹的角度去研究滑行技术,本文对高山滑雪回转动作技术原理进行了分析和概述,并分析了国内外高山滑雪运动的研究进展,为提高我国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举行的第十五届冬季奥运会回转比赛中,绝大多数运动员屏弃了过去使用正手压杆的“攻略法”,普遍采用了“逆手回转”的新技术,这使高山回转滑雪技术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一新技术是继1982年第28届世界高山滑雪锦标赛正式使用塑料弹簧旗杆比赛以来,在高山回转技术上第二次大的改进(第一次是采用正手压杆的“攻略法”通过旗门)。它标志着高山滑雪技术随着场地和  相似文献   

3.
竞技高山滑雪运动交换区及回转动作技术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立刚  巨雷  李美 《冰雪运动》2009,31(4):40-43
技术因素是制约我国竞技高山滑雪运动水平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为加快我国竞技高山滑雪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通过理论研究和运动实践等方法,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对竞技高山滑雪回转中轨迹交换区进行设定,并对回转技术的基本坐标系及滑雪板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交换区的滑行技术动作,提出了交换区和滑行姿态应是等腰三角形或椎体型运动姿态等理论,以期为提高高山滑雪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训练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卢正洪 《精武》2011,(5):16-16,18
技术因素是制约我国竞技高山滑雪运动水平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为加快我国竞技高山滑雪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通过理论研究和运动实践等方法,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对竞技高山滑雪可倒式回转进行设定,并对回转技术的基本坐标系及滑雪板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交换区的滑行技术动作,提出了交换区和滑行姿态应是等腰三角形或椎体型运动姿态等理论,以期为提高高山滑雪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训练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回转技术是高山滑雪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需要运动员具有灵敏、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而且还需要运动员具备对外界条件良好的感觉素质。它包括对雪质、时间、速度、足底等感觉。足底感觉即在回转动作负重期时足底对雪面所产生的意识感。我们知道,回转技术是由:始动期、  相似文献   

6.
以近三届冬奥运会高山滑雪中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比赛中前6名男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研究法、数理统计法探讨国内外高山滑雪运动员年龄、体重、身高、克托莱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国外高山滑雪运动员的最佳运动年龄为25岁左右,运动员身材高大强壮;国外优秀的高山滑雪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男女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和各相关学科之间理论的相互渗透,以及各级滑雪教练员的辛勤努力,特别是体育科研的新成果与滑雪运动员技术和身体训练的有机结合,使我国高山滑雪运动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进步;但与亚洲滑雪强国日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日本优秀回转滑雪运动员冈部哲也曾获得过世界杯回转滑雪的冠军,而我国回转滑雪运动员在重大国际比赛中的名次居中下游,并且  相似文献   

8.
高山滑雪可倒式回转技术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着重介绍高山滑雪可倒式回转技术的特点,以及此技术在各种地形中的具体运用。旨在加速推广普及此技术,为高山滑雪运动员取得更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分析了高山滑雪转弯三个时期技术的相互关系,详尽地论述了第一个转弯的结束动作对下一个转弯的影响。深入了解意识与动作,雪板迎角与用刃大小,回转弧的大小、深度与速度,重心与雪板脱滑诸方面的关系,定能使我们加深对转弯技术动作的理解,从而改进转弯技术,提高我国高山滑雪水平。  相似文献   

10.
滑雪作为一项运动技术比较强且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都要求较高的冬季运动项目,在训练过程中极易出现运动疲劳.通过滑雪运动员的运动强度以及身体机能能力的分析,了解高山滑雪运动员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进一步了解滑雪运动员的动作技术及体能消耗的来源,对高山滑雪运动员运动疲劳消除方法进行研究.运用中医传统的治疗手法,按摩、推拿、物理疗法和营养疗法等都可以消除运动疲劳,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才可达到快速消除疲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今年在西班牙哈卡市举行的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是一次较大型的世界性比赛。参加高山滑雪比赛的男选手八十人,女五十人,多数是各国的二流选手。我国有两名运动员参加了回转、大回转两个项目的比赛。下面粗浅地谈谈这次比赛的高山滑雪  相似文献   

12.
弗雷尼·施奈德(Vrenl scnelder)瑞士第一流的女子高山滑雪运动员,1964年11月26日出生.她是当代世界杯参赛者中最杰出的运动员之一,具有超群的技术,过去几年的成绩一直稳步上升.在去年的赛季中充分发挥了滑雪天才,在世界杯回转滑降比赛中创造了7战全胜的纪录,在超级明星比赛中只有一次失利,取得了6战6胜的佳绩.她的辉煌业绩可以同瑞士超级明星黑泽玛莉·莫雷罗和埃里卡·黑斯相媲美.她掌握了娴熟的回转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性越野滑雪比赛中,国际滑雪联合会对传统技术和自由技术在各项目中的使用做了具体规定。二步交替滑行是越野滑雪中的主要传统技术。本文对二步交替技术动作的特点、应用范围以及在越野滑雪中的地位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二步交替技术仍是越野滑雪的主要技术动作,即使是自由技术好的力量型运动员也应重视并掌握这一技术,以便迅速提高我国越野滑雪水平。  相似文献   

14.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适合我国的国情、国力,在较短时间内运动成绩提高显著,具有参加冬奥会潜优势项目的特征。通过对该项目中外运动员成绩和技术特点的分析比较,提出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备战索契冬奥会的成绩目标,并以此目标为训练依据,从培养运动员基本姿势的稳定性与快速准确交换重心能力,加强运动员上体、髋关节控制能力,熟练把握转弯时机与转弯节奏变化技术,提高拼板立刃刻雪、点杖、提杖技术等几个方面改进回转技术;同时提高运动员完成比赛动作的滑行速度、空中技术动作的难度与完成的质量,从而提高比赛动作的得分,实现我国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项目在索契冬奥会成绩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滑雪协会主办.河北省体育局、张家口市、崇礼县人民政府以及万龙滑雪场承办的2007—2008"斯巴鲁"中国高山滑雪国际雪联积分赛在万隆滑雪场举行.来自国内外的300余名顶尖选手将为积分而战.中国队也派出了以参加过今年年初亚冬会的主力班底出战。国际雪联高山滑雪积分赛是迄今为止在我国举办的高山滑雪最高规格的专业比赛.本次高山滑雪积分赛是我国第三次举办.也是国内目前最高级别的国际赛事。此次比赛按照国际雪联的竞赛规则.分男子、女子两组.竞赛项目包括男女大回转和男女小回转四项。本次比赛从11月26日至11月29日持续四天.由国际FIS裁判评分。本次比赛按项目参赛运动员名次取前6名.获得前3名的运动员给予奖牌.大赛将为总冠军颁发奖金。  相似文献   

16.
在高水平运动员竞争激烈的今天,对参赛高山滑雪运动员动作的难度、准确性等都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所有这些的前提是保证高山滑雪运动员健康的身体基础,进一步避免专项运动的各种损伤,这是重中之重。为了研究中国优秀男子高山滑雪运动员的创伤特征与规律,研究对策,尽量预防和减少伤病或避免伤病的发生,深入国家一线对高山滑雪运动员30名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情况逐一的进行了身体损伤的专题医学检查,用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Spss13.0)。总结出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腰背部及肘关节;损伤类型主要是肌肉损伤等6种类型,并针对于发病诱因分析总结出了相应对策。对运动损伤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提出了建议,特别提倡支持带在运动损伤的预防中的普及。  相似文献   

17.
通过系统梳理有关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英文文献,对高山滑雪项目的运动损伤特征、影响因素及主要预防策略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发现:(1)高山滑雪的损伤发生率高;膝关节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手指、下背部、头面部等部位次之;损伤类型主要包括韧带损伤、应力性骨折、神经系统损伤/脑震荡等,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方面无性别差异;损伤程度一般为中、重度,最严重者可致使运动员停训或中断参赛超过28天;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所面临的损伤风险相近。(2)影响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基本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动员本身的竞技水平、技术动作、性别年龄、先天遗传等相关的内部因素,它是减少和预防高山滑雪运动损伤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二是与竞训场地、器材、装备、气候等客观条件相关的外部因素,它们也对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特征产生一定影响。(3)对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可主要侧重于提高力量素质、优化技术动作、创新器材设备,并逐步加强多措并举、相互配合以产生综合效应的方向发展。本研究为加强与高山滑雪项目特征相匹配的运动损伤评价体系的构建,加大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机制探究,探索新的预防手段和策略等后续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是我国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雪上运动项目。它融合了极限滑板和单板滑雪的特点,运动员借助一块单板滑雪工具在U型场地中,按照规则要求,连续完成5~8个滑行翻转动作,以难度、质量为评价标准的运动项目,合理的动作编排,将决定比赛的最终成败。分析表明我国运动员在技术动作难度的掌握、运用上与世界优秀选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认为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比赛动作提高的关键技术因素是:增加运动员的滑行速度,提高单个动作的飞行高度,增加动作的难度值。  相似文献   

19.
1988年全国高山滑雪锦标赛于3月6日~13日在黑龙江省亚布力雪场举行。黑龙江省队夺走本次比赛八个项目的第一名。黑龙江省队占有天时、地利等诸方面的优势,他们技术掌握得也比较好。本文总结出黑龙江省队运动员的滑降技术特点:1.滑行姿势比较低;2.滑行中姿势保持得比较好;3.线路选择得比较合理。大回转的特点是:转弯时压板速度快,立板时间短,转弯半径小。回转的特点是:大胆使用逆手回转技术,动作幅度小,频率快,进门角度小,滑行线路短。  相似文献   

20.
通过系统梳理有关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英文文献,对高山滑雪项目的运动损伤特征、影响因素及主要预防策略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发现:(1)高山滑雪的损伤发生率高;膝关节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手指、下背部、头面部等部位次之;损伤类型主要包括韧带损伤、应力性骨折、神经系统损伤/脑震荡等,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方面无性别差异;损伤程度一般为中、重度,最严重者可致使运动员停训或中断参赛超过28天;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所面临的损伤风险相近。(2)影响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基本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动员本身的竞技水平、技术动作、性别年龄、先天遗传等相关的内部因素,它是减少和预防高山滑雪运动损伤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二是与竞训场地、器材、装备、气候等客观条件相关的外部因素,它们也对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特征产生一定影响。(3)对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可主要侧重于提高力量素质、优化技术动作、创新器材设备,并逐步加强多措并举、相互配合以产生综合效应的方向发展。本研究为加强与高山滑雪项目特征相匹配的运动损伤评价体系的构建,加大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机制探究,探索新的预防手段和策略等后续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