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奚景鹏 《出版史料》2011,(2):119-120
我的藏书中,有一本1946年3月新华书店北平出版的毛泽东著《论联合政府》,32开本,七十一页,新闻纸印刷。封面的左侧是红色的书名"论联合政府",右上方是小字"毛泽东著",右下方是毛泽东于1945年8月28日由延安赴重庆谈判时的照片。  相似文献   

2.
相逢张家口     
辛颖 《航空档案》2005,(10):81-82
读者看到这两张珍贵历史照片,均摄于59年前即1946年春张家口航空站。第一张照片为徐昌裕所摄,照片中的人物是周恩来、贺龙与聂荣臻。这期间周恩来、聂荣臻因参加美国,国民党、共产党三方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工作而经常去北平。而此时的张家口在我军控制之下。1945年8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接收了日本侵略军在张北、灵丘以及张家口的两个机场、2架飞机和一批航空器材、油料,还有几十名日军飞行、机务人员。  相似文献   

3.
《解放》报创刊于1946年2月22日,为四开三日刊(即周二刊)。从是年5月9日第二十七期起,改为二日刊。《解放》报在北平出版了三个多月,共出版三十七期,于1946年5月29日被国民党北平当局封闭。  相似文献   

4.
唐绍明,男,1930年生于北平(今北京),祖籍广东省珠海市(原属中山县)。幼年时值抗战,在后方昆明西南联大附中就读。1946-1948年在北平清华大学先修班听课。1948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  相似文献   

5.
在叶剑英元帅与世长辞之际,新闻界的一批老报人及当年跟随他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北平工作过的老同志,都深深地怀念着他为我党新闻界业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绩。那是1946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签订了停止内战的协议。同年一月,在北平设立了国共两党和美国代表联名组成的军调处执行部。叶剑英同志主持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的工作。这期间,他领导创办了新华社北平分社和《解放》报。北平新华分社  相似文献   

6.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西安分社主任丁履进偕同记者陈道履和电务员沈其元随先遣军司令部由西安飞北平,接收日本同盟社及伪中华通讯社,恢复了中央社北平分社建制,并于当月开始发稿。我于1946年1月借调到北平分社担任采访组组长兼编辑  相似文献   

7.
唐绍明,男,1930年生于北平(今北京),祖籍广东省珠海市(原属中山县).幼年时值抗战,在后方昆明西南联大附中就读.1946-1948年在北平清华大学先修班听课.1948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1952年8月毕业,同时入党,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8.
《北京档案》2008,(12):48
为纪念北平和平解放60周年,《北京档案史料》2008年第4辑刊登了《北京市档案馆整理公布的有关北平和平解放和平接管史料概览》,概括介绍了20年来北京市档案馆编辑出版的2部档案史料汇编、1本史料画册以及整理公布的15组有关北平和平解放、和平接管的专题档案史料的主要内容。这些珍贵的档案史料和照片,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北平和平解放以及和平接管的这一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时期,是指1945年9月14日张家口至1946年10月11日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构战略撤出张家口的时期。2021年8月,笔者参观延安南泥湾纪念馆时,一张照片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张照片标注为“延安县南区运输队由张家口返延摄影留念1946.1.18”。  相似文献   

10.
1948年12月,新华总社派出范长江、徐迈进为首的先遣队,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郊区的良乡集中,接受平津战役报道任务,并准备进城接管国民党的新闻机构,同时筹备办理总社迁社事宜。华北《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华北总分社亦派出人员,参加了这个新闻先遣队,由副总编辑袁勃率领,准备到北平创办《人民日报》北平版和重建新华社北平分社(1946年间新华社曾在北平设立分社.后被国民党当局无理查封)。  相似文献   

11.
推荐理由季羡林先生1935年8月31日离开北平,1946年5月19日返回上海,在远隔万里的德国留学十年。十年羁旅,万里投荒,季羡林的经历堪称现当代留德学人的代表,也是当代中德文化学术交流史的典型个案。尽管早在1988年季羡林创作有自传式回忆录《留德十年》,但按照当下学界"传记不如年谱,年谱不如日记"的理念,还是期待着季羡林日记的早日问世。未曾想到,直到作者去世及其全集与文集大量出版的2014年,《季羡林日记:留德岁月(1934—1946)》这一手资料才  相似文献   

12.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7月5日,胡适回国抵达上海,7月29日回到北平,9月20日正式接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回国,在知识分子中、在中共方面引起一些反响。胡绳于1946年8月发表《新文化运动的根、枝叶和所需要的阳光——为欢迎胡适先生回国而作》。  相似文献   

13.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西安分社主任丁履进偕同记者陈道履和电务员沈其元随先遣军司令部由西安飞北平,接收日本同盟社及伪中华通讯社,恢复了中央社北平分社建制,并于当月开始发稿。我于1946年1月借调到北平分社担任采访组组长兼编辑组长,负责编辑部事务。1947年底,我正式辞去北平《经世日报》采访主任,专职中央社北平分社,直至北平解放。这一阶段时间虽不长,但新闻活动频繁,现在仅就一些重大事件的采访活动,写下在胸中郁闷多年的回忆。材料侧重新闻活动的背景和内幕,凡是在报面上可以查到的,尽量从简从略。由于年代已久,讹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当时共同参与新闻活动或了解情况的同志多予指正,以保证史料的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宣布全国兵役缓征一年,于1946年10月颁布新的兵役法,采用征兵制度.南京国防部电令北平市政府自"双十节"恢复征兵工作,北平市作为北平团管区下辖的特别市,积极配合南京国防部的征兵动员令.由于战争形势和战时财政的紧张,加之民众入伍意愿不强等诸多原因,导致征兵工作遇到极大困难,国民政府采取强制、逼迫等手段引起北平民众怨气激增,并最终导致国民党在北平失去民心,为北平和平解放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5.
正抗日的烽火刚刚熄灭,中国政府代表团一行数人前往南海勘察被烽烟洗礼过的祖国疆域,其中一位正当壮年的学者——郑资约教授。河北省衡水县(现桃城区)郑家河沿镇郑家河沿村人,早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学校,1931年负笈东渡,进日本东京大学主修区域地理,早年任教北平师大地理系,西北大学地理系、任职国民四川大学教授,于1946年借  相似文献   

16.
对于采写难度大,读者急于知道的重大事件,能够主动克服种种险阻,及时向社会揭示事实真相,这是一个人民记者责无旁贷的天职。1946年12月24日晚,北大女生沈崇被美兵奸污。当时,北平一片白色恐怖,民办亚光通讯社就此发的一条短讯,竟遭到北平警察局无端扣压,并由局长打电话通知国民党中央社转告各报,不准登这条消息。可是26日北平《新民报》等几家报纸竟予刊载。抗暴浪潮很快波及全国,北平、上海、开封、重庆、昆明、广州、台北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共50多万学生,相继罢课游行,抗议美军暴行,要求美军撤出中国去。但,人们还不了解这一事件的详情,甚至有的别有用心的人趁机造谣说:“八路军有意唆使一个  相似文献   

17.
范文杰  李明堂 《档案天地》2011,(4):22+21-22,21
中央外事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前身.1944年秋组建于延安,隶属中央办公厅。 一 1946年6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10月,国共两党和谈陷入僵局,驻南京、上海、北平等地的中共和谈代表分批撤回延安。这些人懂外语.有外事工作经验.回到延安后即来到了中央外事组。  相似文献   

18.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7月5日,胡适回国抵达上海,7月29日回到北平,9月20日正式接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回国,在知识分子中、在中共方面引起一些反响.胡绳于1946年8月发表<新文化运动的根、枝叶和所需要的阳光--为欢迎胡适先生回国而作>.文章认为,胡适是一个"有贡献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学者",是一个"历史上有功绩,而又不与朽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学者","在人民心上总是能保持受尊敬的地位的".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在整理老照片时发现一张1949年6月27日拍摄的"中国共产党北平第四修械所支部公开大会全体职工暨来宾合影"。又想起著名红色收藏家金铁华先生曾和我说过他珍藏有一张《新民报》和一张北平第四修械所支部公开大会13人的合影照片,都记录了这次公开大会,并且他还找到照片中的一名党员。为此,我专程拜访了金铁华先生。金先生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他专心致力于中国共产党党史文献的整理收藏。他非常热情地接待  相似文献   

20.
<正>本书是一部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北京城历史变迁的儿童小说。1946年秋,大冬子一家四口人从河北涿县(今涿州)到北平讨生活,他们住进了福长街六条15号院里。故事在这个人员混杂的四合院里拉开了序幕,如同一部京腔京韵的话剧在眼前徐徐上演,讲述着北平人民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