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刘斌 《兰台世界》2013,(4):111-112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办报刊的国家之一,明清政府都曾发行"官报",主要是刊载政府文件。18世纪以来,西方自由主义新闻出版思想不断引起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的注意,于是创办报刊成为民族、民主主义者的重要选择,他们希望通过报纸刊发救国言论,发表民主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分子掀起一股兴办报刊的热潮,而且更加注意唤醒下层民众,于是《民立报》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张世轶 《兰台世界》2012,(16):60-61
《国闻报》诞生于天津,以启发民智、宣扬变法为己任,是19世纪末中国北方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报纸,被誉为国家"危急存亡"关头,由"维新志士点亮的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1897年,《国闻报》连续发表了由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引发重大的社会舆论思潮。由此,严复成为了《国闻报》的灵魂。王修植倡议并创  相似文献   

3.
严燕群 《新闻世界》2013,(4):193-194
1922年5月7日于北京创刊面世的《努力周报》,可以视为胡适及其志同道合的朋友联手打造的政治言论舞台。而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又是支撑着他创办报刊、谈论政治,以求得“再造中国”的改良道路的内在根源。本文主要回顾一下《努力周报》创办的过程,从而探讨一下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王韬是我国近代新闻史上的开山代表性人物,他将西方自由主义理念系统地传入了中国,提出了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并积极在实践中践行,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具有显著功勋,受到很多学者教授的赞誉。王韬自由主义新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与时代历史背景密不可分,王韬因为时代及个人局限性,其提出的新闻思想也存在局限性,但是总而言之其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在促进我国近代新闻业发展过程中贡献较大,本文将以《循环日报》为例分析王韬自由主义新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有很多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亲身参与到具体的报刊经营与编辑工作中,他们所禀承的信仰体系和价值取向给他们的报刊烙上了深深的自由主义的印记,"独立、包容、理性"便是他们所坚守的报刊经营、编辑理念。  相似文献   

6.
自由主义新闻理念是近现代中国流传进来的重要的新闻思想之一。《申报》作为近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报纸,其办报实践较为明显地体现了自由主义新闻理念。文章以五四运动为切口,展现了《申报》在五四运动中的新闻报道活动,分析其间包含的自由主义新闻理念:表达自由、观点平衡、新闻本位;对《申报》在五四运动中的行为作了解读:反对压制、全面多元、真实客观;还对《申报》的自由主义新闻理念实践中的"温和自由主义"的奉行、社会责任的承担等方面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胡适是近现代著名学者,曾任<竞业旬报>和<新青年>等报刊的编辑,并创办过<努力>周报和<独立评论>.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胡适新闻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即为"自由",而自由的前提是"容忍".本文试从形而上的角度来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原理.  相似文献   

8.
达尔文进化论作为一种解释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科学理论,拥有丰富而深刻的哲学内涵.进化论成为胡适自由主义编辑思想的哲学基础之一.胡适的编辑思想渗透着与达尔文进化论相通的渐进论、实证观和自由观,所形成的自由主义编辑思想是编辑工作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9.
弥尔顿1644年发表的《论出版自由》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也是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石性著作。弥尔顿也成为西方新闻自由运动和新闻自由思想发展史上的先驱和奠基人。我们在承认其巨大的积极历史意义时,也要批判地看待其观点中的片面性和虚伪性,  相似文献   

10.
书香     
《陕西档案》2014,(6):59-59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内容包括: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晚年思想的捍卫者——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新在哪里——新左派思潮等。作者将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归纳为八种,即除了居于主导地位的邓小平思想外,还有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通过对八种思潮的介绍和阐释,有助于理解中国的过去,认识现在,探知未来。  相似文献   

11.
余慧敏 《新闻世界》2010,(5):112-113
胡适是"中国文艺复兴之父"和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它从美国学成归来之后,以《新青年》为学术和舆论平台,倡导了白话文运动,并带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文学革命。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胡适的言论和传播思想的梳理,窥探中国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如何通过文化和社会启蒙,获得精神领袖的地位,并作用于当时救国图强的民族大义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利用报刊表达自己的思想,报刊成为他们参与公共生活的媒介,也成为公共意见形成的主要阵地。本文选择李大钊主编时期的《晨报》副刊来分析在新文化背景下,现代知识分子是如何利用报刊来构建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3.
王潇 《今传媒》2016,(7):59-61
张季鸾先生是民国时期声名显赫的一位报人,他所主笔的《大公报》被公认为是我国民营报业成功的典范.本文以张季鸾办报活动中的自由主义思潮与报恩思想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两者在不同时期对他编辑活动的影响,论述其中所包含的对当代新闻业的启示,力求以张季鸾为观照,督促当代新闻人躬身自省.  相似文献   

14.
刘磊 《东南传播》2011,(1):87-89
近几年,一批研究者开始摆脱意识形态束缚,重新审视新记《大公报》的自由主义新闻理念。笔者结合既有研究,把新记《大公报》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前十年,它以"四不方针"为办报思想的核心,坚持自由主义理念得到了朝野各党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抗战爆发后,它为了顾全大局又放弃了宝贵的言论自由,积极地拥护"国家中心论",这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可以说是自由主义对民族主义的让步;1945年后,《大公报》遭到国共两党的共同骂声,这是因为其坚持自由主义思想的同时完全忽略了国共已进入内战的客观事实,同时又囿于《大公报》人在纷繁复杂时局中难有高屋建瓴的全局意识,想超脱两党之上对他们共同监督,势必会迎来双方的骂声,但《大公报》人这种坚持新闻专业意识的精神仍值得今天的报界学习。  相似文献   

15.
储安平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是一个在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上有过成功尝试的独立报人。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本文以"不羁之士"四个字,来形容储安平起起落落的命途中所展现出来的性格魅力。本文将其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早期的文学创作时期、自由主义撰稿人时期、《观察》复刊时期以及最后悲剧式的落幕。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分析与阐述,本文力图从新闻学视角来探讨储安平的办报理念、自由主义思想以及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6.
王铭 《北京档案》2001,(7):23-24
我国社会主义运动史的传统观点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嗣后,随着党史研究的深入,将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起点稍稍推前.然而,迄今所报导的反映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的早期史料,仅就来源而论,大抵均依据当时的报刊资料.观诸官方档案记载,以前尚未之闻.  相似文献   

17.
谭友志  刘涛 《青年记者》2012,(14):85-86
严复于1897年10月26日创办了《国闻报》和《国文汇编》,并开始翻译《天演论》,在《国闻报》上连续发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关注.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介绍西学、提倡用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挽救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当时的《国阐报》贯穿着严复的思想和追求,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近代社会的思想启蒙.  相似文献   

18.
新闻的客观性理念植根于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脱胎于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便士报运动.在1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它虽然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却也经常被人利用,甚至它自身也给人类制造了灾害.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潮的流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潮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五四时期,自由主义报刊主要在文化启蒙的立场上形成文化自由主义新闻思潮;20年代,主张报纸按商业化原则运做,在报业经济独立的基础上坚持报纸独立地位的经济自由主义新闻思潮和新闻职业化诉求占了上风;“九一八”至抗日战争时期,自由主义新闻思潮在“救亡”的时代主题中处于低潮;40年代中后期,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政治自由主义新闻思潮达至高潮,但很快走向失败。现代性和现代民族国家的错位与冲突导致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个人权利与国家独立的诉求之间发生碰撞,且后者更具有紧迫性和道义优先性,这是自由主义新闻思潮在现代中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国内许多新闻学者认为,马克思创立人民报刊思想后发生了"两个转变",即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由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有哪些事实证明马克思在两个转变之前是唯心主义者,曾不赞成共产主义,没有一篇论著提供过事实根据.本文列举具体事例力图澄清对马克思"两个转变"的误判,阐述马克思在学生时代就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在<莱茵报>上宣传民主主义是适应德国民主革命要求的,同时马克思也赞成并宣传了共产主义.我们不能用"左"的观点贬低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