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绥勇 《大观周刊》2011,(37):29-29
民族传统体育是国家的传统文化,也是贵州地区重要的文化资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推动,贵州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以贵州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惑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的公共医疗状况在解放前极其恶劣,各种疾病广泛流行。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政权对少数民族的卫生事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巨大的帮助]逐渐改变了西南民族地区这种落后的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3.
孟钦武 《兰台世界》2014,(10):107-108
明初贵州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和刘淑贞在治族理政和对外交往中,营造出彝族各个部落团结和谐的社会局面,促进了水西、水东彝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实现了内求民族团结和外求民族发展的公关目标。  相似文献   

4.
明初贵州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和刘淑贞在治族理政和对外交往中,营造出彝族各个部落团结和谐的社会局面,促进了水西、水东彝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实现了内求民族团结和外求民族发展的公关目标。  相似文献   

5.
刘兴祥 《新闻窗》2010,(1):120-121
民族新闻事业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民族地区新闻报道工作,对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间共同繁荣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在西部民族地区,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贵州,宣传好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新闻记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数字时代为西南民族地区红色档案开发带来了新方式,有助于推动红色档案记忆的构建。该文在分析西南民族地区红色档案开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于维护记忆的完整性、注重红色教育与民族情感相结合、强调记忆符号与数字场景的关联性、促进用户感官体验与情感记忆的协调统一等四项开发原则,提出提升红色档案记忆聚合度、提炼具有民族特征的红色档案、构建红色记忆数字资源库以及创建红色档案数字记忆展现平台等四条策略,以期助力西南民族地区红色档案开发。  相似文献   

7.
胡俊 《贵图学刊》2002,(2):20-21
本文结合贵州实际,探讨了图书馆对民族文献资源的开发问题,并就民族文献在对贵州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学艺术、医学研究等方面的利用,进步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自明永乐十一年(1413)设置布政使司,正式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贵州行省的建立,结束了长期分隶于云南、四川、湖广三行省的分散状况。清雍正年间对贵州实行"改土归流",促进了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从当时编纂者经世济用的编纂思想,还是从贵州在西南边疆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来看,这些都是促使方志编修方兴未艾的重要原因。据张新民先  相似文献   

9.
武娜 《大观周刊》2011,(19):230-230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面临起步晚、基础差、经济薄弱的发展困境,近20年来,在希望工程的鼎力相助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希望工程对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本文以贵州黔西县为例,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0.
赵祥秀 《大观周刊》2011,(10):193-193
深入分析制约社区群众特色文化的因素,围绕增加投入、提高认识、文化设施建设、社区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思路、提高认识,以求探索出一条适合贵州民族地区社区实际的社区群众特色文化之路。探讨贵州民族地区社区群众特色文化。对于推动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帮助贵州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加快贵州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班瑞钧  罗珍瑜 《兰台世界》2016,(21):154-156
民族地区的移民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四川隆昌云顶郭氏族谱》对研究西南民族地区"湖广填四川"时期各民族人口流动与文化变迁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四川隆昌云顶郭氏族谱》的研究,从"聚落"与"社区"联系与区别和移民聚落成因两个视角出发,探讨此文献之中所体现的移民政策、移民活动对民族地区移民社会聚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石来研究"湖广填四川"时期中国西南民族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传承和变迁。  相似文献   

12.
文华林 《大观周刊》2012,(33):58-58
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对西部大开发、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推进西部地区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特殊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语言文化、地理地貌、民族宗教、社会习俗、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发展条件等方面阐述了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特殊性,进而论述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特殊作用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承 《大观周刊》2010,(46):200-201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少数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共有包括苗、布依、侗、土家等17个世居民族。各民族节日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丰富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同时,也成为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非物质实体。,如何在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同时保护本民族的节日文化,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在保护民族节日文化中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同时又通过开发来更好的保护传统节日,这是一个两难问题.也是保护贵州文化千岛.开发少教民族原生态旅游.促讲贵州民族地区社仝经济和谐发展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为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曾派出中央访问团奔赴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开展工作。我作为当年访问团的一员,经历了那段峥嵘岁月,许多往事至今依然历历在目。聆听小平同志谈民族工作1950年6月,我从华北大学(人民大学的前身)刚毕业,正等待组织分配时,突然被校长吴玉章、教务主任张光远找去谈话,他们说:新中国成立了,党中央、毛主席考虑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刚刚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广播电视经济新闻栏目为企业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并有效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对改变地方发展观念和均衡社会经济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民族地区广播电视经济新闻栏目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深入解读,希望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杨定 《大观周刊》2010,(37):53-53,49
对饮食文化的研究,是研究民族历史、民族心理、民族气质以至整个把握民族方方面面的窗口。在气候湿润、地理区位偏远和社会经济相对滞后的主要背景下,贵州全省境内的少数民族形成了独特的饮食风俗习惯,其中尤以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民众对糯食的喜爱上最为相似。  相似文献   

18.
吴海燕  李超 《今传媒》2023,(5):10-12
新时代背景下,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面临着诸多挑战,构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机制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以及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政治、经济、思想、制度和实践五个维度探索了构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的机制,即政治上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经济上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思想上要加强思想文化引导,制度上要完善法规建设,实践中要增强意识形态网络抵御能力,从而进一步维护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陈星  潘勤毅 《中国出版》2016,(11):44-46
民族地区传统文化通过数字创意重塑获得新的生命力,为版权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数字技术为民族文化拓展了生存空间,"互联网+"为民族文化与制造业、农业、旅游业、信息产业的跨界融合提供了契机,数字内容产业因此诞生,形成一个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民族地区版权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采取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版权保护、构建民族地区版权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塑造民族地区版权产业数字化优质品牌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20.
周祎  张晓娟 《大观周刊》2013,(1):111-112,118
贵州是一个喀斯特地貌非常明显的地区,石漠化情况严重,靠发展农业致富举步维艰,所以贵州农民选择外出打工是一条维持生计、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也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其它产业转移,加快贵州城镇化建设进程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随着这样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步伐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队伍也呈进一步扩大之势,将子女寄宿在学校,是家长安心打工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解决好贵州农村簖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美爱好寄宿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建设贵州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贵州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重要问题,也是贵州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的应尽之责。贵州仍然是一个农业大省,大部分人口依然住在农村,关注贵州的发展,必然关注贵州的未来。农村儿童是未来四化建设的生力军,因此,作好贵州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事关贵州未来发展大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