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若有一天,人类能像壁虎一样运用黏着能力,生活在垂直甚至倒悬的世界中,那该有多美妙啊!壁虎效应带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在科学家不断努力下,可以飞檐走壁的未来越来越值得人们期待。  相似文献   

2.
若有一天,人类能像壁虎一样运用黏着能力,生活在垂直甚至倒悬的世界中,那该有多美妙啊!   壁虎效应带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在科学家不断努力下,可以飞檐走壁的未来越来越值得人们期待.……  相似文献   

3.
吴廷熙 《未来与发展》1990,11(4):26-30,43
现在,正在学校接受教育和将要接受教育的少年儿童,将在21世纪担负起建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因此教育必须有未来观念,教师必须有未来意识。重视和加强师范生未来意识的教育与未来小学教师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想就师范中的未来意识教育和未来形象塑造等方面的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智能房间     
未来的世界多么神奇啊:有未来的房子,未来的衣服、未来的宇宙……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我未来的房间。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各国间激烈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和教师的竞争。因此,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未来教师的素质,一直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本文根据未来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就未来教师的基本素质谈点粗浅看法。未来教师的素质是现代教师素质的丰富和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因为未来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未来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是未来社会得以发展的关键,所以未来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未来教育的思想观念,还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健康  相似文献   

6.
未来的模样     
《未来与发展》2009,30(5):F0003-F0003
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改变人类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公理。如今的科技发展已超越人们昔日的预测或构想,不少发达国家纷纷将精力花到了对未来世界的预测上.以利指导本国企业、团体和国民将有限的资金和人力投放到更有前景的科研和生产方向上去,借势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描述未来的科技水平,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关心和探索未来,使之更加有力地把握未来.就成为了科研机构不容推卸的历史使命。未来的世界什么样?  相似文献   

7.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未来不再是‘现在’的继续,而是‘现在’的直接结果。(奥·佩切伊《未来问题100页》)”。换言之,未来不是未来人创造的未来,而是现代人创造的未来。那么,现代人要创造未来,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早在人类的幼年时期,面对着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8.
《科技新时代》2009,(10):37-37
关于未来,在“科技改变未来生活”这一专题中,我们发现了两个极具特色的未来畅想——不把你叫醒誓不罢休的尽责闹钟和让老公听话的遥控器。  相似文献   

9.
是否有通向未来的路线图呢?我们果真能着眼于未来的年代吗?是的,起码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当然,我们不能确知将来发生的一切,但是却可以辨识出可能发生的某些事情,然后准备享用这些将来的机遇所带来的惠益。只要充分地研究未来,我们就能避免被阿尔文·托夫勒(美国著名未来学者,主要著作有《未来冲击》、《第三次浪潮》等——译注)  相似文献   

10.
未来研究虽说是一门新的学科,但自从人类开始自己的纪元的时候起,就已经在研究未来了。只不过开始是朦胧的憧憬,继之以神话故事和空想(例如1516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而逐渐科学化,直到184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用“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这样生动的语句开始谱写的《共产党宣言》问世。《宣言》无疑是一部具有世界历  相似文献   

11.
《未来与发展》作为中国未来研究会的会刊,与中国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的改革开放历程同步,走过了她20周年的历程。对于未来,人们从来就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些人认为,未来充满未知数,充满不确定性,深奥莫测;其实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另一些人,他们认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两种不同的认识,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未来观。哲学上把前一些人的认识观称之为“宿命论者”;而将后者称之为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者。  相似文献   

12.
未来研究国际会议,自六十年代起日趋频繁。七十年代以后,未来研究专题国际会议或具有未来研究倾向、分散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已经成为国际会议总数中比重最大的一部分。我国于1978年和1979年两次派出代表团,分别参加过开罗和西柏林未来研究国际会议。1980年7月,中国未来研究会应邀派出了代表团出席了加拿大多伦多首届全球未来大会。代表团由中  相似文献   

13.
郑敏娟  贺炎 《中国科技信息》2007,(12):118-118,120
文章从体系结构、软件系统以及应用范围三方面,对未来的并行计算作了展望。论文认为未来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以机群和多核CPU为主体;为了支持并行计算,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均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未来并行计算的应用范围将远比现在广阔。  相似文献   

14.
回忆未来     
没有谁不曾想象过自己的未来,有人认为,展望未来是一件虚无缥缈的事情。然而科学家却通过实验告诉我们,展望未来与回忆过去时大脑的活动极为相似。换句话说,其实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并非是无源之水,或许"回忆未来"这一表述比展望未来更加准确。最近,一个科研小组在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大脑活动时发现,当他们要求大学生回忆过去的事件,或者想象自己在将来体验这一事件时,大脑中相似  相似文献   

15.
未来家居室内设计新趋势--对于想马上从中抓住某些未来流行的形式要素的人来说,你可就要失望了,本文这里只从观念的角度去猜测未来家居室内设计的趋势。什么是“新趋势”?这个词的含义里有着对现有观念的反叛意味,观念的“立”必须先得有“破”。提起“未来流行”,那未来家居室内设计新趋势--对于想马上从中抓住某些未来流行的形式要素的人来说,你可就要失望了,本文这里只从观念的角度去猜测未来家居室内设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原由中国未来研究会上海未来研究组主办的《未来世界》,从今年起易名《未来研究》,由上海未来研究会主办。该刊侧重学术性、资料性,兼及普及性。研讨预侧、决策、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介绍各个  相似文献   

17.
未来的住宅     
未来的大部分住宅将由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制造,然后运送到需要的地方。未来的房子将是一架复杂的"居住机器",拥有为居住者保持安全、舒适、方便、愉快而设计的数以千计的装置。未来的住宅将很少要清扫,墙和窗户将被紧紧封闭,室内的空气将通过特殊的过滤系统滤掉灰尘、毒气和其他有害物质。未来住宅的墙、门和窗户将是多层的,板与板之间充以增强绝缘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未来研究会成立于1979年1月,总部设在北京。它是全国性的未来研究学术团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成员。中国未来研究会拥有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会员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湖南、甘肃、广东、福建等省市,其中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人员,有技术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政策研究者、图书情报工作者、文学艺术工作者和各行各业的管理、规划、计划人员。中国未来研究会聘请我国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于光远、钱学森、童大林、茅以昇、钱俊瑞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未来研究会上海研究组的基础上,上海市未来研究会正式成立。1982年6月26日在上海市科学会堂召开了上海市未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年1982年年会,中国未来研究会总干事杜大公应邀出席大会并讲了话。新疆、浙江、天津、广东和苏州大学未来研究团体的代表也应邀参加了大会。会议选出了第一届理事会,上海市科协副主席江征帆任理事长、洪荣华、杨锡山、胡润松任副理  相似文献   

20.
郭海霞  刘斌 《青海科技》2023,(1):10-13+30
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是顶承未来产业发展格局的新型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其创建是培育与发展未来产业的重要举措。浙江、广东、湖北、陕西等省市已在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创建方面有所部署。文章借鉴典型机构经验,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聚焦优质细分领域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借力科学城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创新未来技术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对策建议,冀望以此助力孵化、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开辟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