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夏天琼 《林区教学》2009,(10):33-34
人名,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由于语言和社会历史背景不同,不同社会群体的人名各具特征。人名作为一种称谓符号,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变异,也就是说不同时代的人名反映不同的社会文化意义。中国人的名与字,是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与礼仪文化的产物,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需要,是在长期的封建制度与礼仪风俗的发展中形成的一套中国文化特有的规则和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汉语人名发生了一些变化,折射出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传统女性称谓词的历史文化内涵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称谓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本文从称谓词的社会文化内涵入手,择取传统女性称谓中客观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分析我国传统封建社会,以伦理为主、男尊女卑的社会文化系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杰 《现代语文》2008,(2):107-108
人物称谓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能够映射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甚至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面貌及其深刻文化内涵.绰号是人物称谓中的一个独特现象,与其他人物称谓一样附带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影响,通过对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人物绰号的梳理,我们发现绰号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审美意识,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表达效果,对成功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贺萍 《文教资料》2008,(25):46-47
任何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产生和形成,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背景.每一种语言的称谓系统中都沉淀着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语称谓语的泛化与汉民族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这一现象深刻地反映了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真实地折射出了语言与社会文化和政治历史背景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称谓是对他人的一种称呼,用作称谓的词即称谓词。称谓词体现了说话人的身份、情感态度和社会关系,含有时代、阶级、社会价值观等文化含义。从汉语史的角度对女性称谓词“恭人”、“院君”略加考释,以期说明它们的来源与文化含义,兼补大型辞书释义之不足。  相似文献   

6.
汉语职业称谓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呈现出国际化、地域化、缩略化、高雅化、类型化等特点。这种因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文化流变现象根源于社会要素的作用和使用者的心理需求。正确认识这种现象,有助于理解、把握职业称谓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7.
言语禁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称谓禁忌是言语禁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称谓禁忌。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的称谓禁忌对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英汉称谓禁忌的不同及其内涵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常德方言男性亲属称谓词的泛化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称谓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常德方言里,部分男性亲属称谓词的称谓对象出现泛化的趋势,从而使常德方言的整个称谓系统发生重要变化,呈现出新特点,这一泛化趋势出现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泛化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目前,这种泛化在常德方言里还未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期流行的年轻女性称谓往往与当时的社会文化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年轻女性称谓的嬗变也受到社会文化演变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于改革开放、国家政策、外来文化传入、大众文化兴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行的年轻女性称谓也在不断变化,折射出不同时代使用者复杂的文化心理和复杂的社会文化现实。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不同时期称谓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变化的自然反映。中国的称谓非常严密和复杂,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中国古代称谓的主要特征显示与个人的身份与等级地位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称谓也趋同向的变化,剔除了传统文化中与时代潮流禾相适应的东西,博采西方的优秀文化,更具民族亲情感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社会关系称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介绍了当代中国社会关系称谓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原因,按照社会关系称谓的语义语用范畴进行了分类论述,把它们分为:一、泛称社会关系称谓;二、借称社会关系称谓;三、职务职业社会关系称渭;四、俗称社会关系称谓。章认为社会关系称谓的变化能迅速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化的发展情况和社会集团心理状态的变化,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社交称谓是称谓或称呼言语行为研究中一个大的分支,是一种约定速成的传承性符号系统。本文拟从民俗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英汉两种语言在社交称谓方面表现出来的显著差异,揭示了中西两种截然不同文化传统是制约这种差异的根源,探讨了中英社交称谓的语用差异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根据乌鲁木齐方言的客观语言事实,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在对乌鲁木齐方言社会称谓语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乌鲁木齐方言社会称谓语的特点及其社会成因,揭示了乌鲁木齐方言社会称谓语的社会复杂性及文化多元性。  相似文献   

14.
亲属称谓系统是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拉祜族亲属称谓系统作为拉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拉祜族亲属称谓的特点是拉祜族的家庭结构、婚姻制度及传统观念的生动反映。通过对拉祜族亲属称谓的分析,探讨其家庭结构及婚姻制度方面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称谓语的选择与使用能够比较准确地体现说话者的素养与观念,进一步反映丰富的社会文化。以《后西游记》中的社会称谓语为例,其中,职衔称谓语、部分帝王称谓语折射出森严的等级文化,敬称、谦称、詈称、倨称和拟亲属称谓等反映了古人的尚礼文化,佛教称谓语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神仙名称类称谓语和部分帝王称谓语蕴涵了自然神崇拜文化。通过分析社会称谓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文化的发展,描绘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6.
浅议“老板”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社会,“老板”一词的使用频率和使用范围日渐增加与扩大,从中折射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某种不经意的化变迁及时代转型。  相似文献   

17.
令留学生头疼的称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称呼和称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称呼就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名称的词语 ;称谓语则是对他人介绍 ,表示身份的词语。人类社会是一定的人类文化发展阶段的组织形态 ,称谓总是特定文化的产物 ,是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称呼语就是这种特定文化的反映。称呼语中包含的文化意蕴 ,不仅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 ,也反映在这个家庭的社会关系中 ,而且还体现在各种行业之间。研究称呼语所包含的丰富的语义内容 ,可以了解称谓传承文化的功能 ,帮助留学生透视一定社会的文化制度、文化风貌和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8.
了解不同文化的语言伦理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质量和公众整体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称谓语是交际的起始、社会伦理的窗口,通过对比中西称谓语使用的差异,可以透视出中西方语言伦理观在言礼、言仁、言忠、言信四个方面的内涵区别,促进和谐语言、和平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论汉语称谓的两大原则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等差原则是汉语称谓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讲究尊卑贵贱、长幼差序,带着明显的等级差别和身份的规定性。情感原则是人与人相互称呼时,讲究亲疏远近、注重关系的融洽和情感的交流,从“情感”、“关系”的角度选择称渭词来称呼对方,它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重视人伦、重视人际关系和谐的化心理。汉语社交称谓有一种难解的困惑:称人时不知是该以等差原则相称还是以情感原则相称。以等差原则相称在一定意义上就忽略、淡化了情感,以情感原则相称。在一定意义上就忽略、淡化了等差,二构成了一个称谓的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