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未成年学生在校和同学、老师,在家和父母、亲友,在外和路人都有可能发生矛盾,这是很正常的事。问题是应该如何对待、处理矛盾。未成年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往往处理不当,致使矛盾升级。这些都会给未成年学生带来伤害。因此,学校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人际纠纷中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不受伤害。  相似文献   

2.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23(4):F0002-F0002
阎玉珍,苏州人,南京晓庄学院经法学院教授。阎玉珍教授长期从事中小学校长法制教育专题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重点研究中小学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未成年学生的外在保护与自我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先后出版了《依法治教的理论与实践》、《未成年学生意外伤害谈》、《未成年学生自护训练谈》、《未成年学生预防犯罪谈》及《中小学教育法学》等专著和编著多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未成年学生校园伤害案件逐年增多,有关学校校园伤害赔偿的民事诉讼也层出不穷。文章从法律角度分析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确定中小学校不是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学校与未成年学生是一种教育管理关系,中小学校对未成年学生承担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并承担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4.
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刑事诉讼法》在第二条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这彰显着在强制程度最高的国家公权力运用场合对自然人基本权利予以保护的坚定决心。在刑事案件中,未成年受害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与成年人有迥然不同的特点,因此其所受到的伤害较成年被害人而言严重程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从未成年刑事被害人保护存在问题出发,探讨未成年刑事被害人保护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保护自我的本领,是中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需的。正值青春期的未成年学生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有限,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常常会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因此,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他们必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他们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被害人的主体身体具有双重属性,即被害性和未成年性。救助的正当性基础是救助的逻辑前提和目的设定,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是国家履行社会治理和未成年人保护职责的重要方面。当前尚无有关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统一的法律法规,具有以政策性文件为主,无专章条款规定等特点。立足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实践出发,建议从出台国家司法救助法、丰富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法律规定内容、规范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程序等几方面完善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法律。  相似文献   

7.
儿童保护(child protection)是指针对18岁以下儿童的保护措施,一方面要防止儿童遭受暴力、虐待等身心伤害,另一方面涉及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立法对儿童成长和儿童权利的保护。当前我国儿童保护的现实问题是儿童面临着人为的伤害或不可控的自然灾害。通过剖析我国儿童保护的现状我们了解到,儿童保护在我国尚未被社会及政府所重视,家庭缺乏生命和生存教育的观念,儿童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社会缺乏普遍的儿童保护网络,国家缺乏专门的儿童保护机制。因而,要从儿童自身、家庭、学校、社区和立法层面看待其对儿童保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展望儿童保护的未来,呼吁完善儿童保护体系,建立儿童保护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试论未成年学生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权是公民人格权的具体表现.在公民享有的诸多合法权利当中,人们对隐私权的重视在近几年才有所提升.可是,从教育活动的一些侵权案例中不难发现,未成年学生隐私权的保护现状还不容乐观.本文仅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以谋求加大未成年学生隐私权的保护力度,为学校依法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是公民人格权的具体表现.在公民享有的诸多合法权利当中,人们对隐私权的重视在近几年才有所提升.可是,从教育活动的一些侵权案例中不难发现,未成年学生隐私权的保护现状还不容乐观.本文仅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以谋求加大未成年学生隐私权的保护力度,为学校依法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作为刑事诉讼法新设的一项制度,是未成年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之必要性建构在考量未成年犯罪案件特殊性及保护未成年罪犯隐私权基础上。其功能性价值在于保护未成年罪犯免遭社会非规范性评价并促进未成年犯罪者有效融入社会,预防其再犯,降低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1.
公民文化是成熟的政治文化。美国公民文化比较成熟,其形成是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结合的产物。我国的公民文化有其自身的精髓与缺失。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时期,我们有必要比较自己同美国等公民文化较成熟国家的差距,从而汲取有益于中国特色公民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就进城农民对“农民市民化”的意愿进行的一个实证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市民化”不仅仅是一个户籍或身份变化的问题,相对于户籍和社会保障而言,进城农民更关注的是到城市是否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和较合理的收入水平。同时,调查发现年纪较轻的进城农民及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都较高者在城市就业及生活非常自信,他们并不十分在乎目前的身份,但认为应该获得市民权,且更愿意在城市定居。论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市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原因分析及预防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调查统计,我市未成年人犯罪在近几年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通过对个案的追踪调查不难发现,未成年人犯罪除了其自身的原因外,更多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消除不良因素,是有效地减少未成年人案件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主要依赖于法律的具体化而得以保障.但当规范性文件与宪法抵触时及当宪法权利没有被具体化而公权力作出的具体行为侵害公民基本权利时,就需要通过宪法救济制度来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我国现有的宪法救济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三星他拉碧玉龙被誉为“华夏第一龙”,是红山文化的显著标志。追要溯源,前红山文化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和巨型摆塑龙、陶塑龙片表明查海遗址是玉龙的源头。红山先民雕磨的碧玉龙独具一种升腾、高昂的气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课程体系中的历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知识及方法关乎人们认识自我和社会的深度,关乎公民教育的质量,以至凡涉及人的权利、义务、道德、态度、价值观等教育内容时,历史知识及方法就成了理解人、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之所以为人,除了历史成就的人文文化外,还因我们有推进自己的历史不断文明且更具智慧、更有道德、更为人道主义的愿望和能力。公民教育正是依靠这种愿望和能力养成有知识、有道德、负责任的公民。因此,与其说社会科教育需要包含历史教育——作为人的基本的知识素养,不如说公民教育要求社会科必备良好的历史教育——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需的、与现代意识养成密切关联的一整套观念体系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7.
试论公民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和公民社会本是西方文明的产物,由于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原因,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公民社会还未真正形成,这使得国人的公民意识一直很缺乏。市场经济的运行带来了公民社会的形成,一个健康的公民社会也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公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时代呼唤着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意识有两个着力点:一是提高公民个体的素质,一是建设公正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赣州中心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大中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在辐射、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将赣州建成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对促进江西南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赣州中心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正面临着诸多问题,在赣州中心城市建设中,必须准确定位城市性质、科学制定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尤其要注意提高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和民众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19.
冯静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4):124-126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民参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公民参与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公民的文化素养较低;公民参与遭遇政治体制困境;公民与政府信息不对称等。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完善公民参与制度、协调专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政府信息公开化等是消解公民参与实践困境和建设法治社会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公民意识体系的完善,必将带动整个社会公民意识的提升,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公民意识体系的内涵是具体的又是历史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当前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体系应主要包含六个方面的的基本要素以及四个方面的时代因素。构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体系,则需不断更新观念并且要借助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