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家那只十一岁的老母鸡病了,全家心疼。昨天我抱它到兽医站打了一针,才见好转。”这干巴巴的几句话,是我的一个学生用了两节作文课的时间才写出来的。他愁苦地说:“实在没得可写。”果真没可写吗?我向他提出了这么个问题:“既然这只老母鸡已经十一岁高龄了,一定早就不下蛋了。不下蛋的母鸡,为什么还舍不得杀,舍不得卖,有了病还请医就诊呢?”这一问使他思路大开:十年动乱中,他父母被打成牛鬼蛇神,下放农村劳改,停发工资,他家只可靠养鸡过活。他妹妹落生三个月就没奶吃,是鸡蛋  相似文献   

2.
“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老母鸡。”黄鼠狼带着一份礼物,哼着歌去给老母鸡拜年。“丁冬,丁冬丁冬”门铃响了。“谁呀?”老母鸡问。“我呀!”黄鼠狼回答。“你是谁呀?”老母鸡问。黄鼠狼回答:“我是黄鼠狼呀!”老母鸡问:“你来干嘛呀?”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同学在写作文时,不愿写真事,说真话。因为写真事麻烦,不如仿照范文写来得快,还省事;不敢说真话,说真话会被别人取笑,也不如范文说得好;不会表达真情,既不是真事又不说真话,真情实感当然就无从表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是教师的指导方法不正确,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头头是道,然而在提笔时却思维贫乏词汇稀少无从下笔,无奈只好照搬作文书上的东西,没办法做到“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其实这是教师没有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和积极性,没有引导启发学生从多个方面来吸取知识,达到开阔视野的目的。二是教师的作文评语“公式化”,缺少激励和个性指导,学生被动地完成作文任务,没有创作热情。三是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教师就采取了代替包办的方法,对有可能出现的作文题目,都写了范文,让学生抄下来背熟,因此,在试卷中出现了“雷同”作文。通过分析找出原因,我围绕“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多角度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才能。  相似文献   

4.
“写真”指的是:写作文要做到一要真实.二要具体.“写真”指的是:写作文要做到写真人,写真事,写出的文章具有真情实感.一、为了让学生能做到这一点,我自己以身作则,努力做到写这样的文章,启发学生写真.我写的“我的老师”,文章中我写我的班主任贾约仁老师的三件事:1.贾老师带头捐款为我班四位同学做棉衣;2.贾老师和我们一起进住尖顶山劳动;3.在我有病时贾老师到我家探望.全部是真事.这三件事是我感受最深也是我最难忘的.  相似文献   

5.
暑假的一天下午,我看见一只老母鸡坐在窝里孵小鸡。这只老母鸡已经在窝里蹲了21天了,还不见小鸡出来,把我急坏了。正巧这时,老母鸡出去找食了,我便想了个主意,帮小鸡“出生”。我拿起一个热乎乎的鸡蛋,仔细地观察,看见上面有一  相似文献   

6.
暑假里翻书,看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优秀教师有次给教育同行作报告时,把一只老母鸡放到讲台上,说:“这只老母鸡已经3天没有吃东西了,你们看我是怎么喂它的?”说着一把抓住老母鸡的翅膀让它吃,老母鸡头一歪,不吃。“看来还要加压!”讲课教师又按住老母鸡的头,使劲让它吃。老母鸡昂着头,  相似文献   

7.
案例背景: 在批改作文“最难忘的寒假生活”时,看到一篇写跟爷爷吃麻辣烫的文章,有滋有味。作文评讲课上。我特地挑出这篇佳作推荐给同学们——出人意料的是A同学嗤之以鼻:“这篇作文是抄的!”同学说:“我昨天在《新概念作文》中看到一篇作文和他写的一模一样。”我顿时无语。究竟是谁剥夺了他们说真话的自由?为此我选择本校五、六年级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找到了“假”习作原因:小学生习惯于或乐于写“假”习作,这与教师在实际作文教学、习作评价时有意无意“立意深刻、内容健康、材料典型、语言优美”等列为小学生习作的要求,更有甚者鼓励学生假借他人作品。  相似文献   

8.
“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老母鸡。”黄鼠狼带着一份礼物,哼着歌去给老母鸡拜年。“丁冬,丁冬丁冬”门铃响了。“谁呀?”老母鸡问。“我呀!”黄鼠狼回答。“你是谁呀?”老母鸡问。黄鼠狼回答“:我是黄鼠狼呀!”老母鸡问:“你来干嘛呀?”黄鼠狼回答:“我来给你送礼呀!”老母鸡问:“你干嘛要给我送礼?”黄鼠狼(晕倒又站起来)哭笑不得,说:“今年过年流行人人送礼呀!”他边说边想,唉!今年送礼怎么都这样麻烦呀!老母鸡打开门,说:“哎呀,是黄鼠狼先生呀!大雪天还给我送礼,我真是太太太……(省略50个字)激动了,太太太……(省略100个字)高兴了,太太…  相似文献   

9.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将“作文”改为“习作” ,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 ,既不是成人的写作 ,更不是文学创作 ,只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 ,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根据这个精神 ,我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努力做到向学生贯彻“习作”的真实意义 ,教育学生说真话、写真事 ,做一个诚实的人。首先 ,我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 ,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我告诉学生作文就像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阅读图书一样平常 ,就是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它的材料来自实实…  相似文献   

10.
审视当下小学生的习作,假、大、空现象比比皆是.如何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写真事抒真情?文章从素材的选择、文题的拟定、细节的刻画、方法的选取等方面,阐述指导小学生在习作中注意真情实感表达的策略.在习作教学中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习作表真情.”持之以恒,必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昨天,奶奶从菜市场买回来一只老母鸡。说是爸爸这两天工作太累了,要炖只鸡给爸爸补补身子。爷爷在洗鸡内脏的时候有了意外发现。咦,有个蛋!爷爷喊道。随后,他手一伸,果然从老母鸡的肚中掏出一个蛋。这样的事情,我可  相似文献   

12.
一、从内容入手与“构思”内容入手。1.内容是“米”,构思是“炊”。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在《再寄小读者》一文中讲了这样一件真事:“今年夏天,我带两个小朋友去逛北京西郊的动物园。这两个孩子都很聪明活泼……回来后他俩都写了日记。第一个孩子只写了四五十个字,里...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只要一提到写记叙文,很多学生就厌烦,毫无兴趣与头绪。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只得瞎编乱造,东拼西凑,写出来的文章往往缺乏素材,语言空洞,更无思想感情可言。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学生手头缺少记叙文的写作素材,没有“真事”,缺乏“发现”。  相似文献   

14.
月亮看见了     
“昨天,”月亮对我说,“我路过了一个小小的农家院子,院子由四周的房屋围成,中间的空地上有一只母鸡和她十一个孩子。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他们周围兴奋地来回跑着跳着。老母鸡惊慌地叫起来,她展开双翅去护卫自己的孩子们。这时候,女孩的爸爸走了出来,看到这副场景就责备了小女孩几句。我慢慢地滑开去,没有多想这件平常的小事。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特别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怎样才能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呢?我在作文“写真”教学上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6.
昨天,奶奶从菜市场买回来一只老母鸡。说是爸爸这两天工作太累了,要炖只鸡绐爸爸补补身子。  相似文献   

17.
一、写作内容:讲真事,求新颖 写作内容是学生写作时首先要考虑的——“写什么”。同一个话题或同一个命题,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写作内容。例如,学生写“我的周末生活”时,写作前交流时我引导学生选真实的生活,写出自己的周末生活,抓住最难忘的事件写。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是不同的,必须围绕自己选材,组织内容。提纲交上来后,我挑选三分之一的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启发帮助其余学生选择自己的周末生活。  相似文献   

18.
小作文     
说实话,吴老师在课堂上读我那篇作文的时候,我还是挺吃惊的。吴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叫吴文化,教四年级语文,还是我们的班主任。据说,他把我那篇作文当作范文,在四年级的三个班都读了。吴老师说:“这篇作文好就好在真实,有情感,特别是大部分同学都编造并不难忘的假事来糊弄我,这篇作文就格外出彩了。”这是吴老师的原话。那篇作文,我写的是关于一只乌鸦的真事。去年秋天,麦子种下之后,我妈每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得心应手写出好文章,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真、情、新”三字做文章。一、真所谓“真”,即真实,包括“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当前,学生害怕写作文,无非是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实,生活就是作文之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就要教学生学会留心身边的事…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练习2第5题 “读一读”(背诵歇后语)时,我看着那栩栩如生的插图,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结合插图把“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句歇后语改写成一篇童话呢?想到这儿,我立即调整教学内容,对学生稍作一番指导后,便要求他们自由命题写作。 结果学生的习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具体表现在:一是命题灵活多样。有《黄鼠狼给鸡拜年》、《老母鸡智斗黄鼠狼》、《偷鸡不成蚀把米》、《恶有恶报》等。二是学生想象奇特,富有创新性。一部分学生在“礼物”上做文章:有的说礼品盒中盛的是小黄鼠狼,有的说礼品盒中放的是砖头瓦块,等等。一部分同学在“智斗”上见新意:有的写母鸡请黄狗大伯帮忙赶走了黄鼠狼;有的写老母鸡打“110”请来了黑猫警长制服了黄鼠狼……三是构思巧妙,如一位同学这样开头:“‘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是一句人人皆知的歇后语。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