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末新政时期,江西政府积极倡导实业,赣南以此为契机掀起一股实业发展热潮。随着农工商矿局、工艺局(院、所)等主导机构的相继成立,赣南在保持原有传统行业优势的同时不断进行更新,并积极进入新式行业,实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从工商、农务、矿务等三个方面对清末新政时期赣南实业发展情况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清末江西巡抚利用清政府推行新政之际介入新式学堂教育,掌握了新式教育的权力.在此期间,江西巡抚群体逐步地为江西构建了新式学堂教育体系,并实行了创立各类专门学堂、派遣留学生等举措.这些举措为近代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在江西的传播,江西近代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对江西教育乃至江西社会的近代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江西巡抚群体为江西教育和江西社会的近代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工艺院和习艺所是近代特殊人群职业教育的肇端。庚子事变后,由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实业救国"思潮逐渐兴起,以及"清末新政"的推动,"工商立国"成为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声。工艺院与习艺所等机构的建立,是清末江西地方政府积极兴办新政,应对社会危机,关注社会下层特殊人群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成果。工艺院在向基层推广的过程中,因为经费不足而造成的生产条件恶劣、水平低下以及难以获得稳定的艺徒问题,使工艺院的创办收效甚微,步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方政府转变思路,将以往工艺院的开办向创办经费较少、艺徒来源稳定的习艺所转变。  相似文献   

4.
抗战中的1938-1943年堪称近代江西工业化的“黄金时期”:此时期江西近代工业的数量、规模远远超过此前和此后各个时期,并初步形成了轻、重工业齐全的工业布局,对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国计民生作出了贡献,这股战时工业化浪潮的出现得益于四个条件:抗战的特殊环境;政府当局的倡导;江西丰富的原材料;民营企业家的踊跃投资。  相似文献   

5.
乡土志是清末新政学制改革的产物,是一种特殊时期的历史文献。江西现存17种乡土志,详细而生动地记载了近代中国转型期江西基层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变迁、经济状况、推行新式教育、风俗演变、客民涌入与土客关系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江西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清末“新政”到抗日战争结束前后,江西近代科学技术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曲折发展的历程。历史证明:一个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当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时,科学技术就进步发展,反之则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政时期安徽习艺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新政时期,安徽政府积极举办各项新政,创办习艺所为其中一项。习艺所的创办,对维护安徽社会的稳定、促进安徽实业的发展以及保存民间手工技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开办经费的困难,习艺所的积极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8.
一、清末时期的江西高等学校(1902—1911年)清末废科举,兴学校,1902年颁布“壬寅学制”,江西始有高等学校,时称高等学堂。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江西陆续设有高等学堂10所,其中官办6所:(1)江西大学堂,1902年创办,1904年改名为江西高等学堂,1909年改为江西实业学堂,1911年改为江西工业学堂。(2)江西实业学堂,1905年创办,1907年改为江西高等农业学堂,1910年改为江西高等农林学堂。  相似文献   

9.
民办教育的资金来源关系到民办教育的生存,影响到民办教育的发展.近代江西民办教育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省内官僚、商人、士绅等阶层的捐助捐资办学.近代江西民办教育资金的涌入弥补了政府财政的不足,促进了近代江西教育的发展.探究近代江西民办教育资金来源及其影响,对今天民办教育资金的来源,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01年至1911年清政府宣布推行“新政”,提出了包括发展实业在内的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广西当局积极响应。大力倡行,通过设立实业机构、调整实业政策,兴办实业教育,招徕外资等措施,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推动了广西实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西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晚清时期的肇始起步、民国初年的初步发展和国民政府时期的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在近代江西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总体呈现出不稳定性和波动性,在教学中仍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但在学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方面能够注重因地制宜。近代江西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当今江西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2.
论晚清新政时期的重商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萌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重商主义思想,在晚清新政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一方面由少数改良派的宣传倡导发展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上层资产阶级和地方实力派的具体行动;另方面由对外贸易为中心发展工矿交通业转变为振兴和发展国内的工商实业。这一经济思想的确立,对近代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末“新政”之前,江西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仍固守传统,现代化的起步极为缓慢。然而,经过“新政”期间较全面的现代化实验后,江西的各个领域已有了较明显的早期现代化特征。虽然仍无法与沿海较发达地区相比,但毕竟已走出了第一步。这对于江西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起点。文章认为,和沿海地区一样,江西也曾经历了早期现代化这一阶段,不过它是以清末“新政”为起点的。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农会的兴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实业救国人士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倡导,清末新政的推动等.近代经济思想的转变对农会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明清江南与江西地区的经济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地邻江南地区,因其地利之便,明清时期江南与江西的经济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两地在经济上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大庾岭商路作为清代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外贸大通道,从经济学角度讲,是非经济的,它是政府海外贸易尤其是清代实行一口通商的结果。明清江西与江南地区密切的市场联系也并非江西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真正体现。清代江西地区过境贸易的繁荣更多地是政府经济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过去学者对江西新式学堂作过不少研究,普遍认为江西新式学堂居于全国的前列,对新式学堂所起的作用评价较高。在顺应清末新政的潮流下,江西新式学堂开始兴起并有所发展,但在清末国弱民贫、内忧外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推行新式教育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江西新式教育取得的成绩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高。  相似文献   

17.
局势的稳定,政府的支持,民众思想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参与,极大地影响着近代江西留学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江西留学生以其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特有的才能,不断推进江西乃至中国社会的变革,为创造新江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留学教育、留学生和近代江西社会的变革,呈现出相互依存又互相制约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江西近代工业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近代工业述略徐卫东梁茜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陆续出现了由外国资本、清政府及官僚集团以及民族资本所经营的近代工业。从全国范围看,江西近代工业出现得既晚且弱,这对近现代江西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一、近代外国资本在江西的...  相似文献   

19.
江西正面战场是抗日的重要战场之一,大致可分三个时期,每一时期有其各自的特点,国民党江西军政当局和军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但还是坚持抗战,挫败了日军完全控制江西的企图,支援了鄂、湘、浙、粤邻省以及全国的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江西地方政府对民办私立学校采取了宽松的教育改革政策以及经费上的适当补助,大力扶持民办私立学校的创办;并通过对民办私立学校的管理权限、办学条件、财务制度等进行规范性管理,使民办私立学校在培养人才、稳定地方、提高民众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江西近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