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低年级,要通过字、词、句的教学和指导朗读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语文三册9课《小马过河》是篇童话,为儿童所喜爱。这篇童话情节生动、形象、活泼,语言通俗。在课文里头,老马呀,小马呀,老牛哇,松鼠哇,跟人一样都会说话、会做事。教师要根据儿童爱幻想、好离奇的心理特点,运用童话拟人表现手法,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味来,理解词句,懂得故事说明的道理。教师让学生借助拼音,按音序字典和已掌握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自学课文。接着。教师提出四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段读,启发思考;1.老马叫小马干什么?小马表现怎样?2.小马到了小河边为什么不敢过河?小马听到老牛和松鼠的话以后又怎么样?3.老马对小马说些什么?4.小马听老马的话后怎么样?学生回答问题,有助于清楚知道故事人物和情节,打好朗读的基础。教师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边板书:主角——老马  相似文献   

2.
五年制第三册9课《小马过河》这篇童话讲的是小马驮小麦到磨坊去,小河挡住他的去路。他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问松鼠,松鼠说河水很深。他拿不定主意回家去问妈妈。妈妈告诉他:“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听了妈妈的话他亲自去试,才弄清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深浅是相  相似文献   

3.
小马说:爸爸,你给我讲一下我爷爷吧!小马爸爸说:好,我就给你讲一下你爷爷过河的故事!小马爸爸说:当你爷爷和你一样大时,有一次去磨面,在途中,遇到了一条河。松鼠说:河水很深,有一次,我差点淹死了;而水牛却说:水很  相似文献   

4.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板书:小马过河)这是一匹活泼可爱的小马。(板书:小马的简笔画)这篇课文主要是讲谁干什么?生:主要写小马过河。师:(板书:河流的简笔画)(出示灯片①思考题:1.小马为什么要过河?2.小马过了河吗?)你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听录音。(放配乐朗读录  相似文献   

5.
体验,就是结合生活经历让学生“生活于角色的的生活中”,感受角色的感情,与文本产生共鸣。举个课例。《小马过河》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主要情节用对话形式表现出来,语言接近儿童口语,适合训练有感情地朗读。但其中也有难点,如小马回家与妈妈的一段对话,特别是“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没……没想过’”。这里有两处省略号,表示小马心里为难,说话断断续续,小学生很难读出那种难为情的语气来。一位教师在指导朗读时,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难为情”就是不好意思,然后问学生:“你难为情过吗?”学生争着回答:…  相似文献   

6.
缘起最近听一位教师在教学“求简单平均数”一节内容时,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师生谈话回顾“小马过河”的故事。媒体呈现:小马要过一条小河,这条小河的平均水深为100厘米。小马从哪一条路走,能过这条河?(注:小马的身高为120厘米)。线路一:线路二:学生围绕小马能否过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第一条路能过,第二条路不能过;有的说两条路都能过,第二条路深的地方小马跳一下就能过去;还有的说两条路都不能过,因为小马会陷在泥里的……学生在对过河方法的争论上,花了很长的时间,而对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数学内涵缺少关注。这一则与教师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7.
自信     
有一个故事《小马过河》,是这样讲的:小马要过河,先请教牛大伯,问是否可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去。正当小马准备过河时,松鼠又告诉它,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了主意,最后在妈妈的鼓励下,小马试着过河,原来河水对它来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故事中的小马缺乏什么呢?缺乏的是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的必要条件!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决不灰心丧气而错失成功的良机。反之,大凡成功人士,正因为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排除万难,才走上成功之路。化学家诺贝尔在试验炸药时不幸被炸伤了眼睛,但他没…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很出名的故事,叫小马过河,牛伯伯回答说:“水很浅哪。还不到我的小腿那么深,怎么不能过去呢。”小松鼠蹲在一棵大松树上,摇着大尾巴,对小马说:“小马,你可别听老牛的话。水很深,一下水就会淹死的!”引用这个故事,希望能让你明白,我们绝对不知道你在南非会花多  相似文献   

9.
我在《小马过河》第二课时的教学中 ,抓住“孩子 ,光听别人说 ,自己不动脑筋 ,不去试试 ,是不行的 ,你去试一试 ,就会明白了”这个重点句子 ,让学生朗读品味 ,并有机拓展深化 ,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谈话复习引入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想一想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它几次来到河边 ?每次结果怎样 ?(课件出示小马两次过河的图片 )分别用一个词语形容小马两次过河时不同的心情。二、研读老马教育小马的话 ,探究小马两次过河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1.小马第一次过不了河 ,第二次过去了 ,这中间是谁帮助了它…  相似文献   

10.
《小马过河》一课课文最后写小马听了妈妈的话,“让我自己试试”,小心地过了河。小马体会到:“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学生对这句话不好理解,同时这句话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理解第七段妈妈对小马说的话的延伸,可以加深对妈妈的话的理解,进一步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第三册中,有一篇题为《小马过河》的童话故事。开头是这样的: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小马整天跟着老马,从不离开一步。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  相似文献   

12.
断臂维纳斯     
一位颇有名气的老教师讲了《小马过河》一课,讲得可谓一板一眼。“小马过河”是一篇传统课文,已经有几十年了。传统的主题、传统的思想、传统的教诲。在这些老传统中,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获得传统的文中之道,晓之以理地谆谆教诲学生:“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老教师以她那娴熟的经验驾驭着课堂,教学中,既精讲又精读,既展现教师的主导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几乎不差几秒地上完了一堂十分完美的课。下课了,站起身,你会情不自禁地向老教师投去敬佩的目光。然而,当你仔细回味,你不禁会问:这是一节好课吗?在传统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13.
小马过河     
精灵剧场——喜欢表演吗,现在你就是主角!六一儿童节那天,我在课本剧《小马过河》中扮演“小马”,当了一回明星,演戏的感觉真好哦!太原市西山矿务局子弟校刘寅精灵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小马过河》的剧本找来,小朋友们也演演看,体会一下自己拿主意的感觉!人物:小马妈妈、小马、牛伯伯、小松鼠(一天早上,小马妈妈和小马在房子外。)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英语的教材中有很多故事、小品、课本剧和童话,这些内容往往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下面这个教学案例是笔者根据《小马过河》的故事改编的。【教学内容】小马过河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很多动物。小马(Littlehorse)就生活在这座大森林里。有一天,小鸽子(pi鄄geon)送来了一封信,信上写着:邀请Littlehorse参加小河对岸的动物运动会。Littlehorse来到了河边,水(water)哗哗地流着。Littlehorse看到了大黄牛先生(Mr.Buffalo),就问:“Mr.Buffalo,河里的water深(deep)吗?”Mr.Buffalo慢悠悠地说:“不,不深(No)。”Mr.Buffalo…  相似文献   

15.
一、抓课题,了解故事起国,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1.学生齐读课题后问:①课文主要写谁干什么?②小马为什么要过河?③引读1、2、3自然段,理解“去路”、“为难”的意思.抓住上述①②两个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小马过河的原因,训练学生说意思连贯的几句话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二年级第三册语文课《小马过河》时,由于没有电脑、幻灯片等设备的辅助,要让这些小学二年级学生理解老马的话——“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是有困难的。我于是设计了这样一套教具:先用硬纸剪出老牛(高大)。松鼠(矮小)、小马(比松鼠高比老牛矮)三个模型图案,并给它们涂上颜色,尽量做到栩栩如生。然后用盛水的透明鱼缸当作一条小河。上课时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然后抽几名学生到讲台来,配合朗读演示三种动物过河的情景。这种方式非常直观,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勇于实践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你们在小的时候都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吧。今天小马又遇到问题了,我们帮助它一起来解决好吗? 一天,小马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看到河边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平均水深1.3米。小马身高已长到1.6米,但还不会游泳,那么它到底能不能过这条小河呢?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一、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上课前 ,我们应做好一切准备 ,渲染气氛 ,精心设计导语 ,拨动儿童心灵的琴弦 ,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充满浓厚的求知欲望。《小马过河》是一个童话故事。在揭示课题时 ,我对孩子们讲 :“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一句话 ,令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坐好 ,因为他们都喜欢听故事、读故事。我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自己设疑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思维活跃 ,纷纷提问。“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过河遇到了哪些困难?”“小马有没有过河?”“它是怎么过河的?”……此时的小马早已成了孩子身边的好同…  相似文献   

19.
一、精彩的情境导入--成功的一半 片断一: 师:小朋友,你们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吗?(课件播放小马过河的故事)为什么同样的水深,牛伯伯和小松鼠说的完全不一样呢?  相似文献   

20.
一、有效激趣,有机延伸,引发创造的兴趣 首先是有效激疑,引发创造的兴趣."学起于思,源于疑"."疑"是引发思考,诱发创造的重要条件.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中,通过"老牛、松鼠、小马对河水的深浅各是怎么看的?你感到奇怪吗?"的激疑,让学生从同一条河不同人说其深浅不一的发现中生疑,以引发其探究欲望;通过"对同一条河的深浅各人看法不同,是不是河水深浅在变"的激疑,以引导其排除干扰,指向探究目标;通过"如果他们以前没有从这条河中走过会知道水的深浅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