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无限的活力和激情,要用目标去激励学生,用活力去感染学生,用激情去感动学生,用美德去感化学生,用创新去吸引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良知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2.
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加以引导,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才能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相似文献   

3.
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教给学习方法,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相似文献   

4.
报刊文摘     
《科学课》1985,(2)
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自己去观察、去分析、去比较、去实验、去研究、去发现、去创造,则十分有益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中的这种“创造”和“发现”虽然不一定是有客观价值的创造和发现,大多数是学生主观的再创造和再发现。但是,对于学生本人来说却是新的创造、新的发现。学生以小发明家、小科学  相似文献   

5.
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师的职责。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实验、去猜测、去验证、去推理、去交流,使得学生在不习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六解放”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具体内容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去发展。首先,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去想,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就是让学生聪明起来,要想达到此目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去想,动脑筋,要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解放了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去想,不受任何限制,…  相似文献   

7.
刘鸿祖 《考试周刊》2011,(76):235-235
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必须以探秘的眼光去阅读学生,以惠人的行动去感化学生,以欣赏和爱去滋润学生,如此才能培养出值得骄傲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往往忽略的是人的资源,即课堂生成性资源。课堂上,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等双向和多向互动时会产生许多的动态资源,它们往往突如其来,出现在学生的争执中,闪现在学生的疑问中,甚至存在于学生的错误中。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去捕捉、去挖掘、去把握、去激活、去点化,师生共同生成新的资源,展开再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灵动沉闷的课堂,激发学生更自主地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创造出精彩。  相似文献   

9.
潘军燕 《考试周刊》2012,(64):179-180
细节决定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每一个细节,从细微处入手,用微笑去营造氛围,用肢体语言去亲近学生.用积极的眼神去关注学生,用轻声细语走近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融入学生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创设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的去发现、去探究、去思考和去学习.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技能,更启迪了智慧.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去选择、去竞争、去锻炼、去体验,去做他们想做而应该做的事情,同时保护和注重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使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燃烧成熊熊大火。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12.
郑碎萍 《考试周刊》2010,(28):223-224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使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或背景。它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智力背景,同时也能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生动、自然的学习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采取能动性行为的态势,在教师指导下,亲身去经历,去观察,去聆听,去思考,去表达,用心灵去感悟.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邱辉燕 《考试周刊》2013,(14):75-75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从操作入手,让学生去体验,去思考,去感悟,去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4.
首先,教师要能够做到换位思考。教师要关心学生,那必须要了解学生,而要了解学生,首先必须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的系统中去,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而且也以他的思想去推理他的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这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上有效的设问和质疑,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有效设问,能让学生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有效质疑,才会突显学生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迎接思维挑战。  相似文献   

16.
李小康 《考试周刊》2011,(11):230-231
班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只有用一颗爱心去帮助、去感染、去关爱学生,才能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也只有用耐心和爱心去对待学生,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才能走进学生的心中。  相似文献   

17.
《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教师要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给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把发现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退让",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1.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思考;2.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去展示;3.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去争论;4.给学生一个支架,让他们去攀登;5.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评价.归还学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教师学会变小孩子,就是指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问题,即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即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