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罗斯舆论高度评价习近平访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4日圆满结束了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俄罗斯舆论和专家学者高度关注习近平访俄,认为访问有力推动了双边关系发展。俄罗斯独立电视台报道认为,习近平与俄总统普京会谈“具有战略意义”,充分反映出两国的特殊关系,俄中都视对方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2.
速览/国际     
《新闻实践》2014,(1):6-7
俄罗斯国有媒体大改组俄罗斯之声被撤销 2013年12月20日新华网讯:根据俄罗斯一项最新总统令,近期将成立新的国际新闻通讯社“今日俄罗斯”,它将在俄新社和“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基础上成立。俄罗斯总统网站近日发布公告说,根据总统普京签署的《关于提高国有媒体效率的一些措施》总统令,俄将成立新的联邦国有企业“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新通讯社主要任务是在国外阐明俄罗斯的国家政策以及报道俄罗斯人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吴非  胡逢瑛 《新闻记者》2004,(11):44-46
媒体是国家利益最集中体现的产业,由于俄罗斯政策松绑促进了媒介市场的自由化与私有化,媒介环境中百花齐放并且竞争激烈,俄罗斯媒体曾在1992年至1998年的六年间尝试与西方迅速接轨。2000年普京执政之后,媒介环境在政府意识抬头之下重新回到媒体国家化与政党化为主干的经营发展模式,形成了一种国公商分立合营共存的媒介环境,政府是国有国营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布什4月6日在俄南部城市索契举行会晤。普京将于5月初结束总统任期,而布什的任期将于明年初结束,这是两人最后一次以总统身份举行会晤。  相似文献   

5.
接连的俄罗斯恐怖事件,并没有使俄罗斯铁腕总统普京退缩。“谁怕俄国的核武?这些武器针对谁?是西方,不是拉登。”这是普京对同情车臣分离运动者和恐怖势力的宣战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回击     
欧洲人真心相信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博奔已经于1991年落下了帷幕。而普京告诉我们,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仅仅是中场休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全套外交政策计划现在都取决于他制服普京的能力。然而,普京坚守红线,寸步不让  相似文献   

7.
回到彼得堡     
俄罗斯总统普京将在彼得堡会晤美国总统。此前,俄罗斯与中亚东亚国家的会议则在英斯科举行。 作为俄罗斯的新旧首都,普京的选择重新激发了这样的象征意义:莫斯科是俄罗斯东方特性的标志,而彼得堡则显示了俄罗斯倾慕西方的情结。 自从1991年12月25日镰刀斧头图案的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顶上降落后,人们对苏联的崩溃仍没有一个权威的结论。有人说是因为阿富汗战争失败,有人说是因为计划经济体制失去  相似文献   

8.
环球视听     
俄罗斯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变动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将圣披得堡的地方公共电视台第五频道改名“文化电视台”,并成为一座全国性电视台。顾名思义,人们猜想它是俄罗斯文化的绿洲,没有广告。而现在俄罗斯的其他频道都充满了西欧和美国的产品广告。同时,在政府预算的削减浪潮中,国家广播一台(Radiol)已被关闭,其设施被转用于其余的国家电台,如俄罗斯广播电台(RadioRussia)和灯塔广播电台(RaidoMayak)。青春广播电台与灯塔广播电台已合并为一个单独的联合电台。英国广播公司拟提高收视费被政府拒绝据英刊…  相似文献   

9.
4月6日,普京最后一次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与布什会面。在过去7年里,普京与布什一共见了28次,只有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与布什拥有更高的会见记录。 为了这次黑海之滨的非正式会晤,布什在小城索契待了两天。普京发表了“乔治和我”的演讲,布什做了友好无拘束的致辞。在俄罗斯民间舞蹈的节拍里,两人的总统友谊曲终人散。  相似文献   

10.
普京新任总统后首轮访华,被一些外媒解读为中俄联盟之举,但事实上中俄两国更现实的任务是改变"政热经冷"的现状6月5日上午,俄罗斯新任总统普京的专机降落北京机场,正式拉开为期三天的访华帷幕。各种唱好中俄关系的观点在此前普京访华行程既定时就见诸国际各大媒体,一度有法新社等西方媒体将此解读为俄罗斯试图加强中俄联盟之举,也有观点指出中俄应结成"非盟之盟"以应对美国重返亚洲脚步。  相似文献   

11.
名刊要览     
“普京牙签”面面观 普京连任毫无悬念。在俄罗斯,连最不起眼的牙签,都刻上了普京的名字,让他的崇拜者在茶余饭后牢记对领袖的敬意。在普京看来,个人崇拜没什么坏处,因为总统和国旗国歌一样,是国家的象征,理应得到国民的尊敬。而西方人却从牙签上看出了俄罗斯昔日国家集权主义思潮的同归。不过在商人们看来,事情很简单:借名人效应赚大钱。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政府对于21世纪媒介环境的总体设想反映在媒体国有公共服务体制的形成上。这个概念始于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执政的后半时期,到普京总统继续执行并巩固这个设想计划。它体现在俄罗斯政府建构的一个完整架构的法制规范之下,由联邦中央扮演主导角色,强化行政政权的执行力、参与媒体营运、控制技术和整合有限的频道资源,以及亲总统的政府派政党投入结合通信产业经营有线电视频道等方面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环球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13,(21):12-12
谁嫁普京这样的人? 在第三个总统任期上,俄罗斯总统普京近30年的婚姻走到了终点。此前,总统的婚姻状况,一直是俄罗斯人暗自揣测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08,(1):71-71
美国《时代》杂志将俄罗斯总统普京选为2007年年度人物引发争议。2007年12月19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将普京当选称为“一个好消息”,并将此视为西方对普京政策的认可,俄媒体说普京对此也“十分满意”。但一些西方媒体马上出来唱反调,称这不是对普京的赞许,  相似文献   

15.
2000年 10月 7日,卸任后的叶利钦再度成为媒介焦点,他和他的回忆录《总统马拉松》闪亮登场,受到世人广泛关注。书中披露了叶利钦选择普京当接班人的一些内幕,使国际政坛的新一代风云人物普京的行情进一步看涨。伴随着叶氏精心策划的“新总统、新世纪”这场政治大戏的圆满落幕,“普京时代”犹如世人瞩目的俄罗斯芭蕾舞剧已翩然开场。可想而知,这位“冷面王子”会多么吸引俄罗斯大众传媒的视线。刚刚浮出水面的普京,也对俄传媒给予了不失时机的合作与关注,可以说,普京及俄罗斯大众传媒,已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悄然写就了双人舞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周刊》2006,(11):10-10
俄罗斯总统普京2006年3月21日抵达北京,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这是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6年以来第4次访华。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周刊》2007,(26):13-13
7月1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决定俄罗斯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以及与其相关的国际协议。这是莫斯科与西方关系继续恶化的一个信号,表明7月初普京与布什举行的私人会谈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周刊》2007,(20):12-12
在出席八国集团峰会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接受多家西方媒体采访,针对美国计划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提出强烈批评,称俄罗斯对此将“被迫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19.
外媒要览     
持久战 在乌克兰冲突中,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占据明显优势。他对地缘政治的偏执,对收回冷战结束后丢失领土的执著,以及他将个人前途押在战争胜利上的事实,使得普京比西方更关注战争的结局。这使得西方世界最终放弃了对普京是位理性对话者的设想,并将其视为敌手。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18日,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领导人会议前夕,改版后的<国际先驱导报>受权独家刊登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文章<俄罗斯-APEC:合作前景广阔>.文章以整版(四开)形式刊登,图文并茂,既突出了普京这位世界重量领袖的分量,也增强了对读者的吸引力.文章刊登后,旋即被海内外知名网站转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