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深入调研广东、福建和江苏等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提取影响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成效的核心因素,包括地方政府创新条件、母体高校创新条件、创新能力、院校合作及双重创新网络特征;通过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得到导致新型研发机构高创新成效的组态路径构型.研究发现:技术创新网络中心性、创新能力和院校合作是影响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成效的必要条件,且其均通过创新网络发挥影响作用.最后,对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发展提出鼓励与母体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与区域高校和产业合作、激励实施成果转化和管理制度现代化、设立研究基金和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灵活化组织体制、市场化运行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方政府通常更倾向于支持“看得见”的项目或者短期内能够带来“看得见”政绩的项目这一现象,探究政府对新型研发机构财政补贴的支持偏好,为政府更科学地制定新型研发机构补贴政策、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可视化视角,以广东省187家新型研发机构为样本,从科研人员职称层次、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状况两大维度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对新型研发机构财政支持偏好及其内在机理。结果发现:财政支持对新型研发机构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高级职称科研人员数量、进行了成果产业化对于新型研发机构获得财政经费和项目支持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珠三角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高校及科研院主导型的新型研发机构中表现明显。因此,为了更加合理配置创新资源、促进新型研发机构持续创新,建议地方政府注意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相关政策支持偏好,引导新型研发机构更加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视角,以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为例,探索院校与政府共建型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模式——"技术立院",即通过弥补高校技术成果到产业化之间的断层,实现科研成果到产业支撑引领的转变,从而为其他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院校与政府共建型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发展特色。总结广东省59家院校与政府共建型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特征、发展现状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南京市各科技园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横向比较园区新型研发机构的产业类型与其所在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分析计算两者之间的契合度,找出南京市园区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进而提出对策建议,为园区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是提升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水平、推动重大原创性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其发展历程体现了创新逻辑、学术逻辑和教育功能逻辑的不断演变。与一般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不同,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强调高校系统内外因素的互动和支撑作用,主要体现为高校与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平台、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大学衍生企业、大学科技园等多种模式。鉴于多模式的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在产学研教等领域具有协同性、灵活性相统一的特点,做大做强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顶层设计、调动高校积极性、提升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自身建设能力,通过调动相关因素的积极性,激发共同推动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合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7.
新型研发机构目前正处于培育发展期,如何明确定位并促进其加快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梳理新型研发机构历史发展的5个阶段,然后对2015年广东省认定的12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从组建模式、对接产业、区域分布和高校视角进行数据分析,最后提出重点支持和引导企业、大型央属科研院所、高校主导建设不同定位的新型研发机构,对接区域产业并加强协同创新,快速构建广东新型研发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院校与政府共建型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发展特色,本文通过总结其发展特征、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型研发机构的突出特点在于由多元主体共同投资建立,能够整合利用多种创新资源,有效促进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然而,创新主体之间、创新资源之间的融通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线性的,且还未形成较统一的论断。本文利用中国1458家新型研发机构的调研数据,从新型研发机构主体融通类型、主体融通强度和资源融通三个维度对新型研发机构对企业孵化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政府-学术界联合举办的新型研发机构是促进企业孵化最为有效的形式,其他主体融通类型的作用效果相对较弱;主体融通强度对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孵化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即超过举办单位阈值数量后会抑制企业孵化;资金、技术、人才、场地等资源的融通对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孵化影响相对其他资源融通更为有效。上述研究结论对于制定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政策有一定意义,也为支撑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化导向的特点以及建设需求,综合德尔菲法设计了科学的新型研发机构共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此外,运用ANP法,借助Super Decision软件计算了各项指标的对应权重,从研发条件、创新活动、创新效益以及人力资源等四个维度设计了产业化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共建绩效评价模型。研究发现:(1)成果产业化是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首要目标;(2)政府的政策扶持仍是影响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主要因素;(3)与传统的科研机构突出学术论文研究不同,新型研发机构的共建绩效评价更加注重研发产出、成果转化情况以及人才培养等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1.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孵化器、加速器。近年来各省份涌现了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然而绝大多数还处于建设发展的摸索阶段,面临着体制机制障碍、资源整合能力弱等多方面问题,成效未达预期。本文综合文献以及专家访谈梳理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英文简写为ISM)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使之条理化和层次化,提出发展基础、机制支撑、辅助保障、直接依赖四个层次的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理。结果表明: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以场地、设备、人才、知识产权为直接依赖,以建设定位、区域环境、资源整合、政府资金、组织体制、成果成熟度为发展基础,以风险控制机制、项目孵化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市场收益分配机制为机制支撑,以政策支持、产业基金、知识协同、平台建设为辅助保障。本文丰富和拓展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影响因素相关的理论研究,为机构建设发展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理工科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围绕顶层机构设置、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指导服务生态圈三个方面进行实践分析,旨在探索基于新型研发机构的理工科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培育能适应、支撑、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为增强新型研发机构的研发核心竞争力,便于政府分类管理和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组合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尝试构建新型研发机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福建省147家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研发基础实力、学术吸引力、研发认可度、研发效益水平可初步划分综合水平高、较高、中等、一般等4类新型研发机构;福建省综合水平中等以上的20家新型研发机构主要是事业单位、国企以及少数非国企大型企业,大部分新型研发机构的综合水平仍然较低;尽管福建省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比重偏低,但省内院地合作与校地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模式凸显了资源优势和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由政府支持的公共研发部门(主要包括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和企业构成了社会研发系统。在此系统内,企业的研发投资决策变化,会影响公共研发投资杠杆作用的效果。本文运用FGLS方法,利用2009-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省际面板数据,从社会研发系统的视角,探讨了当系统内企业受政府RD资助强度变化时,公共研发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杠杆作用的变化。研究发现公共研发投资的杠杆作用存在区域差距,在政府对企业RD资助强度大的地区,政府支持高等院校研发会促进本地区企业研发投入,且促进效应会因其对企业RD资助强度大而加剧,但支持科研院所研发会挤出本地区企业研发投入;而在资助强度小的地区,影响则完全相反。因此各级政府在进行公共研发投资时应注意科技投入的精准化,合理搭配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1998-2011年中国30个省市及1987-2011年美国50个州的地区面板数据,采用GMM模型对比分析了两国不同执行部门的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各执行部门RD效果比较中,工业企业最强,余下依次为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而美国高等学校RD投入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弹性系数最大,其次为企业,最末为联邦政府的科研机构。相对于美国来讲,中国对高等学校RD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因此,中国应坚持以企业为主导,同时保证资金和政策向高校合理倾斜,实现产学研结合的研发模式,才能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界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对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运行机制开展的研究较为不足,为此,根据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将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看作一个创新生态系统,认为其是一种以管理系统为中心的知识型组织结构,具有开放自由、共生演进的主要特征,并通过持续的输入、输出及反馈机制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和创造性的产品和服务。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系统梳理总结广州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路径的五大特点:与地方产业和市场需求密切联动、与金融企业联系紧密、政策支撑体系健全以及能够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并以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为例,总结分析其积极围绕国家及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注于高科技项目投资合作和孵化服务等创新发展路径。最后针对广州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省39家新型研发机构为研究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fsQCA)探讨了新型研发机构产生高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路径。研究发现:(1)单个影响因素难以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实现高创新绩效,但不同因素的组合构型具有显著影响;(2)存在5条驱动高创新绩效的路径,包括技术驱动政府支撑型、技术驱动环境支撑型、组织支撑生态促进型、生态支撑人才促进型和全维度协同型;(3)非高创新绩效的驱动机制为1条路径,且与高创新绩效的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性关系。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新型研发机构绩效管理领域的理论,还为政府和新型研发机构优化绩效提升路径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研发经费视角下中美两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中美两国高校研发经费的变化、来源、构成和分布进行比较,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两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特点,提出加大高校研发经费投入,合理配置研发经费资源,加强高校基础研究和知识创新,支持西部高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地政府陆续与高校合作设立一批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深入广东、福建和江苏等多个案例,进行扎根理论分析,通过三级编码提取出影响创新成效的核心因素:地方政府创新条件、母体高校创新条件、创新能力、院校合作及双重创新网络特征。通过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得到导致高创新成效的各种组态构型,研究发现:影响因素中技术创新网络中心性、创新能力和院校合作是必要条件,各类典型构型均通过创新网络发挥影响作用。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