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日红 《中华武术》2014,(10):49-51
体育游戏是进行体育活动的一种手段,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特殊锻炼方法,是发展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它使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具有浓厚的娱乐气息。体育游戏是锻炼身体、改善心态、发展非智力因素、开拓思维、适应社会环境的一项有价值的活动。那么,在学校又如何运用好体育游戏进行体育教学呢?游戏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2.
<正>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活动[1]。学生经常参与体育游戏,在学习的基  相似文献   

3.
体育游戏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1.体育游戏的特点(1)体育游戏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育游戏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在游戏过程中,人们可以创造性地发展游戏的内容,制定游戏的规则,传授游戏的经验以及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游戏。学生通过体育游戏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遵守规则,学会了扮演角色。在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的进行游戏。(2)体育游戏的假想性及非生产性人们在游戏时可以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可以与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毫无联系,这就是游戏的假想性。而游戏…  相似文献   

4.
<正>幼儿体育游戏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以增强幼儿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一项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它是幼儿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完成幼儿体育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方法。通过体育游戏,使得幼儿的走、跑、跳、投、钻、爬、攀、登、平衡等身体基本动作活动内容不再枯燥、单一。体育游戏有规则、有结果、有角色、有情节,还带有竞赛性质,是感知觉与运动器官的联合活动,包括奔跑、钻爬、攀爬、追逐等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幼儿体育活动方式。如何制订和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幼儿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如何使游戏成为实施幼儿体育教  相似文献   

5.
体育游戏教学法是以游戏的活动方式,完成一定的身体练习的一种组织教学方法。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有益于体育教学的效果。一、体育游戏教学法的特点及作用 (一)游戏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便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 (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全面身体教育。 (三)游戏的活动方式能够有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主题游戏是一种以强调思想教育活动为主要特征和载体的游戏。它将教育意图、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分解和隐藏在各个游戏活动之中,使得体育和德育相融合,综合功能放大。在校园里运用它,一能丰富游戏教育活动内容,二能激发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浓厚的兴趣,三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文明守纪、关爱他人、团结合作、规则意识等相关教育,既健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传统的游戏活动是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发令并组织比赛等一系列教学步骤,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很难兼顾到全体学生。在小学阶段合理利用学生的各种差异现象进行游戏活动,改变传统的体育游戏一刀切的方法,已经刻不容缓。通过对小学体育课程和体育游戏的特点分析,阐述了差异化游戏活动应用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有效措施,针对游戏活动的特点,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各种差异现象,开展差异化游戏活动,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积极性,提升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体育游戏的基本教学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设计和组织好一个游戏活动,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除了要把握好体育游戏的教育性、趣味性、竞争性和群众性这些本质特性外,更应遵循游戏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方法,以避免教学中出现选材盲目、内容陈旧、组织混乱等现象,甚至出现安全事故。一、选材——注重目的性选择游戏应与教学计划相吻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在内容选择上应考虑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素质的提高,明确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选择以集中注意力、热身为目的的准备性游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一般性准备活动的要求,选择一些体育游戏予…  相似文献   

9.
游戏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手段之一,是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进行调节的重要方法,它对提高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机体活动能力和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等,有积极的作用。 1 游戏在冰上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明显体现出了以下作用 1.1 游戏有大量内容本是冰上课的教材;游戏不仅  相似文献   

10.
谢飙 《体育科技》2004,25(3):46-47
排球课的准备活动对顺利完成课的目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将准备活动按其活动形式分成徒手、带球、游戏、综合四大类型进行单组实验,结合问卷调查,对不同类型准备活动中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比较,认为排球课的准备活动,以有球的组织活动形式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实现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要求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上小学体育课和组织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能力,近两年来我校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以“培养师范生的游戏教学能力”为题,在教学方法、训练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游戏教学能力训练的意义和目标活动性游戏是一项富有竟赛因素的综合性体育活动,又是寓教育于活动中的教学手段:它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在游戏中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准则(如规则,相互配合,团结一致),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新风尚都有一定的作用;游戏还可以愉快少年儿  相似文献   

12.
体感游戏作为体育运动与电子科技的结合产品,对其在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研究从体力活动的促进、能量消耗、运动康复、社会价值以及心理效应等方面对体感游戏进行分析,发现体感游戏对青少年体力活动有明显促进作用,能满足其锻炼的需求,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地影响,能作为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游戏,是儿童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儿童的体育游戏活动兴盛于汉唐,至宋代几乎每项成人体育游戏活动都少不了儿童的参与,尤其是发展至明代,儿童体育游戏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明代的儿童体育游戏活动主要有习武、摔跤、蹴鞠、冰戏、秋下、风筝、扑蝶等。这些儿童体育游戏活  相似文献   

14.
1935年10月,30年代颇有影响的体育月刊——《勤奋体育月报》,在其第三卷第一期上举办了一次“国民游戏”有奖征求活动。 所谓“国民游戏”就是在全国全民范围内开展的活动。这是旧中国的体育工作者们看到英国以足球为“国球”、美国以橄榄球为“国球”、日本以捧球为“国球”后,意在推动中国的体育普及而发起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他们以“我国应采何种体育运动为国民游戏”之题目,设奖  相似文献   

15.
体育游戏的特征及其对少年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体育游戏的特征游戏的特征,都是以矛盾对立的两极出现的,而这两极又共存于同一矛盾体中。1.愉快与严肃游戏具有愉悦性,在游戏中儿童感受的主要是积极的情感,伴随着欢笑的表情,反映的是与满足、宣泄、尽情、轻松等有关的内心体验。但许多游戏都是以一种严肃的态度来进行的,儿童进行游戏时带有一种专注和痴迷,其严肃的态度不亚于成人的工作态度,在扮演游戏角色时,其认真的神情就好象真的一样。可见,游戏是一种愉快而严肃的活动。2.手段与目的儿童在游戏时关注的是活动过程,而对结果似乎不很理会。但游戏又不是一种盲目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游戏,学生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主题的提出为了有效地破解课改中的教学难题,我们提出了"游戏辅助的体育单元教学"主题研究。大量的研究证明:以游戏的活动方式辅助体育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获取体育技能有明显的效果。主要体现在:1.以游戏的活动形式关注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游戏辅助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相互合作。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避免压力给学生造成的心理损害,教师采  相似文献   

18.
<正> 儿童爬行游戏活动的注意事项 1.游戏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特别是颈、腰、肩、肘、腕及膝、踝等关节部位的准备活动,以避免儿童开始参加游戏时的不适应所造成的伤害事故。 2.应注意掌握游戏的活动量及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游戏时间不  相似文献   

19.
乡村体育游戏为儿童成长提供最质朴的运动体验。20世纪70、80年代,中国乡村儿童体育游戏活动非常发达,体育游戏的类型非常丰富,帮助儿童度过了美好的闲暇时光,留下了美好的人生记忆。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以山东省为例,探寻20世纪70、80年代乡村儿童的"集体记忆",对曾经流行一时的乡村儿童体育游戏进行研究,以对当今乡村儿童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试论高校体育的游戏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戏教学是体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体育课中正确地运用游戏教材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掌握动作的技术、技能,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着重要的作用。游戏是集趣味性、辅助性、教育性、竞技性为一体,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方法。游戏与其它体育活动有许多相同之处,同时游戏又有着它本身所固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