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学生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学的生活化已成了各科课程中的重要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2.
徐斌 《中学文科》2007,(8):20-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学的生活化已成了各科课程中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也提出,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实行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语文自主性学习由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正式成为语文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意义时,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相似文献   

6.
夏银秀 《小学教学研究》2010,(6):111-111,1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为了贯彻这一精神.我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了“大课堂”教学观.将课堂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主张“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提出了一个“加强”和一个“关注”,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联系学生与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的技术手段,成为优化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历史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这次历史科课程改革通过精选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应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由此,教师应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基础知识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整个学生的生活世界都可以调动起来利用,成为基础知识的载体,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找到自己熟悉喜爱的事物,或说,我们应让学生自己喜爱的东西永远具有与课程的联系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我们: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更是强调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人们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肯定的态度。并由此所产生的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革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要把“乐于探究”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强调课程结构要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出教材要“有利于学生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2.
据调查表明,现阶段,中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高,绝大多数学生只是迫于高考的压力,才去被动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政治课的学习与社会生活的实际相差太远,加上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滞后性,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下降。教育部于2001年6月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下简称《纲要》),这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启动和实施阶段。把政治课的学习与社会生活的实际相结合,课堂教学中贯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成为许多同行探索的重要课题。本就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应如何贯彻“生活教育”理论,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十年课程改革实践探索的基础上,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方面,呈现出了以下特点:〈br〉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由此可见,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2011年版历史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评价须以本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只有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在评价学生学习时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知识掌握所要达到的层次和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4.
国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思想政治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五大理念,归纳起来就是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为思想政治学科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规定,在新课程理念基础上,通过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课程实施与评价、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管理等的改革,实现学生全面的而又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学生要“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可见,生活化教学就成为了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也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是生活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把“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之一,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符合思想政治课程对内容整合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