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评价观念的影响,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往往是重成绩轻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表现轻学生的体验.这主要表现在:(1)"一好遮百丑".评价局限于学生运动队的运动成绩,忽视对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评价,忽视对体育教师全方面的评价,认为学生运动队运动成绩好,教师的专业素质就高,教师工作表现就好,反之就在学校中没有地位.(2)"课堂成了教师的才艺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了看客".  相似文献   

2.
郑卫现 《考试周刊》2013,(2):117-117
<正>一、高中体育的现状分析1.教学理念陈旧。"树立健康第一"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理念,但部分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未能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学理念局限在传统的知识技能传授上,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教法"而轻"学法";注重运动成绩而忽视学生个性完善和身体全面发展。对"健康第一"的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师评价关系重大,本文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Perry Township学区的教师评价为案例,探究美国中小教师评价实施办法.结果发现,美国教师评价更加注重以教师发展为目的、以教师表现为内容、以过程性评价为方式,同时兼顾教师的表现性评价和学生的进步与成就.美国的教师评价方法为我国教师评价提供了重要启示:重发展,轻管理;重过程,轻结果;重教师表现,轻学生成绩.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小学自然教学考查评价方面还存在着重死记硬背,轻能力培养;重课本,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因此,对小学自然考查评价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增加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 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每位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实验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进行评定,评定成绩与试卷考查成绩相结合,其中实验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各学校组成考查小  相似文献   

5.
荔万鹏 《陕西教育》2011,(11):29-29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重教轻学、重结论轻过程、重成绩轻能力、重接受轻探究、重共性轻差异,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实际上也偏离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探究式教学与其相比,有以下优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继续教育与校本培训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中的作用,指出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能力,忽视教育方法创新,导致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后教育技能、运动技术水平培训欠缺等问题,只有创新继续教育途径,才能确保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1引言传统的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过分重视终结性评价,即把各种不同类型的书面考试成绩,如期中、期末、模拟考、联考等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依据。这种评价虽然有其自身的优点,但它重结果,轻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只重视评价和测试的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是为学习成长和发展服务功能,它只重视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考查,忽视对学生情感,文化意识以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普遍采用以学期考试为主要形式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等弊端。为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构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在对学生运动员的培养训练过程中,存在着只求运动成绩而忽视全面教育的不良现象。一些体育教师只重视运动成绩的提高,而对学生运动员的学习成绩与思想表现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虽使大部分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越来越好,但其它各方面却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正>一.现行教育体制下农村学校的德育现状由于应试教育,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片面追求学生的成绩,忽视甚至根本就不顾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建设存在许多问题。1.重成绩轻德育。重成绩轻德育的现象已然成了一种普遍现象,人们的意识中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成绩的从属地位,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德育工作流于形式。2.德育工作形式化,德育内容空洞化。一切的德育活动最终都要在学生那里形成成果。课堂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道德的提升,但要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  相似文献   

11.
学生成绩的考核与评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它具有导向、激励、反馈、调节等功能。目前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指导下 ,评价内容上重课内 ,轻课外 ;重记忆 ,轻能力 ;重“标准答案” ,轻创造“火花” ;重智力因素 ,轻非智力因素。评价形式上重考试 ,轻考查 ;重书面答题技能 ,轻口头和操作技能。考试分数成了评价学生成绩的唯一依据 ,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物理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要求 :“考核应坚持既考查基础知识 ,又考查基本能力的原则 ,不仅要把笔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水平的依据 ,…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作文评价中存在一些误区:重外在标准,轻真情实感;重教师评价,轻学生评价;重语言表达能力,忽视了其他能力。作文评价中的误区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文能力、兴趣以及情感的发展。因此,结合三维目标进行整体的评价、注重参与式评价方式的运用、加强对作文写作的纵向评价应该成为匡正作文误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是培养合格体育教师的重要基地。多年来,我们在培养目标的贯彻和执行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确实存在着问题,如重技术,轻理论;重高难,轻基础;重训练,轻教学;重专项,轻多能;重技术技能掌握,轻教学工作能力培养等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表现,出现了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其学历不相符的现象。对前者的重视无可非议,问题就在于对后者的轻视,就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了。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大学生评价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目前的大学生评价在目标、方法、内容上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不能客观反映每个学生的发展以及每个学生达到既定目标的程度,严重制约着高校的改革发展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忽视大学生成长的实际特点和实际需要,评价标准不易被大学生认同;重专业素质轻其他素质.重知识轻能力,忽视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评价,不利于发挥成长评价对大学生成长的激励引导作用;重定量评价轻定性评价,造成评价的僵化和片面.反思上述问题,我们发现,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大学生尽快成长的评价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英豪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9):32-33,64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学业评定仍主要是以卷面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存在着考试观念落后陈旧,考试内容不合理,命题缺乏科学性,考试形式单一,考分过于利益化,重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等问题。根据高职教育目标及学生特点,改革高职教育的考试,要构建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考试方法多样化,改变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的教育评价现,从而才能出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应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6.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近几年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呼声愈来愈强烈。许多经验表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1.转变只重学校课内教育轻家庭课外教育的观念。过去相当一部分人总认为体育教育只是体育教师的事情,许多家长乃至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都只重课内,忽视课外。诚然,学校固然是重要阵地,但家庭体育教育也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情感,评价方式单一等不良现象.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从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测试结果、数学学习档案卡等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重知识传授.轻独立理解;重教师自身活动,轻学生自主发现;重单向灌输,轻双边交流;重题海战术,轻讨论思考。这样的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往往学习素然寡味.没有一点浪漫情调。因此,在当今课改形势下,教师应在设计课堂结构、组织课堂教学、进行课堂评价时。着力构建学生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王红顺 《教书育人》2011,(23):16-18
推出QQ币评价体系的缘由因研究的需要,笔者首先调阅了数十所学校的、班级的综合的、单项的学生评价体系和激励措施,接着又对数百名学生、家长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与访谈,最后,对获得的材料、数据进行了如下的梳理、提炼、概括、归纳和总结:从评价体系角度看,体系本身构建与实施存在如下弊端:构建的评价体系存在"五重五轻"的现象,即重课堂评价,轻课外评价;重校内评价,轻校外评价;重课程评价,轻活动评价;重智育评价,轻德育评价;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学生同样的表现,在不同学科、活动之间,评判的标准、尺度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分数轻能力,重计算轻实践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社会和家长所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发展;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习得,忽视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