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学习的开端.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教学应立足于课堂改革,在"问题生成"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生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激发学生提问,二是面向学生提问.  相似文献   

2.
“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有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是晋代学者张载的读书名言,它充分说明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化学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因此“问题生成”就成为主要教学手段之一。所谓“问题生成”,一般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激发学生提问,一个是教师面向学生提问。由此而派生出四种模式:学生提问学生答,教师提问学生答,学生提问教师答,教师自问自答。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领悟,从而准确而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3.
“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有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是晋代学者张载的读书名言,它充分说明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化学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唯其如此,“问题生成”就成为主要教学手段之一。所谓“问题生成”,一般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激发学生提问,一个是教师面向学生提问。由此而派生出四种模式:学生提问学生答,教师提问学生答,学生提问教师答,教师自问自答。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领悟,从而准确而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4.
石岩 《黑河教育》2012,(1):42-42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营造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尝试的动机,从而生成探究性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科学教师要针对每节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提问,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孙慧君 《考试周刊》2013,(80):26-26
有效教学理念关注学生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文章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优化问题设计,从而提高问题质量.其次要做到善于抓住提问时机,启发学生思维,再次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提问对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问题设计得到优化,使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弗雷斯和施瓦茨的研究也表明,学生提问优于教师的提问。然而,我国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当前研究的蕈点依旧在教师的提问上,关于如何激发学生提问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7.
杨慧芳 《甘肃教育》2013,(24):67-67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英语专业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教师也能从课堂提问中获得教学反馈.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但是目前的英语专业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有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是晋代学者张载的读书名言,它充分说明学习是不断质疑和释疑过程。高中地理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究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问题意识,能发现和提出生活中有探究价值的地理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因此,"问题生成"就成为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主要教学手段。所谓"问题生成",一般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激发学生提问;二是教师面向学生提问。本文主要探讨学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动态生成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在"问题生成"情境中积极主动学习,使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充满生动有趣的质疑和释疑。发掘问题、设计  相似文献   

9.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自布鲁巴克等西方教育家的观点启示我们:重视创设情境、注重形式创新、强调手段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思”、“问”的条件,进而促进学生课堂提问的意识和能力是我们中学教学基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基于实践,笔者从创设学生敢问的氛围、激发学生想问的热情、培养学生会问的能力三方面着手,来谈谈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提问”的含义一般是指“指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目前教师考虑较多的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提问”,而如何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却涉及较少,甚至根本不考虑.这种只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势必会造成学生的数学品质形成缺陷.因此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问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笔者对课堂提问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设问精要是前提1.新颖性。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发起来。所以,提问时首先应考虑的是每个问题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2.
生成性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以学生为提问主体。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入手,探讨在地理教学中问题的建构与解决策略:观念的转变是促使问题生成的动力;点拨学生提问技巧、鼓励学生评选问题是激发学生生成问题的教学策略;重视课前预设、融合多种教法、把握解决时机是解决生成问题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问题教学的关键是教师以问题为线索组织学习活动。"问题"如何获得?既有教师有目的有情境的设问,又有学生在教师激发下的提问,目的都在于让学生在提问过程中产生求知欲,主动深入进行学习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4.
传统教学中的提问常常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再提问”的形式。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由“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模式。因此,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教学法”进行再创造,形成一种“学生提问——教师归纳——课堂讨论——教师点拨——学生总结”的教法体系,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露茜 《新疆教育》2012,(7):106-107
课堂提问是教育教学的必备环节,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如何设计提问?课堂上怎样进行提问效果更好?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教学艺术。笔者就课堂提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在激发学生问的兴趣,培养学生问的习惯,指导学生问的方法,保证学生问的时间等方面,提出了创新的思路。注重让学生在“问”的过程中学习掌握“问”的方法,展示学生探究学习成果或问题的过程,从而使语文课堂精彩无限。  相似文献   

16.
朱建军 《成才之路》2009,(26):67-68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互动的桥梁和纽带,科学适度的课堂提问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积极意义。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提问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使课堂提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是每个科学教师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笔者现结合自身科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提倡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因此,很多教师喜欢用“问题教学”的方法授课。我们对阅读教学的考查,确实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这本无可厚非,但事实上,不少教师的问题教学却成了教学问题:有的教师课堂提问太随意,问题离开了文本研读的具体语境,学生的回答漫无边际;有的教师喜欢将需要交流探究的问题肢解成支离破碎的是非问、选择问;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总是不自觉地与应试接轨,把课上成了应试课;有的教师将问题抛出后,几乎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只能以自问自答结束。以上的课堂问题实际上都是伪问题,缺少思维内涵,缺失问题情境,缺乏提问设计创新的技能;问题与问题之间既不存在联系,又缺少整合,结果造成了教师的“问题依赖症”、学生的“问题厌倦症”。面对这一情况,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来改善问题教学,避免使其成为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构建有效问题串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堂课,无论课型如何,无论上什么内容,无论用何种教学媒体,要使课堂生动,关键是看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可以说,问题设计是一堂课的“灵魂”,因为问题设计决定着教学的方向、顺序,问题设计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问题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师本节课教学的效果。笔者近几年对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有效问题串,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做了一些研究,以下从五个方面谈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19.
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认为,问题教学法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提问,学生解答”;二是“学生提问,自己解答”。其中,前者是传统的教学形式,后者则是当前的新课程着力提倡的教学形式,是问题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蒋炜 《现代语文》2010,(1):47-48
语文教师在授课时,通常是设计一些问题推动教学进程的。但是从学生的发展来看,教师预设的问题过多、过密,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一个个问题,势必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习的兴趣。如果不采用步步是问的方式,如果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又担心教学目标无法达成。如何妥善解决课堂阅读内容预设和生成的两难矛盾?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常教学中设计一些发一问而动全篇的“主问题”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