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算起来,从1966年4月发表的一块“豆腐干”开始,我的通讯员生涯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从事高校校报编辑工作也有十多个年头。从业余通讯员到专职新闻工作者,我始终拿着手中的笔,坚持为党报写稿,至今已在《人民日报》、《光眀日报》、《新闻出版报》、《新华日报》等中央、省市报纸发表各类作品近两千篇,其中不少作品还获了奖。有些通讯员讨教我的写作经验,我的体会是“写稿三十年,感受有八点”。 一是登上算报道,登不上算参考。作为一名通讯员,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写稿目的。我的做法是不过分追求见报率。稿件发出后,如能见报,说明稿件有新闻价值,有些稿件尽管没有见报,但对新闻单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是文章登不上不灰心,回头在质量上找原因。文章即使未发表,也应正确对待,不要埋怨编辑  相似文献   

2.
吴智斌印象     
吴智斌——大号“吴眯眯”,雅号“吴喇叭”。“眯眯”者,眼睛经常一闭、一睁,笑得眯成一条缝。“喇叭”者,胸前总挂个“大喇叭”(长镜头),手一按,“喀嚓”、“喀嚓”——一张生动、鲜明的图像,在他的“大喇叭”里定格。“大喇叭”喀嚓出了名,自1985年,“荣升”宝鸡日报摄影记者至今,在全国、省、市80多次获奖。平均每年获7个奖。第六届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比获铜牌奖;第一届中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作品评比获得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二个三等奖、四个优秀奖;全国风流人物新闻摄影大赛获得二等奖;陕西1989年度新闻摄影作品和陕西1989年度全省好新闻评选获得四个一等奖……  相似文献   

3.
山东昌乐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王忪山,一辈子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他退休后仍然热心于新闻报道工作,十多年来,平均每年在新闻媒体刊发稿件百篇左右;特别是从2003年至2008年的6年间,在近20家省及省以上报刊上,刊发稿件300余篇,其中有十多家媒体发表了他采写的有关毛泽东、周恩来、邓颖超和林彪的十几篇重要稿件.作为最基层的一个通讯员,他为什么能在晚年写出大人物的稿件呢?  相似文献   

4.
我过去写稿有个毛病,就是不愿多修改.有时写好稿子以后往往只是草草看一遍,改一改错别字就急忙投入信箱。这样的稿件,内容和文字上都没有认真推敲,显得很粗糙,采用率当然也很低。 1985年的二月份,我采写了驻津某部大力支援天津海河二道闸枢纽主体工程建设的稿件。这篇报道虽然只写了二百多字,我却进行了三次采访,六次修改。我最初采访的是昔日引滦入津工地上赫赫有名的“铁营长”,现任天津警备区某团团长的王小京同志。开始,我了解到他亲自带领指战员们到一线工地支援建设的素材,回来后没顾得上吃饭就赶写了一则消息,想誊写之后马上发走。但又仔细一看,写  相似文献   

5.
贾瑞君:在北川的两个月 今年是我6年记者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年,四次入川,两次生死考验,写满4个采访本,发表稿件70多篇。  相似文献   

6.
湖北老河口日报社年初拿出1.6万元,奖给2000年获各级新闻奖和发表业务论文的采编人员。这是该报社第六次颁发总编辑奖。 2000年,老河口日报社共有34篇次作品在全国、全省有关新闻奖评比中获奖;省以上新闻业务报刊发表论文20篇,获奖论文3篇;省以上报刊发表新闻稿件36篇。获奖新闻及发表论文数量名列全省县市报前列。 老河口日报社奖励采编人员@陈建文  相似文献   

7.
入伍20年,发表了1000多篇200多万字的各类新闻稿件、学术章和学作品,7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个人。他就是沈阳军区某仓库政治处主任洪仁。  相似文献   

8.
失败是成功之母。确实是这样的,自从我走上新闻报道工作岗位后,曾经写过上千篇作品,发表了300多篇稿件,但是在《解放军报》上还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为了提高自己,我满怀信心地参加了解放军报第十四期新闻函授学习。  相似文献   

9.
去年,是我从事新闻写作获得大丰收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在省市报刊电台上发表新闻稿件120余篇。其中《好少年李艳春舍己救人》一文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我进一步采访写成通讯后,这名13岁的女孩子光辉事迹,再一次打动千万个读者的心。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27周年纪念日子里,李艳春被吉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赖宁式的好少年”。  相似文献   

10.
危平 《军事记者》2004,(4):11-11
我1998年7月从事新闻摄影工作以来,先后在军内外报刊共发表稿件2500余篇(幅),20余件作品在军内外摄影比赛中获奖,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二等功2次,连续4年被武警部队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去年因成绩突出被武警总部评为“第三届十佳新闻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平时让镜头向一线官兵聚焦。  相似文献   

11.
我从1984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发表新闻作品2800多件,其中摄影稿件近千件,有数十件作品获奖,曾多次被大众日报、中国人口报、菏泽日报及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等10多家新闻单位评为模范通讯员,从一个农民“记者”,成为乡镇在编人员,吃上了国家“俸禄”,并当选成武县第八届政协委员.之所以能够成功走上新闻路,写出好的稿件,我觉得就是巧妙运用八字方针.  相似文献   

12.
王涛 《军事记者》2006,(5):66-66
从事新闻报道工作3年来,我共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新闻稿件400多篇(幅),有的还在全国获奖,两次荣立三等功。每当我面对着丰满的剪报本和那金灿灿的军功章时,我心里总是百感交激,记得刚搞报道那阵子,由于摸不着门道,犹如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一般,心中那盏灯是昏暗的,看不到前程,是《军事记者》点燃了我心中的那盏灯,令我感到无限光明,从此生活更加精彩,人生有了希望。那是我当兵的第三年,由于我爱好写作,团政治处把我调到宣传股当了一名报道员。作为一名报道员,能否尽快在报刊上发表自己的新闻作品,成了我当时最大的心愿。为了能早日圆我…  相似文献   

13.
我从事业余新闻采访13年,专职新闻采访一年来,先后在各级新闻单位发表各类新闻作品千余篇,其中20多篇作品获奖,多次被新闻单位和有关部门评为优秀通讯员。在新闻采访写作中,我有几点体会。 一、充实理论营养,提高写作水平。1986年,我开始向报刊电台投稿。可是,当118篇稿件被编辑老师退了回来时,我真傻眼了,真想停笔不写。但是,编辑老师给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鼓励信,并指出我写稿失败的原因是理论知识不足。从此,我加强了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的学习。我不仅参加了中央党校本科班学习取得了本科文凭,而且还参加了《…  相似文献   

14.
我是1985年元月份才开始学习写新闻稿件的,一年半时间里,已经在中央、自治区、地州级报刊刊稿一百三十多篇。我学写稿的体会是: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体会最深的事开始下笔,这样的稿件容易刊用。因为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亲身经历过的事,本身就是笫一手材料,写起来顺手。我的第一篇见报稿件《一  相似文献   

15.
从事新闻工作4年多了,看着一篇篇新闻稿件变成了铅字,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高兴之余也有忘不掉的苦涩,最难忘的是发表的两篇“处女作”。1993年,我怀着对新闻写作成才的向往来到分部报道组学习。那时,白天拼命采访,晚上加班写稿,天天如此。但通往新闻报道的道路并不平坦,我满怀希望地将一篇篇稿件投向绿色的邮简,可迎来的却是一次次失望。眼看一起学习的报道员小彭将一篇篇稿件变成了铅字,我是又嫉妒,又着急,不住地埋怨自己不中用,同时脑海里又产生了“走捷径”的想法。一天,在翻阅报纸时看到一篇报道:烟台某乡镇党委做出规…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战士报道员,从事报道工作已3年多,虽然不知道报社门朝哪,却在各类报刊_t发表了200多篇稿件。细细想来,我与编辑一不熟悉,二无关系,能上这么多稿件,我看秘诀就在于:下功夫提高稿件质量。初写报道时,我稿件写了不少,就是屡投不中,因此曾经埋怨过报社没熟人。当我的想法被团政治处主任马运成知道后,他帮我分析稿件见不了报的原因,启发我要在提高稿件质量_b下功夫。听了马主任的话,我再看那些底稿,确实高报上的作品还有段差距。此后,我一边练习写稿一边加强新闻理论学习,每天还专门利用一个小时研究报纸版面,学习别…  相似文献   

17.
在通常的情况下,作者寄到编辑部的稿件,总是希望能够发表,当然也希望读的人越多越好。但是,编辑部收到的稿件往往是大部分不能发表,除了版面有限,无法登载那么多之外,主要是因为那些稿件没有达到能够发表的水平。以文学作品为例,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等,大量的是一般化的平平之作。编辑看稿时,感到没有新意,不被这些作品所感动,如果发表出去,也不会感染读者。因而,这样的作品便不能和读者见面。我常常这样想,作者在创作这样的作品时,自己是否首先被感动了呢?自己在写这样的作品时,是否也象有的作家那样,被一种炽烈的感情所激动,甚至流着眼泪写作呢?可能不是这样。当然,有的作品内容很动人,作者感触颇深,只是文学功力不足而没有成功。但更多的并不是这样,而是对自己所写的事件和人物没有那么深的感触和理解。有些是硬‘憋’出来的作品,甚至是瞎编  相似文献   

18.
作为报社新闻版的编辑,我每天都在等待着那种看一眼就被抓住的新闻照片。如果在摄影部送来的稿件中能找到一幅这样的作品,我便觉得对整个版面的筹划有了一半的信心;如果一天里能有两三幅比较令人满意的作品,我就真有点喜出望外了。 在我的案头上积压的照片有几十幅之多,都是失败之作。“矮子里拔将军”,已发表的一些照片也仍然是见了报的“矮子”。面对这些以反映企业活动、职工生活为主要题材的经济新闻照片,我想到了这  相似文献   

19.
读懂高思杰     
张岳 《新闻世界》2016,(1):43-44
2015年9月18日,我在阜阳第一次采访高思杰。他是唯一让我泪流满面的采访对象,此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以至于稿件搁置了好些日子才能动笔。这三个多月以来,"高思杰"这三个字不仅多次出现在我的稿件里,更镌刻在我的脑海里。12月21日,中宣部授予高思杰"时代楷模"称号。高思杰是我省首位当选全国"时代楷模"的典型人物,也是全...  相似文献   

20.
他入伍仅5年时间。却先后有300多篇(幅)新闻稿件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10多篇新闻作品在省市级新闻单位获奖。个人年年被军区《前卫报》评为优秀通讯员,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他就是济南军区某防空旅政治部一级士官报道员田宝宗。[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