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新闻界通常把采、写新闻形象比作"抓活鱼"."多抓鱼,抓活鱼,抓大鱼",多上稿,是广大通讯员尤其是初学新闻写作者的迫切愿望.怎样把愿望变成美好现实?作为一名由部队基层通讯员成长起来的新闻工作者,我把20多年来一直在想,并在军队和地方包括高校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上讲课的重点部分:<通讯员应先学抓小"鱼">单独整理成文,粗浅地谈一下"鱼"、"渔"经.  相似文献   

2.
在城乡“结合部”抓“活鱼”肖祥海,王龙琪多抓“活鱼”,既是广大读者的愿望,又是新闻改革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农村报道,就要摆脱“四季歌”的束缚,多让“活鱼”上版面。那么,怎样抓“活鱼”呢?我们的一点体会是多在城乡“结合部”作文章。所谓城乡“结合部”,从地...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爱把鲜活的报道称为活鱼。可是,我们翻开报纸看看,鲜活的新闻到底有多少?版面上缺少鲜活新闻,这里有编辑的原因,也有记者的原因,更有媒体的体制、机制原因。总之,原因很复杂,解决起来也不那么容易。这里着重探讨一下几种不利于记者抓“活鱼”的情况。 一是“死鱼送上手,活鱼不露头”。 要抓活鱼,就得下水;要采写鲜活新闻,就得到正在发生或刚发生过新闻的现场去。因为在报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闻报道理论和实践的不断丰富,注重抓细节,更加形象、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已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共识,并因此而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水平,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欢迎,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报道作品。然而,在各新闻媒体、记者费尽心思、绞尽脑汁抓新闻事件的细节的同时,一些所谓的细节,不仅没有对新闻事件起有效的烘托作  相似文献   

5.
头版是广播电视报的“黄金”版面,露面之脸,传神之眼,它最重要因而也最难办,但我们经实践后得到了抓“活鱼”的好办法.抓新闻好比抓活鱼,活鱼在江河湖海里,新闻在人民群众中.  相似文献   

6.
抓“活鱼”是新闻界的一句行话,比喻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写一些好稿件。这些好稿件的特点应当具有“五强”,即:主题重大,针对性强;报道及时,时效性强;新鲜独特,新闻性强;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贴近群众,可读性强。 可是,一说到抓“活鱼”,不少人认为这是记者和通讯员的事,与编辑无关,编辑只是等着记者、通讯员将“活鱼”送来,编到版面上去。其实,这种被动等稿的现象显然有碍于提高报纸的版面质量,有碍于提高报纸整体水平。笔者认为,编辑作为报道工作的实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积极主动地发现“活鱼”,寻…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所讲的"抓活鱼"强调新闻工作中应该贴近群众,深入基层,"抓活鱼"对于时政记者而言,是一项必备的能力。"活鱼"与"死鱼"最大的区别就是"活鱼"是生动、鲜活的,时政记者的"抓活鱼"强调报道的主题性、及时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并突出稿件的可读性,报道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要想报道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时政记者必须要懂得抓"活鱼"的方法,加强学习,深入地进行分析与研究,正确地利用各种利益关系与矛盾,加强与基层的联系,掌握好正确的报道方法,加强与其他记者之间的联系。基于此,主要分析时政记者抓"活鱼"的具体方法,以期促进新闻报道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讯员要善于抓“活鱼”,把鲜活的新闻奉献给受众。 新闻之所以姓“新”,主要是指“时效性”强。过时的新闻就是“旧闻”。通讯员怎样发现“活鱼”呢?我的做法是,一旦发现线索,就要抓紧采访,快速成稿和发稿。 1993年8月11日,河北省黄骅市市委副书记李德伦和人大主任一行3人来到沧州输油处找党委书记兼处长高河东和副处长徐进,为感谢这个处支援黄骅经济建设,在黄骅开发区建了一座加油  相似文献   

9.
<正>基层与群众对每个新闻工作者来讲,都是情感之源、报导之本、思想之根。基层发生着最感人的新闻事件,有着最美丽的风景,为新闻工作者提供着锻炼的舞台。在新闻界,通常用"抓活鱼"来形象的形容新闻稿件的生动性、时效性、和实践性。水中的鱼是在一直游动着,要想"抓活鱼"就得费一番功夫,只有练就一身真功夫,在思想上做到愿意去抓,才能抓得住、抓得牢。当前,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更多的基层记者俯下身子,走到了工厂车间、田间地头,饱含深情的书  相似文献   

10.
怎样抓活鱼     
关于抓新闻,有个通俗的说法,叫做抓活鱼。意思就是说,新闻这个东西就像活鱼一样,是新鲜的,活灵灵的,人们都喜爱的。这个比喻,形象地道出了新闻的特性。 既然新闻有着像活鱼一样的特性,那么,它也同样像活鱼一样,是处于一种运动状态的,稍不留心,或者注意得不够,它就会失之交臂,令人扼腕叹惜。所以一旦发现了,就非得及时地、迅速地伸出手不可。 怎样才能将新闻这条活鱼及时发现、一把抓住,而不至于让它跑掉呢?  相似文献   

11.
浅议新闻工作的及时性与真实性《大渡河水电报》总编辑黄永盛一、到新闻事件姓的现场去抓“活鱼”。常言道,事实是新闻的生命,时间是新闻的灵魂。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字上下功夫,在选择新闻事件上发现新事物,提炼报道新颖的主题,报道对全社会,全行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会议里并不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新闻的眼睛。很多记者参加同一个会议,有的只按“规定动作”简单地发个会议消息,有的却善于搞“自选动作”,从中抓出吸人眼球、引起反响的精品佳作。可见,千篇一律、令人生厌的会议报道并不全是会议本身惹的祸。本文以获奖会议新闻作品为例,研究探索从“会海”里抓“活鱼”之技巧。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新华社时的讲话中,号召新闻工作者:“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可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之矢;只有“深入、深入、再深入”,才可能了解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底里,做到用革命理论之“矢”,射改革和建设之“的”,写出反映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好报道来。一近几年来,在新闻改革中创造了“抓活鱼”的经验。我认为,抓事物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问题,才是真正抓活蹦乱跳着的“活鱼”,才是抓促进事物  相似文献   

14.
五、新闻要抓“活鱼”抓“活鱼”,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好记的口号。《天津日报》编辑部当年借用这个口号的初衷,是改进经济报道,即把经济工作中的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新经验,像活蹦乱跳的“活鱼”一样,展示在报纸版面上,给人以丰富的营养。提出这个问题的背景是,长期以来,大量的旧情况、旧闻,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一写就是“文化大革命以来”,“10年以来”,甚至是“30年以来”,干篇一律,既浪费了篇幅,又令读者生厌。天津日报社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即动手改革。编辑部提出一个口号:大家动手抓“活鱼”,让“活鱼”…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有句行话,叫"抓活鱼"。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来讲,能不能抓到"活鱼"、抓没抓住"活鱼"、抓出了什么样的"活鱼",是考量其能力、业绩和职业精神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工作就好比是场旷日持久的战役,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是——不断创作出更多精品。时下,不论报道模式、采访工具、传播途径等怎么改,这些都是形式的变化,其本质还是对新闻作品的传播。作品来源于新闻工作者,只有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走转改"这一利器,才能抓到活鱼,创作出更多读者和观众喜闻乐见的精品。正视问题不松懈随着"走转改"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一些体验式采访、接地气的新闻陆续出现在各级媒体上,但随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如何围绕会议主题,从中挖掘出受众感兴趣的新闻点,捕捉“活鱼”,增加会议新闻的“色香味”,增加刺激受众的“欣赏欲”,实践中有以下一些常用的技巧:分题法。将大题分成若干小题,把大块分割成小块,化整为零,编出多条“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新闻来。例如:江铜经理每年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都长达两万多字,我们都进行分题报道。1999年,我们集纳出“江铜远景规划已出台”、“年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公司机关处室将作重大调整”等7条小新闻,都是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深受欢迎。筛选法。用新闻的眼光来看会议的…  相似文献   

18.
“抓活鱼”是6年以前天津日报总编辑鲁石同志提出来的。当时人民日报社邀请全国省、市、自治区报纸的总编辑来开会。座谈新闻改革。天津日报的“抓活鱼”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都认为“抓活鱼”是改善党报面目,增强报纸活力,扩大报纸影响,锻练新闻队伍的有效手段。如果一个记者,能经常抓到“活鱼”,像“活鱼餐厅”那样,总是把“活鱼”奉献在读者面前,那他一定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最有影响的记者。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的解读与阐释,不能仅仅以消息或信息的短平快形式来反映,而应适应新时期受众对社会事件思考与评价的需求,注重深度报道,更好地承担起新闻媒体“解疑释惑”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有前辈说,脚底板下出新闻。意思是说,记者要多跑,多到事实发生的现场去。记者只有不断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亲身体验火热的社会生活,真切感悟时代脉搏,细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要求,采写出来的新闻作品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产生影响力和感染力。我在浙江日报从事旅游报道已有20多个年头了,专门采写旅游方面的新闻报道。我深感做一名记者,必须深入第一线,坚持不懈追求特色、善于捕捉“活鱼”,惟有这样,才能写出鲜活的、富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勤跑多走抓“活鱼”脚底板下出新闻,旅游记者尤其如此。20多年来,我已经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为采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