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于“深”字,我向来是敬而远之的。但吃上新闻这碗饭后,我却总是被“深”字迷住、难住、缠住。为一吐心绪,也理理“肠子”,在这里不知深浅地侃侃新闻的“深”。“深”——新闻的根本魅力翻看新闻史,我发现:能在历史上留下影响、让人反复品味的新闻精品,几乎都取胜于“深”。《红星照耀中国》《中国的西北角》《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翻看剪贴本,我发现:在茫茫报海中被一眼看中并收藏珍惜的名篇佳作,几乎都因于“深”:《关广  相似文献   

2.
对于“深”字,我向来是敬而远之的。但吃上新闻这碗饭后,我却总是被“深”字迷住、难住、缠住。为一吐心绪,也理理“肠子”,在这里不知深浅地侃侃新闻的“深”。“深”——新闻的根本魅力翻看新闻史,我发现:能在历史上留下影响、让人反复品味的新闻精品,几乎都取胜于“深”。《红星照耀中国》《中国的西北角》《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翻看剪贴本,我发现:在茫茫报海中被一眼看中并收藏珍惜的名篇佳作,几乎都因于“深”:《关广梅现象》《南中国海的呼唤》《西部贫困地区探源》……  相似文献   

3.
郭建义 《记者摇篮》2004,(10):10-10
一报在手.读者头一眼肯定先看标题。让标题“跳”出来,去吸引读者的“眼球”,读者才会继续往下读,不然的话,文章写得再好也起不到该起的作用。题好文一半.要想出精品,就要从标题抓起。从平时通讯员的来稿看,在标题的制作方面应注意克服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纸质媒体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践证明,时下,纸质媒体很难再以“快”取胜.而扬长避短。以“深”取胜,则是提高竞争力、吸引读者“眼球”的有效途径。要做好“深”字这篇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就需要在“专”字上狠下功夫,因为“深”与“专”往往紧密相联,“专”有利于“深”,“深”有赖于“专”,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5.
一些报刊的读者对象从报刊名称上就可以一眼看出,这对于读者选择很有益处。可也有些报刊却是大众化的,不少年龄、性别、职业和知识层次的,我们全且把这类报刊称作“大众报刊”或“普及性报刊”。这类报刊除机关单位公订外,更多的是家庭个人私订,读者面很广。以一个家庭而言,有一代、两代、三代  相似文献   

6.
深阅读是多学科讨论的热点概念,当前社会面临“深阅读危机”,促进深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推广的核心任务,但至今未见对深阅读的明确界定和具体阐释。现有研究对深阅读的理解主要有三个维度:与信息获取相关,与感受相关,与交流相关;而“参与性”是深阅读的基本属性。鉴于深阅读既是主体的参与行为,又是外部环境的作用结果,本文根据“生成认知”理论将深阅读定义为:读者这一具有心智能力的有机体与适合其条件的阅读对象相遇,在适宜的情境下产生积极的行为动力,进而发展而来的高参与度的阅读行为。文章剖析了深阅读对读者和社会的当代意义,认为数字时代深阅读的意义在于其具有“复合”价值,而新文本、新读者、新环境召唤着新型深阅读,应以创造相遇、丰富体验、回归对话为导向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图1。参考文献 53。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流通窗口的工作实践与感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作者在流通窗口工作多年的实践体会,论述流通窗口“不良”行为的种种表现,提出若干解决对策,并阐述“急读者之所急”和“对读者不说NO”的至深感悟。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写好了一个导语相当于写好了一篇消息。”这话很有道理。一篇消息能否紧紧抓住读者,导语至关重要。同样一条消息,导语写得新颖别致,精彩动人,就能紧扣住读者的心弦,牢牢地吸引住读者的目光。反之,导语写得刻板老套、平淡乏味,读者看一眼便兴致全无。  相似文献   

9.
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应该让党报的经济新闻“活”起来。“活”即是新,“活”即是深,“活”就是不仅注重微观经济报道,更注重宏观经济报道与分析,“活”就是使党报的经济报道更加贴近时代脉搏,更加贴近市场,更加贴近读者。经济报道只有做到三贴近,在新、深、快上做文章,才能“活蹦乱跳”,吸引读者。 要求经济新闻“活”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此,许多党报尝试着办起了经济特刊,加大经济宣传报道力度,追踪市场经济热点,党报创办的经济特刊,满足了读者急于了解党和政府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的重大方针和举措,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信息,各个层次的读者从这类经济特刊中都能程度不同的有所获取,使得党报的经济特刊成为读者竞相传阅的报纸。  相似文献   

10.
再论读者与文本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人权的高度,集中探讨读者对于文本拥有的四种权利,即读者对文本拥有自己的阅读权、解释权、再造权和批判权,指出读者的这些权利实际上决定着文本的“生死存亡”,因而可以说,读者掌握着文本的“生杀大权”。图书馆人必须在行动上遵循“读者至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利用“浅阅读”和“深阅读”的辩证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以引导读者进行由浅入深地有效阅读,为更多的没空到馆的读者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从而提高全民素质。  相似文献   

12.
办报办题     
龚志聪 《军事记者》2001,(10):28-28
读“看报看题”。这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报人“办报办题”。再说,制作好标题是个综合性的功夫,这方面的功夫深了,就能收到“一壶开壶壶开”的效果。报纸形象、报人才华,扫一眼报上题目,也就能得出个八九不离十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各种载体形态的文献大量出现,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公共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已难以满足读者方便快捷地利用文献信息的需要。读者需要的是普通阅览服务与专业参考服务相结合、实体文献收藏与数字资源相结合的新型图书馆。而图书馆各阅览室以专题来集中各种文献,变“分类集中”为“主题集中”,正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各种特色图书馆的方兴未艾也说明了这一点。公共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需要不断改进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探讨公共图书馆引入“专题馆员”制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同类书”集中编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使用种次号加辅助区分号将“同类书”集中的具体方法,只有将“同类书”很好的集中在一起,才能使我们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5.
黄岩 《记者摇篮》2010,(5):14-14
2009年,辽宁日报“进家庭、进报亭”,这是党报史无前例的改革举措.辽报走市场,体育新闻是最接近市场前沿阵地的改版的报道领域:面向市场,要有“卖点”和利于“传播”,在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一张进家庭、进报亭的报纸还要有“看点”,版面好看与否,是否第一眼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对能否吸引阅读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6.
从一定意义上讲,读者与报纸关系的“亲”和“疏”,影响报纸的“存”和“亡”。读者群体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层次方面的消长、读者生括方式、价值取向、阅读趣味方面的变动,既能使一些报纸“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会使一些报纸“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报纸路数:跟着读者“感觉”走近年的报纸有三个变化值得玩味。一是晚报受欢迎的程度高于日报(机关报),与读者的亲和力较强。据京、沪、穗、深四城市居民常看的“10种报纸”排名,前3个城市均是  相似文献   

17.
经常听到一些读者的反映,报纸上有些消息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太多;不是概念加举例,就是干巴巴讲述事情的过程。更有甚者,有些消息用枯燥的套话,叙述报道的事情或人物,形成了“千事一样”、“千人一面”,读者都看腻了,往往瞧一眼标题再不想看全文了。 有的同行会问:怎样改进消息写作的这个毛病呢?新闻界一位前辈提出一个意见:“写消息注意用细节,尽量把报道的内容和思想用生动活泼的细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面愈来愈宽,需求的质量也愈来愈高。因此,党报要起到“主流媒体”的作用,宣传内容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宣传艺术要与时俱进,才能吸引读者,影响读者。一、宣传要新活深宣传本来就是一门艺术。讲艺术就是使宣传内容做到新、活、深。“新”首先是题材要新,其次写作手法要新。“活”就是具有多样性、贴近性、可读性、趋众性。“深”一是指内容的思想性强,指导性强,具有“超前”性,二是指意境。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江作苏同志在“创造美的意境”一文中说,…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生存再塑时空感促使“技术化的身体”的形成,耦合深阅读在数字化生存时代凸显的深度参与和意义构建属性,从而推断具身交互阅读成为数字化生存下深阅读复归的方式。文章从剖析数字化生存对读者的影响入手,探讨深阅读与数字化生存的耦合点,揭示具身交互阅读开启深阅读复归图景,指出实现具身交互阅读的路径。以读者自我教育为前提,以稳交互深开发身体感官为战略,剖析具身交互阅读实现的路径,勾勒深阅读复归图景。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从“读者阅读取向”、“本科生阅读行为习惯”、“本科生电子文献认识”、“电子文献使用方法掌握情况”以及“实际使用情况”等入手,对综合大学本科生阅读行为特征进行了“中样本”的调查研究。课题揭示了本科生读者阅读数字化倾向,专业外文献阅读取向集中在“文学、艺术和史传类”等现象,为综合性大学图书馆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