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不知从何时起,本来很正常的一次体育活动、一场体育比赛,一经记者们“妙笔生花”,就被抹上了一层或浓或淡的暴力色彩。如“在洛杉矶杀得性起的开拓者”、“帕尔梅拉斯杀入四强”、“莫宁单骑救主 湖人吞吃太阳”、“大连活剥‘双冠王’海狮生吞‘领头羊’”、“湖人痛宰公牛”、“哥俩刺刀见红了”、“德意志血洗英格兰”等,竟是在报道某场比赛!而与此相应,从事体育的各类人士也都随之变了个样。教练成了“帅”;队员成了“将军”、“兵”、“炮弹”、“射手”,其至“杀手”;整个  相似文献   

2.
一、电子邮件发送中的问题 1.收件人的邮件地址错误:由于电子邮件地址是由英文、数字、字符等组成的,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把英文、数字、字符看错或在电脑上敲错,如将下划线当成连接符,如把邮件地址: a_b@21cn.com当成了 a— b@21cn.com;或把“。”当成“·”,如把邮件地址: ab@21cn.com当成了 ab@123。 com;或把英文的“ O”当成阿拉伯数字中的“ 0”,如邮件地址 abo@21cn.com变成了 ab0@21cn.com等等。解决的方法就是要保证收件人的电子邮件地址正确无误,尤其是在抄写报刊杂志上的一些电子邮件地址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是英文还是…  相似文献   

3.
体育新闻中的语言暴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语言暴力就是当今体育新闻中的奇特现象。细心的体育读者不难发现:在有些体育报道中,教练成了“帅”、“掌门人”;队员成了“炮弹”、“枪手”,甚至“杀手”;比赛成了宣战、伏击、歼灭、生擒、诱敌深入等等。描写国与国之间的比赛时,标题更加血腥:《德意  相似文献   

4.
我36岁读研究生,1991年毕业后进了北京体育大学。我喜欢教学,也喜欢体育活动,很快就融入了新环境。过不多久,有年轻的体育老师问我:“你怎么跟搞体育的合得来?”我憋了半天答了一句:“体育也是哲学。”没想到他们立刻把我当成了自己人。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随着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拚搏,勇攀世界体育运动高峰,摘取一个又一个桂冠,一个前所未有的“体育宣传热”也出现了。但在体育宣传中,有的时候,有的文章也有些“热”得过火,与其说给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群众带来动力,还不如说带来了“心理压力”。致使不少教练员发出“不能输”的唉叹。国家女排教练邓若曾在上海国际女排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新闻工作者在干预生活的过程中过分强调自身作用,造成职业角色的错位,表现为:一、新闻工作者变成“救世主”,缺乏与群众平等交流的意识;二、新闻工作者变成“领导者”,把所在媒体当成了权力机关,自己则成了行政干部;三、新闻工作者变成裁判官,对各方工作进行不负责任的评判;四、新闻工作者变成执法者,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采访同执法的界限。对此,孔德明同志在《新闻出版报》第 2507期刊发署名文章,分析了产生职业角色错位的原因及危害,并就如何纠正这一现象谈自己的看法,文章说:   新闻工作者产生职业角色错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体育在2002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应该给米卢:他把中国足球第一次带进了世界杯;而下半部分毫无疑问地属于姚明。 与其前任一样,米卢从2000年1月15日与中国足球协会签约成为中国队第三任外籍主教练时起,中国人就把他与世界杯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足球界,他以能把一支实力较弱的球队迅速带成一支强队而著称,有“神奇教练”的称号。 对这位提倡“快乐足球”、“态度决定一切”的南斯拉夫老头,中国人在世界杯“十强赛”时把神化和宠爱他的言行做到  相似文献   

8.
李淑芬 《青年记者》2006,(14):80-81
随着我国体育运动在世界体坛上的出色表现,人们对体育新闻、体育信息的需求大大超过以往,刺激并催生体育报刊、体育广播、互联网、体育频道报道量的几何增长。尤其以体育专业杂志和电视体育频道为代表的体育媒介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相对而言,目前体育依托最多的媒介仍然是电视。2003年央视一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布的“中国体育和体育赞助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三地9成以上居民主要从电视媒体上获得体育信息从体育报纸、体育杂志、广播电台和互联网获取体育信息的比例均在5成以下。现代竞技体育和电视媒介的结合或“联姻”极大地促进了体育产业的成熟与发展。其中,电视体育广告是电视体育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电视体育广告不但可以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还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它是业内人士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盐亿 《新闻三昧》2005,(9):32-32
《中华新闻报》8月24日刊载评论《记者发矿难财是奇耻大辱》。评论说,7月51日.河南汝州市一煤矿突发透水事故。8月15日,得知这一信息的记者纷纷来到汝州市,向当地政府“领工资”(当地政府花钱消灾,给记者发“封口费”),共有100多家媒体、480人领走了20万元。评论说,这些年来,确实有一些记者背信弃义,不仅将自己的责任置之脑后,更甚者“靠山吃山”.将自己的身份当成了谋私敛财的本钱,成了不光彩的受贿者或敲诈者。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随着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拚搏,勇攀世界体育运动高峰,摘取一个又一个桂冠,一个前所未有的“体育宣传热”也出现了。但在体育宣传中,有的时候、有的文章也有些“热”得过火,与其说给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群众带来动力,还不如说带来了“心理压力”。致使不少教练员发出“不能输”的唉叹。国家女排教练邓若曾在上海国际女排邀请赛期间,几次对报界强调:“不启用新手就会犯战略错误”,“我们不会去计较输赢,我们的目标是世界杯”。这就是希望观众把赢的弦松弛一下,作点“冷处理”。  相似文献   

11.
猝不及防     
李强 《视听界》2007,(4):112-112
越来越怕这四个字:猝不及防。 练车时,考官突然问“大灯在哪儿?”我只听教练说过“远光灯”,根本不知它们是同一个灯;约好的饭局,突然取消,随即茫然起来,不为多想那顿饭,而是一下子多出3个小时,不晓得干什么好;遍撒喜帖的婚礼,突然无限期延迟,双方亲朋不崩溃才怪。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看了一部电视剧,仅看一节,就发现字幕打错了四处:“一年之计在于春”中的“计”用成“际”;“抢修在即”中的“即”用成“急”;“即兴演讲”中的“即”用成“激”;“分赃”中的“赃”用成“脏”。这就如同佳肴里掉进了几只苍蝇,令人大倒胃口。这些不规范用字和错别字,误导性很强。电视媒体传播速度快、辐射面广,很容易误导观众,尤其是那些正在求知的中小学生接受性强、明辨是非能力弱,一旦接受,易导致以讹传讹。近年来,文化部门在纠正文字差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繁简字体不分的现象少了,杂用外文的广告少了,不合语…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媒在对某一地区进行报道和时政评析时的侧重点、态度和方式,都影响着公众舆论对这一地区形象的评价和定位。因此,有人把大众传媒当成地区形象的“促销者”、“催化剂”或“稳定剂”。  相似文献   

14.
“该了不了”与“不该了了之”·钟天明目前,出版物编校质量下降,“无错不成书”几成定则;至于表述不规范、不准确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这个问题,从目前一些书报刊对看似无足轻重的“了”字的应用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了”字是个多音多义字,它在跟在动词或形...  相似文献   

15.
我的上蔡之行,距今快30年了。那是我很难忘的一次采访。此后多年,我结下了浓浓的“上蔡情结”;上蔡人也把我这个普通的记,当成了真正的朋友。  相似文献   

16.
孙杰山,1.72米的个子,穿着鲜艳的运动服,背着运动包,走在运动员中间,你一下子还真是弄不清,这位女同志倒底是运动队的年轻教练还是体委的什么干部?那年孙杰山赴日采访回到北京,进关的时候,一位海关工作人员笑容可掬地对她说:“你们辛苦啦!女排的?”孙杰山未置可否地说声“谢谢”,很快便顺利过关了。瞧,别人还真把她当成运动队的人呢! 多年的体育记者生涯,使孙杰山明白了一个道理:“接近性”,对于采访体育新闻是多么的重要。一身运动服,会使运动员和教练员感到你是圈内人而产生某种亲切感。一下子拉近了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距离。孙杰山在采访中非常注意这类“细节”。同时,她知道运动员的爱好,教练员的脾气,并与许许  相似文献   

17.
杨曦 《新闻窗》2006,(5):53-53
贵州省体育局信息中心和贵州体育记协联合组织体育记者,于9月15日至18日赴“诗乡”绥阳参观考察。参加活动的10多家媒体的记者,听取了县体育运动中心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对绥阳县近年来体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记者们实地参观了绥阳县绿欣康体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跆拳道训练,宽敞的训练馆内,数十名学员在教练的指导下,认真做着各种动作,使人们看到绥阳县群众体育运动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8.
聂恒玉 《新闻世界》2004,(12):74-74
报纸杂志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在一些报纸的版面改革中,随着报纸“份量”越来越重.以往的报纸头版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作用与杂志的封面非常相似.头版成了引导,“导读”或“提示”成了报纸精髓和眼睛如以往是“重要的新闻”.现在变成了“重要新闻的导读”;图片作用也被无限放大,一张图片甚至占据头版整个版面。  相似文献   

19.
体现体育教育特色的庞大信息库──《学校体育大辞典》评介高鸣涵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方面。二干多年前,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敦”,其中的“射”、“御”就是体育的内容。古今中外的学校体育,都为教育家们所重视;尤其到了现代,已成...  相似文献   

20.
所谓视觉新闻,就是作者将自己目击到的或经历过的新闻事实描摹或拍摄给受众看。从电视上看到的,我们称之为“现杨报道”;从报刊上看到的,我们称之为“新闻特写”。规觉新闻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作者是事件的目击者成经历者;二是采用描摹的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三是现场感强。 一、视觉新闻的构成 视觉新闻由两大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作者观察并描摹出事件,我们称之为“作者的视觉”。另一部分,是受众通过作者的描摹看到新闻事实的真相,我们称之为“受众的视觉”。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视觉是主动的,作者视觉的内容决定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