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基层单位,搞报道除了新闻干事,剩下的基本上就是战士报道员了。这些人,我们通常称之为“兵记者”。他们凭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一股不服输的冲劲,利用业余时间采写新闻稿件。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大多是一些身边的“活鱼”,朴实得像掉在坑上的灰尘;不用长篇大论,却足以让人感到真实、可亲、可信。他们不能像新闻干事那样,可到处去采访;也不能像摄影记者那样,整天手中不离相机。他们白天要进行正常的训练、操课、检验,只有等到晚上或者节假日,战友们都休息了,他才开始了“爬格子”。因为,他们是“兵记者”。爬格子辛苦不说,就怕遭到不理解。虽…  相似文献   

2.
张樊 《军事记者》2001,(8):38-38
“现实生活的高天厚土,孕育了无数的雄鹰。新闻工作的职责,就是善于发现雄鹰,并让这些雄鹰飞进人们渴望的视线,让先进典型精神的火花,点燃无数人心头理想的火把!”——武警水电指挥部政治部宣传处新闻干事方金勇如是说。1998年2月,方金勇由基层部队的一名副教导员调任驻京城的水电指挥部的新闻干事。短短3年时间,他便取得了骄人成绩:水电部队连续3年被武警总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他个人30余次获奖,3次立功,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个人,2000年度还被评为武警部队第二届“十佳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3.
日前,江苏某预备役高炮师举办的首次新闻骨干巡回采访活动,在徐州云龙湖畔落下帷幕。师团两级机关的9名新闻干事和报道骨干,满怀着对新闻工作的热爱,满怀着各级领导和官兵的期待,为了同一个梦想,相约新闻路。 走一路把新闻的“种子”传播一路 这个9师组建以来,几乎年年被评为“新闻工作先进单位”。新任9师政委谢北平认为“新闻工作不是新闻干事一个人的事,必须让全体机关干部都参与进来,才能激活新闻工作的一池春水。”为保证所属部队新闻队伍持续发展.他建议师政治部举办一次新闻骨干集训班。  相似文献   

4.
刘永成的名字读者并不陌生,刘荔的名字也很响亮,不知道的人以为前者是男子,后者是女郎。其实就是一支“笔杆子”,只不过一个是写新闻的真名,另一个是写文学作品用的笔名。刘永成不是新闻干事,然而看了他发表的作品会让人大吃一惊,五六个大档案袋里装的全是他心血的结晶,要是拿出来张贴展览,肯定要从他家里贴到走廊上去。他发表的新闻作品从国内报刊到海外报刊,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经常能听到他的录音专访。刘永成在机关分管群联工作,平时可谓是个大忙人,领导没有赋予他写稿任务,而他结合工作发奋写稿。他见诸于报端和电台的每…  相似文献   

5.
思想的深度决定稿件的深度。湖北省军区某舟桥旅政委贺小林常讲的一句话是:“小报道员也要有大思想。”这个“大思想”从哪里来?——“吃准上头,抓住下头。”一个旅级单位的新闻干事或报道员要善于站在旅长、政委的角度考虑问题,一个军级单位的新闻干事则要站在甚至超出军长、政委的层面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指导性和穿透力。  相似文献   

6.
先说一个真实的小故事:某县,一专职新闻干事写了篇针对本县弊端的批评报道,见诸报端,不想竟引起县委书记勃然大怒:“胡闹!我们拿钱养着你们这些新闻干事,难道是让你们戳屁股的吗?”  相似文献   

7.
名艺评论家肖云儒读《原野》(健涛、郗居正)后,写了一篇《原野上,好大一棵树》(《新闻知识》2003年第11期)。他根据《陕西日报》高级记原野的新闻实践,总结出原野是“重量级记”,写“重最级稿件”,表现出“重量级人格”,其秘笈足因为他仃双让人大开眼界的“新闻眼”,精力过人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支队新闻干事每年下基层采访时间不得少于4个月”,这是江西总队为22名支队新闻干事和总队新闻工作站记者所制定的措施。针对部队新闻干事缺乏到一线抓“活鱼”的基本素质和个别报道人员下不去、蹲不住、掌握一手材料少的实际,组织大家开展了“新闻干事要善当官兵知心朋反”等讨论,使大家摒弃了过去靠电话采访、看材料写稿和坐在机关想点子、拿起吃话找例子的做法,理清了写好连队新闻的工作思路,分别制定了单位和个人年度定搞计划。目前,这个总队的记者、新闻干事和报道员都纷纷深入到基层进行实地采访。提高新闻干事写好连队新闻的…  相似文献   

9.
写好新闻既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那末,这功夫应下在什么地方?陆定一对《新闻战线》的同志说:“新闻,我是天天看的,看了几十年了。看来看去,想来想去,我还是认为,新闻一定要真实。技巧是要的,但主要是要真实。”他还说:“我建议你们要在真实上做功夫。”  相似文献   

10.
解放军某部有一个水平满不错的新闻干事,可他却有较长时间在本单位找不到新闻线索,写不出稿子。恰在这时,某新闻系几位毕业学员来到该部作短暂实习。论水平能力,这些学员最多只能与该部新闻干事“持平”,许多还不及这位新闻干事。但这几位学员竟发现了这里可写的东西很多,大家兴致勃勃地抓了不少“活鱼”,只十多天时间,在大小报纸电台发稿近20篇。  相似文献   

11.
一位解放军报的资深记者到某单位采访,单位的新闻干事拿出一篇洋洋数千言的稿件请其指点。记者还没看完,便对这位新闻干事说:“你的稿子里至少有20条新闻线索。每一条都是一篇相当精彩的稿子。”新闻干事茅塞顿开,抛开原稿,重起炉灶,一气写出十多篇篇幅虽短却有较强的思想性、针对性的稿件,篇篇精彩,篇篇新颖,受到军报编辑的好评。  相似文献   

12.
采 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 ,不论写作技巧多么高超的记者 ,如果他不是一个卓有成效的采访者 ,他也不会写出好的新闻。最有价值最有独创性的新闻作品往往都是来自成功的采访。总结十几年的新闻采访经验 ,对新闻采访技巧作一简单论述。技巧之一 :采访动机要正确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真实。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把握好采访动机。为某一个人去“吹捧”的采访不宜搞 ;带着“敌意”的采访不宜搞 ;拿了人家钱的采访不宜搞。因为你带着这三种动机去采访 ,就不可能采访到真实、有价值的新闻。为吹捧某一个人去采访 ,那你就可能只看成绩不看缺点 ;带…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夏天,杭州疗养院新闻干事李晓方告诉我,他要把60年前侵华日军冒天下之大不韪,实施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的史实抢录下来,编、出版一部画册,留给后人。我听了,意识到这是个意义非凡的“忧患工程”,意义很不一般,当即表示:“祝你成功!待你成功后,我要写你!”现在.他成功了,于是,我践约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4.
阅读袁中秋     
经常在《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等报刊上看到袁中秋写的新闻和拍的照片,刚开始笔者还以为他是哪个大单位的新闻干事或特约记者,后来才得知他是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正团职政治干部,是个业余报道员,而且在新闻宣传这一行已“业余”了20多年,可见他对新闻报道的痴情。业余报道员不像专职记者和专栏作家那样写稿是自己的职业。但袁中秋工作之余却把自己给“职业”化了。按他的话说:“看到新闻,不写有种愧疚感。”正是由于这种愧疚感,从当兵到现在已是正团职干部的他,一直笔耕不辍。数万字的见报新闻剪贴集就是对他的注释。袁…  相似文献   

15.
先说一个真实的小故事:某县,一专职新闻干事写了篇针对本县弊端的批评报道,见诸报端,不想竟引起县委书记勃然大怒:“胡闹!我们拿钱养着你们这些新闻干事,难道是让你们戳屁股的吗?”言者,“理直”气壮,闻者哭笑不得。然而甭管是哭是笑,我倒觉得这位县委书记的“道理”是从另一角度(且不说“从反面”  相似文献   

16.
新闻干事、通讯员,辛辛苦苦写稿,其目的总是想能够被新闻单位所采用,而有的同志写稿10篇,只能被新闻单位采用一两篇,这不仅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使写作热情下降,甚至从此“休笔”。如何提高稿件命中率、保持旺盛的写作热情?我看除了写作水平之外,重要的是“选题”要选准。所谓‘选题”要选准,即在某一时段,新闻单位急需哪一类稿件,我们搞新闻的,就能及时提供哪一类稿件。在我看来,选题要“选准”,主要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同时注意要学会‘四看”,可以避免“盲目下笔”。“四看”之后定选题,稿件…  相似文献   

17.
发表在去年10月20日北京某家报纸一版的一则新闻,乍看标题,着实有点让人眼睛一亮,可是读完全文又让人有些失望,主要原因是,文章写跑题了。也就是说,读者想看的东西写得不多,而读者不想看的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却写了不少。请看看下面的原文:  相似文献   

18.
詹德华 《记者摇篮》2008,(12):64-65
怎样才能让你写的新闻一下子引起读者的注意?让他有欲罢不能的感觉?除了新闻本身的吸引力外,就要看导语写得如何了。“立片言以居要”,古人的这句话恰好形象地比喻了导语对于新闻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闻记者》一年一度的“十大假新闻”又评出来了①,看了之后,总觉得有些话还要说,有些分析还要做。谁都知道,关于虚假新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也是一个“不得不谈”的题目(要是让人不谈、少谈多好),更是一个“常谈不老”的题目(要是让人谈不出新来多好)。  相似文献   

20.
胡伟 《军事记者》2005,(3):62-63
对一个单位来说,新闻工作的好坏,往往直接与该单位新闻干事的能力划等号。而通联能力,是新闻于事工作能力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通联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更多的是以单位“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与新闻媒体进行联络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