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全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手机短信使用者的总体数量和人均短信发送总量均显著高出欧美国家,手机短信在中国人群体中的高使用率、短信人际传播在中国人际交往中显示出的强渗透力和持久热度表明,跨文化心理是研究中国人手机短信人际传播的有效路径。本文以此为视角,从中西方面子观的比较入手,透过中国人面子文化的解读,对手机短信人际传播及构建的人际关系特点进行分析。面子在中国人际交往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在手机短信人际传播中有着特定的表现,本文就较为突出的两点作相应阐述:一、短信人际交往的纯文本优势——说话"绕圈子";二、"面子"与短信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2.
郝晓云 《今传媒》2007,(5):60-61
手机短信是一种新兴的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传播媒介,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后,短信便迅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个人通讯工具.2005年底,我国发送短信总量为3046.5亿条,平均每天有9亿条短信在用户的拇指间传送,而2000年短信发送量为十亿余条,六年间增长了300倍.(1)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的短信聊天已经成为继谈话、书信、电话、E-mail、网上聊天之后的一种新的重要的人际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媒介发展历程角度,梳理人际传播媒介的演进,探讨人际传播在各个媒体时代的地位及表现形式,为研究媒介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手机短信是一种新兴的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传播媒介.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的短信聊天已经成为继谈话、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网络聊天之后一种新的重要的人际传播方式.手机短信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传播方式,融合了书面文本、语音文本两类文本的特点,并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短信传播与其说是一种交流方式,不如说是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它在改变人类书写和交流习惯的同时,对人们的心理和群体交往关系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着眼于手机短信独特的文本形式和文本特点,以分析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QQ空间人际传播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天瑜 《东南传播》2010,(3):120-121
QQ空间正在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人际传播特征渐强。目前有关QQ的研究较多,而与QQ空间有关的论述较少。本文以传播学为切入点,从QQ空间的人际传播动机、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效果等角度考察了QQ空间的人际传播特征,论述了这种"拟态人际传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际传播是网络中最常见的传播形态之一。对网上人际传播的需求 ,使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际传播也与网络中的其它传播形态相互交融、相互作用。本文对网络人际传播的方式、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 ,并以此说明网络人际传播对于物理世界人际传播活动、人的社会化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最后本文探讨了受众和传播者如何利用网络人际传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手机短信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机短信业务自诞生之日起就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的趋势。专家预言:以后我们的“数字”生活将被电视屏幕、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这三种屏幕所占据。“以移动电话为主的无线通信,会改变传播业的格局,而一旦越来越多的手机成为具有收视广播电视节目功能的信息接收器,传媒的生态环境将发生一场革命”。①手机短信对人际传播的丰富和突破其实,手机短信产生时,它的基本目的和任务是人际沟通和交流。它符合人际传播的特点,具有人际传播的功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突破着人际传播。用传播学的概念表达手机短信息,就是:“以文字这种符号系统作为主…  相似文献   

8.
在碎片化、娱乐化特征凸显的现代传播模式下,手机游戏作为一种新型的人际传播媒介,具有独特的人际传播特点。手游《摩尔庄园》以情怀延续为突破口,使得“打工人”在“慢生活”中重塑了网络人际关系。本文以《摩尔庄园》手游为例,分析了基于社交手游中网络人际传播的新场域、新特点,试从人际传播学的角度探讨社交手游对网络人际交往的正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手机短信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手机短信是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作为目前人际传播的流行方式 ,手机短信在运行实践中也逐渐担负起大众传播媒介的角色。相对其他媒介而言 ,手机短信较好地实现了“随时随地传信息”的现代传播理想 ,并对传统传播学理论产生了冲击与突破  相似文献   

10.
一、手机短信在人际传播中的地位如果对所有人际传播活动进行一个归类的话,可以把它们界分为两种类型:1.面对面的交谈;2.通过媒介进行的信息沟通。很明显,手机短信作为一种借助移动通讯手段来完成的现代信息交流方式,是属于人际传播的后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非典”来临,规模化的社会交往大大减少,而人际交往以各种特殊的方式频繁起来,见面少了,但是电话、手机和手机短信、网上聊天和E-mail联络,甚至传统的信件交流一下子多起来,多年没有联系的亲朋之间,通过这些通信手段又拉近了距离。从功利的市场经济氛围中暂时摆脱出来以后,人们感受到一种人际交流的温馨。 这是怎么了?人需要理解自身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人际情报网络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国内外许多专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一些企业进行了实践.文章阐述了人际网络、人际情报网络的概念以及人际情报网络的研究历史与现状,重点分析了企业竞争中人际情报网络的构建和优势,列举了几种经典的人际情报理论模型,并提出了一些个人对人际情报网络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传播媒介的社会交往功能日臻成熟和完善,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特别是随着以微信为代表的集通讯功能和社交平台为一体的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局限,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传播方式.本文基于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的视角来解读当今环境下微信的人际传播,并就微信对日常生活中人际传播的影响进行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茼萱 《青年记者》2010,(10):36-37
本文从健康传播的角度,从大众传播、网络与新媒体传播、人际传播这几个方面,分析传播对大众药品消费习惯的影响,提出传播媒介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互联网开始以一种传播媒介进入人们的生活时,其最早承载的形态就是“人际传播”。直至今天,网络上的人际传播也是十分频繁的。人们对网络人际传播的需求,甚至超过对网络的大众化传播的需求。E-mail、聊天系统、BBS、网上论坛、同学录、在线游戏……人们越来越喜爱并依赖于通过网络提供的这些新方式进行交流,网络为人际传播活动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正处于危机高发期,群体性事件频发。群体性事件中,现场信息主要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进行。从突发性事件凸现到群体性事件爆发,信息的传播依次经历了传言四起、谣言流串、从舆论转化为行动三个阶段。期间,群体的聚合呈现不同的特征,信息的流动亦呈现不同的传播流程,且均受制于当下的社会现实及传受双方的心理机制,显示了人际传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手机短信:从人际交流到大众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手机功能的不断开发,手机短信这一功能在实践中逐渐担负起传播媒介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人将手机或手机短信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对于手机、手机短信是否是"第五媒体",学界还有很多争议和质疑,  相似文献   

18.
人际网络分析   总被引:92,自引:12,他引:80  
包昌火  谢新洲  申宁 《情报学报》2003,22(3):365-374
人际网络是竞争情报和企业发展的一种社会资本。人际网络分析的实质是研究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作用在于使网络的运营更加有效。本文在描述人际网络基本内容的基础上 ,论述了人际网络的构建和分析 ,从而为人际网络在竞争情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导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健康传播的角度,从大众传播、网络与新媒体传播、人际传播这几个方面,分析传播对大众药品消费习惯的影响,提出传播媒介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人际传播在西方已经成为传播学的一个支柱分支学科,其在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以及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方面都功勋卓著。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际传播始终难以成为一门学科。本文从清理地基——理解人际传播的核心概念开始,探讨了我国在人际传播学科化方面的障碍以及学科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