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民族新闻?学术界对此一直众说纷纭,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有的同志认为,民族新闻就是以少数民族为报道对象的新闻。它包括发生在少数民族中的新闻,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和与少数民族相关的其他民族的新闻。有的同志认为,所谓民族新闻,就是关于少数民族以及与少数民族直接相关的新闻。还有的同志认为,民族新闻是指我国务民族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新闻作品,反映的是这个民族中的人物和事件,用的是这个民族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等等。上述几种关于“民族新闻”的定义,所取的角度不同,阐述各有侧重,有的从民族新闻的报道对象出发,有的从民族新闻的报道形式入手,其共同点都认为民族新闻是与少数民族发生一定关系的新闻,民族新闻的主体是少数民族。但从完整概括来看,尚有欠缺。  相似文献   

2.
跨世纪中国城市电视现状与发展研讨会开得很成功,有不少新信息、新见解、新观点。我们提倡大家畅所欲言,提倡研究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前瞻性。这次研讨会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城市电视的发展问题。一、“城市电视”的概念什么是“城市电视”?有的同志认为“城市电视”是指城市电视台开办的电视节目;有的同志认为是指反映城市生活、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的节目;有的同志认为是指城市电视业;也有的同志认为就是指中国电视,因为我国没有专门的“农村电视”。这几种理解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得出的不同的结论,应该说各有各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地方报纸究竟怎样进行理论宣传?如何把理论宣传同其他宣传一样进一步搞活?这是我们在办报实践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值得研究、探讨. (一) 如何看待省报的理论宣传?近几年来,有的同志认为,报纸是为人们提供新闻信息,评论代表办报者的声音,理论文章似乎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也有的认为,理论文章读者少,“票房价值”不高,意思不大.读者也确实对我们某些理论文章反应淡漠.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省报便压缩了理论宣传的版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宣传     
在近年来的新闻改革中,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是议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比如有的同志给宣传意识四个字加上一个引号,并且列举了它的一些特点;政治性第一,事实是第二性的;宣传就是灌输,人民是宣传教育的对象;唯上不唯实,不发表不同的意见,习惯“一点论”和直线思维;只求“安全”,不问效果。他认为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而宣传是宣传者的主观意志。新闻与宣传是两码事,宣传的模式不宜用于新闻,  相似文献   

5.
各种传播媒介,都有其特殊的信息承载体——语言。报纸是文字语言;广播是声音语言。那么,电视新闻的报道语言是什么呢?有的人认为是“形象语言”;有的人认为是“声音语言”。强调“形象语言”的同志,从电影理论中引经据典,认为“电视与电影都是形象化的工具,所以,电视新闻也应该让形象来说话”,坚持“声音语言”的同志理由恰恰相反:“形象语言不易表达抽象的概念,无法准确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和本质,新闻信息应该让声音来传递”(引自《第一届全国电视新闻理论讨论会》发言)两种观点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6.
求异出新闻     
有经验的记者、通讯员,研究广播、电视、报纸的宣传形势,从中寻找新的报道题目,有的同志则跟在别人报道的后面亦步亦趋,别人报道啥,他也报道啥,造成主题雷同,新闻不新。新闻最忌文题一样,使新闻失去新意。怎样避免这种做“无用功”的现象呢? 首要的是树立超前意识。因为新闻贵在新鲜,同样的主题,第一次报道是新闻,第二次报道就不是新闻了。这就要求记者、通讯员在选择、提炼主题上要在报道形势的前面,即在报道内容的求新上要力争第一,勇当尖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易。这样,就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改革和新闻理论探讨中,有的同志主张,在新闻工作中,应该宣传管宣传,新闻管新闻,两者不要夹杂在一起。有人认为,新闻报道中强加于人的弊病,就是因为强调了宣传。还有人说,让政治家去从事宣传吧,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忠实地报告新闻。现在让我们对这些意见作一点分析。我们反对使用一般宣传的方法和口吻来采写新闻、报道新闻;在一切新闻稿件中,包括新闻评论,要坚决地、切实地消除那种“宣传味”太浓、令人生厌的现象。但是我们同时又认为,  相似文献   

8.
新闻要真实,这本来是每个记者所熟知的道理,也是绝大多数记者努力遵循的一条原则。但是,在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上,却时常有些报道不能很好体现新闻真实的原则,影响了党的宣传工作的威信和效果。是记者意识不纯,故意歪曲和捏造事实了吗?此种情况极少;是记者不作现场采访,想当然地写稿子吗?也不尽然。原因到底是啥呢?我认为,主要是有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只局限亍“有无此事”的简  相似文献   

9.
新闻要真实,这本来是每个记者所熟知的道理,也是绝大多数记者努力遵循的一条原则。但是,在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上,却时常有些报道不能很好体现新闻真实的原则,影响了党的宣传工作的威信和效果。是记者意识不纯。故意歪曲和捏造事实了吗?此种情况极少;是记者不作现场采访,想当然地写稿子吗?也不尽然。原因到底是啥呢?我认为,主要是有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只局限于“有无此事”的简单观察和“是真是假”的简单判断上,而不注重运  相似文献   

10.
有的同志提出,纠正新闻失实现象,主要是个实践问题,没有多少理论好讲,难道谁还不知道新闻要眞实吗? 其实不然。一个人任何错澳的行动,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被一种错误的理论所支配。新闻失实也是这样。此如,有的人把新闻的眞实与文学的眞实相混淆,导致新闻实践中的“合理想象”;有的人认为写典型报道不添枝加叶就写不成,于是就来个虚构情节,……凡此种种,哪条新闻失实不与理论和认识相关呢?因此,要纠正新闻失实现象,除了采取各种具体的行政措施,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之外,还要在新闻队伍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教育,提高认识水平。一、新闻传播信息,人们要求新闻必须完全真实,是为了从新闻中得到可靠的信息。人类要生存,就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以指导自己的行动,而通过新闻报道获取信息是~条十  相似文献   

11.
一、电视口播新闻选择的地位选择稿件,是新闻编辑程序中重要的一步。但电视口播编辑选稿,又与一般新闻编辑选稿不同。这项工作如果做得不好,不仅会降低播出新闻的质量,而且会影响“电视口播新闻”存在的价值。为什么要把电视口播新闻的选择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是因为电视口播新闻处于幼芽状态,不太受人重视,没有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取得应有的地位。在我们的电视新闻队伍中,不少同志轻视电视口播新闻,认为它仅仅是电视图象新闻“不足的补充”,是  相似文献   

12.
吴靖 《当代传播》2005,(3):29-31
新闻社会学带给我们的启示“什么是新闻?”“新闻报道与现实社会是怎样的关系?”“新闻的内容有怎样的取舍原则?”“新闻职业标准确立的历史文化条件是什么?”“新闻对受众观察世界的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是新闻社会学要回答的问题。“新闻”作为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不是天然就有的,而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从西方历史来说,印刷术的普及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新闻事业产生的两个重要条件。随  相似文献   

13.
拜读了《新闻战线》上有关电视深度报道的几篇文章,收益匪浅。作为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我由衷地感谢贵刊对电视新闻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可以说是个大题目,在一篇文章中要阐述清楚这个问题,也不是太容易的,这里,我只谈两点。 (一)图像不等于浮浅海外有些新闻学者认为:电视新闻浮光掠影,是小报作风。我们有的同志也认为:“深度报道乃是一种能够发挥报纸之长,而克电视之短的新闻信息组合,是‘只有报纸才能充分利用的报道方式’”(见《新闻战线》1988年第8期)。在这里,电视新闻被排斥在“充分利用深度报道”的新闻媒介之外。为什么报纸、广播没有受到如此“冷遇”呢?我认为,这与各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电台新闻部是直接负责采编新闻的部门,新闻部管理工作的效能如何,直接关系着新闻节目的质量,影响着新闻宣传的社会效果。那么,城市电台新闻部究竟怎样来实施正确的管理呢? 一、抓管理,要有强烈的“创优”意识何谓“创优”?李瑞环同志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他说:“要使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努力提高宣传艺术。如果不下功夫提高宣传艺术,不增强新闻对人们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就是一句空话。”李瑞环同志在这里所讲的就是“创优”问题。创办优秀新闻节目,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是我们城市电台新闻宣传的生命所在。所以,我们城市广播电台新闻部在实施管理的时候必须把“创优”工作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来抓。部领导要有强烈的“创优”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才能自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广播电视是以电子音象技木为手段,具有以新闻为生,包括教育、文艺、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大众传播工具。“新闻为主”四个字要不要?有的同志说,不能要,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中一项综合性很强,功能复杂多样的大众传播事业,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曾是我国新闻理论界的热门话题,至今仍未取得一致的看法。今年初,郑保卫同志在一篇题为《新闻与宣传关系浅探》(见《新闻知识》1991年第1期)文章中这么说:“笔者坚持‘交叉论’的观点。这一观点的意义就在于,它既看到了宣传与新闻相联系的地方,又指出了宣传与新闻相区别的地方,提醒人们不应完全不顾新闻规律,在新闻报道中传播毫无新闻价值的东西,因而,对于新闻实际工作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那么,什么是“交叉论”呢?保卫同志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新闻与宣传既不是完全等同的,也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好比两个圆圈相交,既有互不交叉的独立部分,形成‘纯新闻’与‘纯宣传’,又有相交叉结  相似文献   

17.
新闻敏感性是敏锐地发现新闻和对新闻所具有的价值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应必备的素质之一。那么怎么培养和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性呢?一、坚持正确的导向是提高新闻敏感性的前提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邓小平同志认为:“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有的同志认为报纸理论文章不好写,似乎有点“高不可攀”。是不是这样呢?不完全是。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同志并不了解报纸理论文章的写作要求,或者说不了解报纸理论文章的写作特点。报纸理论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呢?概括一些报纸搞理论宣传的共同认识,报纸理论文章的一个最大特点应是理论的新闻性。报纸是以传播新闻为己任的,报纸理论文章虽不是新闻,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具  相似文献   

19.
《新闻学刊》一九八六年第四期刊载杨思迅的《关于新闻与宣传关系的讨论综述》,归纳为以下四种观点: 1、包容说。有一部分同志认为新闻与宣传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新闻是宣传的一部分。其代表性见解是:新闻和宣传是两个有种属关系的概念,新闻是种,宣传是属,新闻的外延包含在宣传的外延中。也就是说,一切新闻都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并非全是新闻。新闻是一种手段,而宣传是这种手段的目的。 2、交叉说。大多数同志认为新闻与宣传是交叉关系。说新闻与宣传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有着明  相似文献   

20.
中国记协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取得了成功,颁奖会开得隆重而热烈。这是当前新闻界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必将产生广泛影响。正如到会祝贺的中央领导同志说的,这是一种好形式,希望今后能继续开展下去。现场短新闻,本来是新闻工作中的一种报道形式、宣传方法,为什么今天要大力提倡,并专门拿出来评奖?道理很清楚,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多写现场短新闻,报刊、电视、广播中多登、多播有现场感的目击式新闻。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前提下,如何使我们的报刊、电视、广播办得生动、活泼,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